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

林向

林向,男,浙江寧波人,1932年9月生於上海。四川大學考古學教授(離休)。歷任四川大學考古專業教研室主任、四川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中華文化論壇》雜誌副主編等職,現為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曾應邀赴瑞士伯爾尼國立博物館、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台灣故宮博物院、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等處講學。曾獲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四川省重大科技三等獎、四川省社會科學二等獎。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2007年林向與夫人湯載振女士合影 2007年林向與夫人湯載振女士合影

1932年9月,生於上海。

195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

1962年,四川大學考古學研究生畢業,師承馮漢驥先生。

1965~1991年,任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

1991年,任四川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離休。

人物言論

林向 林向

1.我對學生的要求有三方面:識、才、學。馮漢驥先生曾對我說,學問有兩種境界,一種是曉得一個問題該怎么去查書、哪裡去找資料來解答,也就是知道解答問題的路徑;還有一種是融化在研究者的血液中,下意識就能夠反應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2.考古學現在已經不冷了,在川大有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都想轉來學這門課程。考古絕不只是埋頭做研究,每一次田野調查、遺蹟發掘都像探險一樣,而一旦有所收穫,又能通過眼前的古物與古代的人、事相連線,樂趣很多。

3.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考古學工作者,白天要能在田野摸爬滾打,沾一身泥巴,要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會抽菸會喝酒,和當地人稱兄道弟,具備很強的交際能力。而到了晚上,要能挑燈夜戰,讀書、寫文章,做記錄,把白天得到的東西轉為知識,這是必須具備的兩個要素。同時,知識面要寬,天文地理都要有所涉獵,從多維視野去進行考古研究。

4.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北跨陝南盆地,東到江漢平原西側,南到雲貴高原北緣,這是三星堆典型器物所輻射到的區域,構成了一個巴蜀文化區。我們發現文化區裡的好多圖像都有承襲性。巴蜀文化區的研究,說明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古代文化中心,應在中華文明起源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星堆文化的發現突破了這一點,推上去還有史前的寶墩文化,後面還有巴蜀文化,它們一脈相承。

主要成就

參加或主持過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有:長江三峽庫區調查、四川歷史地震調查、金沙江安寧河流域調查與發掘、川東及川南崖葬調查與發掘、廣漢三星堆遺址發掘、西昌東坪遺址發掘等。

主要作品

林向教授編撰的部分學術書籍 林向教授編撰的部分學術書籍

曾出版《四川名塔》(1986年出版)、《巴蜀文化新探》(1995年出版)、《巴蜀考古論集》(2004年出版)、《清江深居集》《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選集》等著作,刊出其論文百餘篇。

主編《巴蜀歷史民族考古文化》(1991年出版)、《三星堆與巴蜀文化》(1993年出版),參編《四川歷史地震資料彙編》(1983年出版)等。

林向 林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