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源家族

林本源家族(或稱板橋林家)為台灣清治時期,位於台北板橋的家族。「林本源」實際上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

概述

林本源家族(或稱板橋林家)為台灣清治時期,位於台北板橋的家族。「林本源」實際上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板橋林家的「商號」。

歷史沿革

☆源起
林家是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堡人,開台祖林應寅於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新渡海來台灣於台北新莊落腳。後來經營米業致富,林平侯捐官入仕曾任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死後家產分為「飲」、「水」、「本」、「思」、「源」五記,分別給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五個兒子及其後代(長子林國棟早逝,「飲」商記由其後人承擔),其中分得「本」、「源」兩部分的林國華與林國芳為同母兄弟,將其商記合併為林本源,就是今日所稱的林本源家族。其居住的大厝(即板橋林家花園)富麗堂皇,現在是板橋地區最負盛名的古蹟與觀光勝地。林本源一族至今仍有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清治時期
板橋林家在第四代的林維讓林維源將林家聲勢推上最高峰,板橋林家花園也多在其手中完成。同治13年,日本藉口琉球漂民為土著所殺,發動侵台的「牡丹社事件」。清廷命時任福州船政大臣、平定太平天國的名臣沈葆禎為欽差大臣並借餉200萬兩為軍費以主持台海防務。日本退兵之後,沈葆禎奏請撫墾後山及山區,板橋林家大力幫助。光緒10年,中法戰爭波及台灣,清廷派欽差大臣劉銘傳巡撫的身份主持台灣防務,林維源捐助餉銀20萬兩,並協助劉銘傳幫辦台灣防務及出任墾務大臣,一躍為「紅頂商人」,再經劉銘傳而得與在北京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相識。光緒16年,並出任太僕寺正卿。甲午之年為慈禧60歲萬壽,一切典儀以乾隆27年皇太后七旬慶典辦理,用銀700萬兩,戶部撥銀400萬兩,各省、官等報銷,其中以各人名義進奉最多的為太僕寺正卿的林維源30,000兩。林維源結交當朝宮卿又參觀盛宣懷在蘇州的名花園「留園」之後,也將板橋林家花園大事增建,一磚一瓦,一石一木,皆由唐山海運而來,無疑為台灣庭園的代表。
☆日治時期
日本治台以後,林維源內渡在廈門鼓浪嶼再興築一座花園官邸,名為『小板橋』為寓所,並紀念台灣的板橋家鄉。據聞1896年左右,傳聞日本政府有意放棄或讓售台灣,時避居晉江的台灣舉人施炎乃遊說內渡泉、漳各地的富豪欲籌資1000萬兩贖回台灣,當時避居廈門的林維源慨然允諾承擔400萬圓。
據日治時代日本人的調查,台北地區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三的是艋舺的洪合益有資產20萬圓,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番勢-李春生」有資產120萬圓,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橋林家第四代的林維源,有資產1億1000萬圓,為中國三大鉅富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