林閩鋼

林閩鋼

1967年生,籍貫福建省福州市人。自1989年7月起先後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社會學專業)、法學博士(社會學專業)學位。2002年受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資助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作訪問學者;2012年10-12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訪問學者。現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系教授。 2002年被選為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三層。2004年被選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0年入選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成員、幹事;中國社會政策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衛生經濟理論和政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年-2017年); 民政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14年-2017年)。

基本信息

學科專長

社會政策研究(social policy)

林教授在社會政策領域頗有造詣。他運用社會學的方法,管理學的視角,從社會政策學科大類出發,建構自己的學科體系。林教授長期關注基層醫療、貧困問題以及社會保險。他善於進行橫向切剖,中外比較,對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改革與完善提出了諸多獨到的見解。

代表成果

個人著作

(含教材和個人主編著作)

15. 《現代社會保障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14. 《現代社會服務》,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3.《現代西方社會福利思想:流派與名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年版。

12.《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中國經驗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11.《當代中國社會救助制度:完善與創新》(第二主編劉喜堂),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 艾倫·迪肯(Alan Deacon)著:《福利視角——思潮、意識形態及政策爭論》,周薇等譯,林閩鋼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09.《中國社會政策》(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08.《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第二主編),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07.《社會政策:全球本地化視角的研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06.《社會保障國際比較》(主編),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05.《轉變中的經濟秩序:社會學視野下的企業與市場關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04.《走向全球化的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林閩鋼等著),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版;

03.《農村社會學》(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02.《跨世紀的環境發展》(第二作者為常佳偉),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01.《現代社會保障》,中國商業出版社,1997年版。

學術論文

85.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最佳化路徑的選擇》,《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第7期。

84.《社會救助法的定位和框架》,《中國民政》,2014年第2期。

83.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第二作者周正),《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8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的取向和定位》(第二作者梁譽),《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

81. 《論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公益性及實現途徑》,《人口與社會》,2014年第1期。

80. 《中國老年人口養老狀況的區域比較研究:基於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第二作者梁譽、劉璐嬋),《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79. 《醫療服務體系的縱向整合模式及其選擇》(第二作者張瑞利),《蘇州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78. 《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的政府資助方式研究》(與程紹輝合作),《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

77.《底層公眾現實利益的制度化保障: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目標和發展路徑》,《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1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4年第2期。

76.《中國貧困家庭類型、需求和服務支持研究》(第二作者梁譽、劉璐嬋),《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75.《社會保障教學和研究的歷史追溯:以國立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為基點的研究》(第二作者王剛),《社會保障研究》(京),2013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3年第9期。

74.《我國社會服務管理體制和機制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73. 《實行國民年金制度改革,增強養老保險的公平性》,《新華月報》,2013年第15期。

72. 《論我國群體性事件管理的柔性化》(第二作者陶鵬),《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

71. 《職業福利的定位及其發展趨勢》,(與丁學娜合作),《社會保障研究》,2013年第3期。

70. 《從三個方向瞄準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目標》,《中國社會保障》,2013年第9期。

69.《我國流動人口居住地的社會服務管理》,(與丁群晏合作),《東嶽論叢》,2013年第7期。

68. 《區域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估研究:以江蘇省為例》,《城市發展研究》(第二作者王增文),2013年第3期。

67.《緩解城市貧困家庭代際傳遞的政策體系研究》,《蘇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1期轉載;

66. 《東亞福利體制研究: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社會保障研究》(京)(第二作者劉璐嬋),2012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3年第3期。

65.《我國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探索》,《中國社會保障》,2012年第6期。

64.《農村貧困家庭代際傳遞研究——基於CHNS數據的分析》(第二作者為張瑞利),《農業技術經濟》,2012年第1期。

63.《城市貧困救助的目標定位問題——以中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例》,《東嶽論叢》,2011年第5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1年第8期。

62.《試論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的城鄉一體化》,《理論月刊》,2011年第7期。

61.《我國城市低保家庭脆弱性的比較分析》,《社會保障研究》(第二作者為祝建華),2011年第6期。

60.《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協調發展戰略研究》,《蘇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59.《回到蒂特馬斯——社會政策的蒂特馬斯立場辨析》,《中國公共政策評論》,2011年第5卷。

58.《中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模式的轉變》(與李鳳琴合作),《河海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57.《中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發展戰略》,《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4期。

56.《災害救助中的政府與NGO互動模式研究》(第二作者為戰建華),《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55.《我國進入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推進時期》,《中國社會保障》,2011年第1期。被《經濟研究參考》2011年第24期轉載。

54.《代際分化視角下的東亞福利體制》(第二作者為吳小芳),《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1年第3期。

