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強[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嚴強[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嚴強 ,男,1948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1982年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政治學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共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市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楊州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海南大學兼職教授;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1982年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政治學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共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市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楊州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海南大學兼職教授;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國際政治。

主要貢獻

學術論文

嚴強教授 嚴強教授

54、2004,《對公推公選黨政幹部的思考》,《黨的生活》。

53、2003,《進一步轉變職能政府》,《新華日報》11月17日。

52、2001,《公共管理形象分析》,《南京社會科學》第11期。

51、2000,《政治科學的微觀層面》,《南通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

50、2000,《論政治科學的範疇體系》,《江海學刊》第4期。

49、2000,《政治範疇的性質、功能、特徵》,《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4期。

48、2000,《論政治科學知識的系統化》,《江蘇社會科學》第3期。

47、2000,《政治科學的科學性》,《南京社會科學》第3期。

46、2000,《政治科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傳統》,《學海》第3期。

45、2004,《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危機管理》,《南通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44、1999,《新時期制度創新的方式、戰略和策略》,《南大學報》第1期。

43、2003,《南京市農村福利保障體系的建構》,《南京社會科學》第4期。

42、2004,《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政策研究的相關因素》,載於《中國股市政策研究》,南京出版社。

41、2002,《公共政策知識場域論略》,《求索》第6期。

40、1998,《西方現代政策科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南京社會科學》第3期。

39、1998,《現代公共政策的知識體系》,《南大學報》第3期。

38、1997,《評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江海學刊》第3期。

37、1996,《比較政治研究的取向與方法》,《江海學刊》第4期。

36、1995,《政治理論的歷史、結構和革新》,《江蘇社會科學》第2期。

35、2000,《傳統、經典與闡釋:對50、60年代西方政治學理論論爭的分析》,《學術界》第6期。

34、1995,《現代西方政治理論流派分析》,《南大學報》第1期。

33、1994,《論現代西方政治理論流派》,《南京社會科學》第5期。

32、1993,《論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的互動性》,《中德經濟法年刊》。

31、1991,《冷眼向洋看世界》,《從越南風雲到科威特歷險》,江蘇人民出版社。

30、2002,《國際政治理論的性質、效用與變革》,《江海學刊》第4期。

29、1996,《國際政治研究中的現實主義》,《南京社會科學》第3期。

28、1993,《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力量》,《南大學報》第2期。《新華文摘》第7期轉載。

27、1994,《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平等權》,《中德經濟法年刊》4月。

26、1992,《建設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形態》,《南京日報》(理論版)8月。

25、1992,《政治文化建設與政治穩定》, 《南京日報》(理論版)7月。

24、1992,《試論政策決策的權威性、時效性》(個人執筆),《江海學刊》第3期。

23、1992,《政治發展論綱》(與人合作),《南大學報》第2期。

22、1989,《由國家為主體向以社會為主體的飛躍》,《江海學刊》第2期。

21、1992,《淺談文科梯級重點科研項目的規劃、設立和管理》(與人合作),《高教研究與探索》第2期。

20、1992,《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與高校文科改革的深化》(與人合作),《高教研究與探索》第1期。

19、1991,《發揮高校科技優勢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與人合作),《高教研究與探索》第4期。

18、1990,《江蘇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的模式與途徑》(與人合作),《南大學報》第1期。

17、1990,《走出二律背反的歷史深谷》 《當代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南京大學出版社。

16、199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命運》,《唯實》第4期。

15、1992,《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真正的歷史大趨勢》,《馬克思主義著作青年讀本導讀》,人民出版社。

14、1992,《正確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下),《南大學報》第2期。

13、1992,《正確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上),《南大學報》第1期。

12、1992,《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深化和發展》,《南京日報》(求索版)5月。

11、1989,《社會主義改革的革命性質》,《回顧與思考》,北京大學出版社。

10、1988,《社會主義革命範疇的哲學思考》, 《南大學報》第3期。

09、1987,《工具主義》,《二十世紀最新哲學思潮》,南京出版社。

08、1987,《實用主義》,《二十世紀最新哲學思潮》,南京出版社。

07、1986,《大眾倫理學二則》,《新華日報》9月11日第4版、1987年2月19日第4版。

06、1987,《試論道德意識》,《南大學報》,《哲學專輯》。

05、1987,《全盤西化――破產的理論,行不通的主張》,《中國高等教育》第7、8期。

04、1986,《俄國民粹派失敗的教訓》,《南大學報》第4期。

03、1985,《列寧的感覺理論》,《大慶師院學報》第3期。

02、1983,《論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相互關係 》,《文史哲》第3期。

01、1981,《矛盾有一個生長過程》,《南大學報》第4期。

學術著作

16、2000,《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主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第1版)。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第2版)。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第3版)。

15、2000,《政治學方法論》(與張鳴合作),蘇州大學出版社。

14、2001,《東亞公共行政比較研究》(與魏殊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13、2002,《公共政策學》(與王強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12、2002,《政治學基礎理論的觀念:價值與知識的論辯》(與孔繁斌合作),中山大學出版社。

11、1997,《巨觀政治學》(與張鳳陽、溫晉鋒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10、1992,《現代政治理論》(與包玉娥、王強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9、1991,2005年修訂 ,《社會發展理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08、1989,《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思考和競爭策略》(與洪銀興、裴平、孫克強合作),江蘇人民出版社。

07、1990,《社會改革控制論》(與宋林飛、童星、冒榮、王良元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6、1988,《在反思和探索中前進――中國體制改革的歷程、現狀和前途》(與孫伯揆、童星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5、1990,《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經典理論――馬列經典著作選講》(與洪銀興、王國剛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4、1997,2002(修訂),《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與童星、龐紹堂、陸江兵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3、1995,《社會歷史理論》(與李華鈺、步惜漁、姚潤皋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2、1990,《人生哲學教程》(與程文保、張錫生、閔春發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1、199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與現狀》(第二卷.列寧主義哲學)(與李華鈺、嚴高鴻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

04、2004-2006,中國中國海研究中心委託項目:當代國際關係與中國石油戰略對策研究,主持人。

03、2004-2005,南京市政府委託項目:南京市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制度和政策設計研究,主持人。

02、2002-2003,南京市政府委託項目:逆境中優善政策的制定能力研究,主持人。

01、2002-2003,寧波市政府委託項目:寧波保稅區轉軌政策設計研究,主持人。

獲獎記錄

09、2003,《政治學基礎理論的觀念:價值與知識的論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08、2003,《東亞公共行政比較研究》(南大出版社,2001),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07、1999,《巨觀政治學》(南大出版社,200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06、1994,《現代政治理論》(南大出版社,199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05、1994,《社會發展理論》(南大出版社,1991),江蘇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04、1994,《社會改革控制論》(南大出版社,1990),江蘇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03、1994,《國際政治中的國家力量》(江海學刊、新華文摘,1993),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02、199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與現狀》(第二卷)(南大出版社,199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01、1989,《從國家為主體向以社會為主體的飛躍》(江海學刊、《回顧與反思》,1989),中宣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獎(首屆五個一工程獎)。

05、2006,台灣暨南大學公共行政和政策學系、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作台灣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分別在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和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作公共行政專題講座,台灣。

04、2004,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兩岸四地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台灣。

03、2003,澳門科技大學“持續發展研究所”兩岸四地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澳門。

02、2001,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兩岸經濟發展比較研究會”,台灣。

01、1996-1997,香港浸會大學政府與國際關係系客席教授,林思齊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客席研究員,為浸會大學社會學系本科生講授“政治社會學”、“中國古代政治思想”,香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