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農(1918~  )

林農(1918~)

正文

林農(1918~)中國電影導演。原名粟多澤,四川省南充人。17歲進南充縣立農林實驗學校,未畢業就加入出川抗日壯丁隊到達武漢,在戰區宣傳隊進行救國宣傳演出活動。1938年 9月去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預科學習,後轉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1940年畢業,後留魯藝實驗劇團當演員,參加《白毛女》等劇的演出。抗日戰爭勝利後,曾在東北文工一團和合江文工團工作。1948年,在瀋陽魯迅藝術學院任教,並在本院實驗劇團兼任導演和演員。發表的專論《演員手記》是當時一部較有影響的表演方面的普及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文化部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不久分配到東北電影製片廠工作,先在《衛國保家》(1950)、《上饒集中營》(1951)、《豐收》(1952)等片中任副導演。1953年第一次獨立導演了舞台藝術片《小姑賢》,之後相繼與謝晉聯合導演了《一場風波》(1954),與朱文順聯合導演了《神秘的旅伴》(1955)。1957年獨立導演了《邊寨烽火》,該片主要演員在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青年藝術家獎。隨後,又導演了《黨的女兒》(1958)、《甲午風雲》(1962)、《兵臨城下》(1964)等影片。這些影片顯示出結構嚴謹、手法簡練、刻畫人物細膩等導演特點。70年代,他改編、導演了《艷陽天》(1973)、《金光大道》(1975)等片。1980年與王亞彪聯合導演了《大渡河》,較成功地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革命領導者的形像。林農還善於發現和培養新的演員,王曉棠、李默然、達奇等第一次走上銀幕,都是通過他導演的影片。

林農(1918~)林農(1918~)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