53.《西方“福利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兼論構建中國式的“福利社會”》,《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52.《中國社會救助體系的整合》,《學海》,2010年第4期。

51.《災害救助中的NGO參與及其管理——以汶川地震和台灣9.21大地震為例》(第二作者為戰建華),《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第3期。

50.《福利污名的社會建構》(與祝建華合作),《浙江學刊》,2010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0年第9期。

4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隱性強制研究》,(第二作者為郭燕),《華東經濟管理》,2010年第5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體制改革》2010年第7期。

4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的平衡性分析》(第二作者為吳小芳),《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10年第8期。

47.《化解供方誘導需求與重構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控費路徑》,《學海》,2009年第2期。

46.《東亞福利體制與澳門社會政策發展》,載李向玉主編:《騰飛的澳門—回歸十年的回顧與展望》,澳門理工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

45.《轉型期我國體制型風險的成因及其治理》(與童文瑩合作),《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5期。

44.《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建設》,《中國社會保障》,2009年第2期。

43.《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面臨的挑戰和選擇》,《群言》,2009年第6期。

42.《中國轉型時期食品安全問題的政府規制研究》(第二作者為許金梁),《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被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應急管理》2008年第22期全文轉載; 全文收入《專家建言》,2008年第19期。

41.《中國貧困治理三十年回顧與前瞻》(第二作者為陶鵬),《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4期轉載;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09年第4期。

40.《從福利國家到社會投資:社會民主主義的公共政策轉型》,《二十一世紀》(香港),2008年8月號,總第108期。

3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缺失及其治理方略》,《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體制改革》2008年第8期。

38.《東亞福利體制與社會政策發展》,《浙江學刊》,2008年第2期。

37.《我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醫療券”研究》(第二作者為李楠),《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8年第5期。

3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缺失研究》,《東嶽論叢》,2008年第1期。

35.《社會資本視野下的非營利組織能力建設》,《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1期。

34.《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路徑和模式探討》,《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7年第4輯。

33.《高科技園區的社會建構: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的研究》,《中國軟科學》,2007年第2期。

32.《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何去何從》,《中國社會保障》,2006年第7期。

31.《慈善組織社會問責探討》,《東嶽論叢》,2006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6期論點摘編;

30.《歐盟反社會排斥政策探討》(第二作者為董琳),《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年第3輯。

29.《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治理結構的轉型》,《農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5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6期轉載;

28.《我國農村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第二作者為吳嬈),《江海學刊》,2005年第6期。

27.《我國行業性中介組織治理的公共政策》,《科學學研究》,2005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商貿經濟》2005年第10期;

26. Min Zhou and Mingang Lin. 2005.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Ethnic Capital: The Case of Immigrant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5.《危機事件與集體行動邏輯》,《江海學刊》,2004年第1期;

24.《族裔資本與美國華人移民社區的轉型》(與周敏合作),《社會學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4期轉載;

23.《我國農村養老實現方式的探討》,《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第3期;

22.《社區福利資源的開發與整合》,《中國社會保障》,2002年第9期;

21.《福利多元主義的興起及其政策實踐》,《社會》,2002年第7期;

20.《社會學視野中的組織間網路及其治理結構》,《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2期;

19.《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學刊》,2002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2年第9期;

18.《建構責任多元化的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福利國家的福利病治理及其借鑑》(第二作者為劉立強),《學海》,2002年第2期;

17.《福利多元化視野中的非營利組織研究》(第二作者為王章佩),《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6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2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2期轉載;

16.《蘇南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面臨的挑戰和選擇》,《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第1期;

15.《邁向網路時代的新社會學》,《江海學刊》,2000年第4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科學總論》2000年第4期;

14.《社會學危機的內涵:社會學中庫恩主義思潮評述》,《學海》,2000年第2期;

13.《章太炎與中國社會學》(第二作者為李保軍),《社會學研究》,1999年第1期;

12.《德國社會保障的現狀和改革》,《當代社會保障》,1998年第3期;

11.《蘇南城市化發展研究》,《江海學刊》,1996年第5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6 年第6期;

10.《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評價》(第二作者為李建秋),《當代社會保障》,1995年第3期;

09.《中國農村社會機制及運行模式的轉換》,《江海學刊》,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5 年第5期;

08.《建立我國農村貧困監測體系研究》,《農業經濟問題》,1995年第10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農業經濟》1995 年第12期;

07.《我國農村貧困標準的調適研究》,《中國農村經濟》,1994年第2期;

06.《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界定》,《管理現代化》,1994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4 年第3期;

05.《國外關於貧困程度測量的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1994年第7期;

04.《我國農村貧困標準線研究》(與童星合作),《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被全文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農業經濟》1994 年第6期;

03. Tong Xing and Lin Mingang. 1993. A Study on Poverty Line in Rural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No.3.

