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培

林祖培,男,(1903—1961),原名縉紳,字有衿,號謫君,又號西河氏,福建永春蓬壺鄉美中村人。

基本信息

林祖培(1903—1961),原名縉紳,字有衿,號謫君,又號西河氏,福建永春蓬壺鄉美中村人。民國4年(1915),祖培隨父至廈門,就讀於永春會館創辦的桃源學校。翌年升入省立十三中學(廈門)。民國10年,祖培報考唐山交通大學,學習鐵路工程。第二年轉入天津南開大學,以攻讀生物為主,兼修中國文學和日語、英語。他是《南開周刊》的編委之一,經常發表文章。民國15年,祖培參加國民黨。這一年,祖培大學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回鄉擔任永春潤中公學校長。他參予國民黨左派的民主革命活動,因而被永春縣長江練如拘捕。祖培被逼辭去校長職務,於次年春偕夫人南渡馬來亞,先後任安順中華學校、蔴坡中華學校校長。民國18年,各界人士乃公推祖培出任永春縣長,並報請福建省主席方聲濤批准委任。他積極推行地方民主自治,把全縣劃分為六個自治區,力圖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改造社會。他倡導興辦學校,鼓勵農耕,維護農民的正當權益;受理民事糾紛案件,能主持正義,不為邪惡勢力所左右。這一年秋天,南安民軍陳國輝攻占永春,祖培率部屬退守湖洋,與陳國輝對抗,並向省求援。當時省府鞭長莫及,祖培自嘆回天無力,悲憤辭職。翌年,即徑赴廈門,重執教鞭於同文書院。民國20年,祖培在廈門遇印尼華僑領袖尤揚祖。揚祖欣慕祖培的為人,大力推薦他出洋興辦僑校。祖培夫婦遂到印尼把礁中華學校任教,後接任萬鴉佬中華學校校長、吧城福建會館學校校長。抗日戰爭期間,積極參加籌賑募捐,支援祖國。日寇侵入東南亞,大肆迫害華僑,祖培全家避難於西爪哇山村蘇甲尼加拉。後祖培為日寇偵騎所捕,囚禁於集中營,備受折磨,直至日本投降後才獲釋。此後,經朋友勸告,乃棄教從商,並任吧城中華商會幹事及襄理福建會館工作。1950年,他把女兒錫媛、儀媛送回祖國,分別進入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就學。1954年,祖培宣布脫離國民黨。1957年,他捐助永春三中建校舍,獲永春縣人民政府三等獎狀。同年,長子榮國學成,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受聘為新加坡大學教授。次女儀媛大學畢業後,在鞍山熱能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9年國慶節,印尼華僑組織回國觀光團,祖培原準備參加並計畫在上海醫病,因辦出境手續被阻,只有夫人劉佩欽獲準回國觀光,探望故鄉親人。這一年冬天,他與親友集資辦墾植公司,計畫在北婆羅洲進行開發,不料舊病復發,至1961年病逝於亞庇。祖培一生著作甚豐,但多已散佚。其後裔收集部分詩文,載入《林祖培先生紀念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