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王節

林王節

林王節就是錦屏縣寨母一帶的侗家人紀念明代英雄林寬的節日。

基本信息

簡介

歷史上的侗族先民,為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產生了千千萬萬難以忘懷的英雄。“林王節”就是錦屏縣寨母一帶的侗家人紀念明代英雄林寬的節日。洪武三十年,林寬在上婆桐舉起了義旗。攻下了龍里守御千戶所,大挫明軍,接著又進新化、平茶,包圍黎平府。明庭震驚,派楚王楨和湘王柏率三十萬人馬前往鎮壓。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了,林寬英勇犧牲。侗族人民尊他為“林王”,於每年六月的第一個辰日包著又長又大的粽子祭祀。相傳這種粽子是林王軍隊作戰當乾糧用的。第二天,周圍的寨樓、塘欄、便幌、歸宿等寨也都同時過林王節。人們到一株傳說是林王倒栽的楓樹下拜祭。外地客人來到時也到樹下悼念英雄後方能進寨。席間,讚美林王光輝業績的歌聲不斷傳來。更使人們深感對英雄的無比懷念。

節日習俗

侗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錦屏、寨母等地。為紀念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侗族人民起義俯視林寬而舉行。每年農曆六月第一個辰日為節期。傳說,林王抵抗明軍時,常以兩尺長的大粽粑作為乾糧。因此,每逢節日前夕,家家戶戶都包大粽粑,並在節日當天,帶到林王親手種的古楓樹下祭祀。

侗族林王節侗族林王節

過節頭一天,寨母就殺豬宰牛,家家放田捉魚,磨豆腐,包粽粑,又打發孩子到相鄰的寨子喊客,忙個不停,過節那天,吃飯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楓樹下擺好酒肉、粽粑、燒香祭祖。客人進寨也要先到古楓樹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還要從古楓樹上剝下幾塊樹皮,用紙包好,帶回去給孩子,祈福消災。晌午過了以後,就開始吃飯。酒席豐盛,邊吃邊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後,主人邀客,孩子們就在古楓樹下唱“林王古歌”。歌唱完畢,老人們就向孩子們講林王的故事,通宵達旦,十分熱鬧。不僅林寬的家鄉寨母村要過節,而且周圍塘爛、寨樓、便幌等十幾個村寨的村民也要聚集在當年起義的古楓樹下,用酒肉、粽粑來祭奠林寬英靈。還要用糯米包成一種粗如大碗,長似手臂的大粽粑。據說當年林王起義,就是用這種長約二尺的粽粑作為乾糧的。人們燒香,唱《林王古歌》,追念這位起義首領的英雄業績與氣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