02.《吸毒行為的社會學研究》,《社會學與社會調查》,1993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會學》1993 年第4期;

01.《面對8500萬貧困人口》,《社會保險導刊》,1993年第3期;

其它

11.《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著力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月29日。

10.《創新社會治理的四個關鍵點》,《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2日。

09.《為城市低保貧困家庭提供社會救助服務》,《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30日。

08.《推進城市貧困家庭分類救助,促進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中國社會報》,2012年12月24日。

07.《城鄉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定位、重點及其配套措施》,《中國社會報》,2012年2月27日。

06.《實施民生幸福工程,促進民生持續改善》,《新華日報》,2011年4月29日B5。

05.《積極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人民日報》,2011年2月24日第7版。

04.《中國如何實現養老“倍增計畫”》,《錢經》,2011年第5期。

03.《農村養老保險存在四大梗阻》,《中國社會報》,2006年8月23日第3版。

02.《美國華人社區的蛻變:從唐人街到蒙特利公園市》,《社會學家茶座》,2005年第2期。

01.《經濟社會學的新探索:評汪和建的〈現代經濟社會學〉》,《社會科學研究》,1994年第6期。

科研項目

(選取)

17. 2012,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社會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12&ZD063),主持人。

16. 20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研究(11JJD840010),主持人。

15. 201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建立和健全我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研究(11BGL069),主持人。

14. 2010,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點項目:蘇南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10JD014),主持人。

13. 2010,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民政部社會救助司項目:緩解我國低收入家庭貧困代際傳遞的政策研究(MSJ10-003),主持人。

12. 2009,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民政部社會救助司項目:我國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實施績效評估(MSJ09-001)。主持人。

11. 2009,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項目:中國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研究(34109032),主持人。

10. 2008,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建設和諧社會背景下民生髮展的社會政策研究(NCET-08-0285),主持人。

09. 200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研究(07BSH068),主持人。

08. 2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缺失及其對策研究(70641031),主持人 。

07. 2004,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農村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04SHB013),主持人。

06. 2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社會中介組織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70341033),主持人 。

05. 20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企業科層制與市場網路的關係(01CSH004),主持人。

04. 1999,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項目:蘇南醫療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主持人。

03. 199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蘇南鄉村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保護(97CSH004),主持人。

02. 1997,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蘇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中的社會問題(06-015),主持人。

01. 199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項目:Seven Farmers in Asia: A Comparative Rural Sociology,第二主持人。

社會兼職

08. 民政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2014年-2017年)

07. 教育部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年-2017年);

06. 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05. 中國衛生經濟理論和政策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04. 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常務理事;

03. 中國社會政策專業委員會理事;

02. 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成員、幹事;

01. 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

境外報告

09. 2013. 5. 9-11, 2013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金門大學。

08. 2012. 11. 6. Persistent Poverty in Urban China: Patterns and Challenges, The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and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07. 2012. 9. 8-9. New Social Risk and the Chang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8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ecurity, Tokyo Keizai University, Japan.

06. 2010. 12. 3-4, 經濟社會急劇變遷與大中華地區的政策回應研討會,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05. 2010. 5. 7-8, 第十屆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

04. 2009. 5. 23-24, 第九屆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學術討論會,台北,東吳大學。

03. 2009. 4. 21-22, 騰飛的澳門:回歸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澳門,澳門理工學院。

02. 2006. 11. 25-26. Labor Migration,Technology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The 16th Japan-korea-China Joint Symposium,Saga University, Japan.

01. 2002. 10. 9. The Human Face of Global Mobility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Skilled and Professional Migration in Europe and the Asia-Pacifi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訪問學者

02. 2012.10-12,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

01. 2002,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受到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基金會資助;

學術獲獎

林閩鋼 林閩鋼

10. 2013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2);

09. 2012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2);

08. 2010年,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07. 2008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06. 2004年,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05. 2003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1);

04. 2002年,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三層;

03. 1999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2);

02. 1997年,江蘇省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

01. 199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2)。

學術言論

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表示,城鄉社會保障分割,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也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造成了損害。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就是要通過制度並軌和體系整合,將城鄉居民納入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範圍,逐步把城鄉分設的社會保障發展成為“制度合一、服務銜接、功能配套”的保障體系。體系整合是提升效率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它要求加快實現從分散立法向綜合立法轉變,明確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責範圍,整合保障項目的業務管理流程,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信息平台。城鄉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的中期目標是一個制度、兩個標準、覆蓋全體,即先實現基本保障制度的統一,但允許城鄉待遇存在差別,制度覆蓋全體居民;長期目標是多個層次、統一管理、協調發展,即除了統一基本保障制度,還需構建城鄉一體的多層次保障體系並實現統一管理與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