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禮

林秉禮

林秉禮(字經三)(1903-1964)原籍山東壽光、漢族。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他自幼體魄矯健,酷愛武術。受家父嚴教,在學校與同學共勉,立志學成報國。在益都(青州)一中讀書時更擅長多項體育項目。高中畢業後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學校,大學畢業後痴愛武術的他先後拜著名武術家高鳳嶺、竇來庚為師,精習查、滑、炮、洪、武當、少林各門派拳械,更精於技擊打散打,技藝超群,倍受恩師鍾愛。據武術家吳江平回憶:“林秉禮技術高超,是我們同期習武的大師兄,竇來庚五虎將之首”。他性格剛毅,厭官場職務,辭去壽光、陵縣警察局長之職,追隨竇來庚老師,日夜苦修至痴迷境地,時任山東省國術館拳腳科主任兼教授。在山東國術比賽中獲得時任山東省主席韓復渠贈的武術寶劍一把,“寶劍刻有山東省第一名,山東省主席韓復渠贈”,和一根紅漆棍,上有“國術精華,民族之光”八個燙金字。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第二屆國術國考在南京公共體育場舉行,來自全國21省市的選手總計427名(男418名,女9名)。參加大會儀式的有蔣介石、汪精衛、林森、馮玉祥、李烈鈞、蔡元培、戴傳賢、于右任、孔祥熙、何應欽、孫科等,比第一屆更為莊嚴隆重,儀式更為壯觀。大會儀式後,參加大會的政府要人蔣介石、汪精衛等與大會工作人員及全體選手一起合影。

本屆國考比術科,並考學科(黨義、國術源流、國文);術科經預試、正試均合格後再參加決勝賽,並按勝多寡評定名次(甲等勝6次,乙等勝5次,丙等勝4次)。林秉禮以術科全勝、學科最優(黨義95分,國術源流100分,國文98分)的佳績本屆國考林秉禮打敗名家而引起轟動,從此林秉禮名聲大振,在這次國考中,他各場比賽及文科考試均獲全勝,在四百餘名選手中獲男子甲等第一名,為山東國術館贏得了榮譽。

他跟隨名師高鳳嶺潛研武當太乙門等諸門派武術技藝,以求不斷提高。每日苦異常與竇館長形影相隨,曾協助竇來庚在山東省立民眾體育場,濟南一中,齊魯大學教授武術。後在省國術館任教授,拳腳科主任,並教授警技、長、短兵課程。他身手矯健,武功全面技藝超群,且又兼警技絕招,身步輕捷、靈敏,反應速度極快,出拳急密,攻擊力極強,因而倍受高、竇,兩位名師的寵愛更得恩師真傳,在國術館學員中極受尊崇。

1935年夏,受省館委派與劉乾卿先生等一行到南京參加中央體育專科學校講習班,更得到當時諸派武術名家培訓獲益匪淺。

1936年林秉禮、佟順祿、張香圃、馬洪智、趙玉庭等五名山東選手被選拔為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的“世運選手”前往德國柏林進行武術表演,服裝做好後終因經費得不到解決未能成行,抱憾數載。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日寇入侵山東,林秉禮(林經三)同省國術館官員紛紛要求抗戰,竇來庚更滿懷強烈的抗日救國激情,向新任省主席沈鴻烈請戰,並帶領百餘官員手編為國民軍義勇隊(後改編為山東保全十七旅,竇任旅長)。林秉禮先後在十七旅、十五旅任武術隊隊長,訓練戰士習武,提高抗敵能力。

一次家屬為他剛做了一雙新鞋,三天后就破的露出腳趾,問其原因,他說和竇旅長在臨朐與鬼子作戰在山區周旋三天未有停歇,由此足以說明部隊將士的頑強意志和戰鬥的激烈和殘酷。

抗戰期間,他參加無數戰鬥,也遭遇日偽軍、漢奸、土匪的追殺。有一次在壽光全家逃到教堂避難,他躲到一口棺材底部,用雙手撐扶全身貼在棺底,敵人的機槍未掃射到而化險為夷躲過一劫。他曾巧入水井,身靠井壁,用水桶掩護身體躲過追捕。他還曾扮作馬夫潛入日偽駐地,借餵馬時察看地形,尋機身躍城牆,雙手護後腦夾在兩膝之間,團身從高牆翻下泅水逃脫。如此事例舉不枚舉,在壽光家鄉也有很多關於他的傳奇的事例。

1942年8月30日,竇來庚在戰鬥中受日、偽軍重重包圍,彈盡無援,在中彈負傷的情況下,舉槍自戕壯烈犧牲。林秉禮(林經三)憑藉智勇超人的武術和警技,攀牆越壕,幾度破險,逃脫日、偽、土匪追殺後,隱居務農與胞哥林信齋經商授徒習武。

林經三在他的習武、授武、比賽及在抗日鬥爭中,他將高超的武功和警技施展其中,實現著他的報國之志。

二00九年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李成銀教授著<<山東傳統武術文化研究>>,山東傳統武術文化名人中有簡介。/根據資料林素樸整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