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功懋

林功懋(1509~1566年),字以謙,號竹溪,明代福建漳浦烏石苑上村人,後定居萬安(今赤土鄉萬安村)。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擢廣西按察使,未任而卒,時57歲。大學士呂本為撰《憲長竹溪先生墓志銘》。著作有《重修平和縣儒學記》等傳世。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嘉靖十年(1531年),由儒士(尚未取得秀才資格的讀書人)直接參加鄉試,中式舉人。翌年,聯捷進士,授廣東東莞知縣。東莞向來是難治的縣份,林功懋到任後,才識明敏,遇事決斷,滯獄積案為之一清。在東莞任上,林功懋曾受上司委任,管理“番”船稅務,拒收外國商人賄賂,指揮王寵和他同行,得知功懋的清廉,十分感慨地說:“難道只有文官不愛錢嗎?”也堅決拒絕外國商人的賄賂。外國商人嘆服,為此建造一座“卻金亭”,表示欽敬。嘉靖十四年(1535年),功懋任滿,升南京戶部主事。知道功懋才能的人都為他叫屈,他坦然說:“什麼官不可做,何須選擇?”由於他治政有方,在南京被任命為戶部總巡,革盡宿弊,又購置冢地為鄉人葬所,大家都佩服他明恕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林功懋升任江西贛州知府。這年夏天,右副都御史朱紈任贛州、南安二府巡撫,將要蒞任。適逢新任的贛州府推官林萬潮暴卒,身邊並無親人,林功懋親自為其辦理喪事,未及郊迎,也未得親往謁見,待至喪事辦完後才入見,並以實情相告,向以苛刻聞名的朱紈也稱讚他識大體。當地某峒的苗族首領,跟官府作對,朱紈打算派兵進剿,功懋說:“此時未可動兵,因為巡撫是上層衙門,萬一不能壓服,未免損失威信。不如本府依仗德威,出面勸諭。如苗族首領服了,則算是巡撫威靈;不服,對本府並無損傷”。果然由功懋出面勸諭,使苗族首領歸服,地方得以安寧。朱紈執法嚴切,功懋濟之寬恕,張弛得宜,民心悅服。有一次,屬內某知縣送上對該縣學官的評語,其中有“年老嗜酒”的字句。功懋即召見該知縣,暗中對他說:“你對學官考核的評語似有差錯。這些人困躓科場,損盡年華,才得此等學官,怎能以‘老’責之?何況學校屬冷淡衙門,那得有酒常‘嗜’?應當改寫”。這個縣官回去之後,慚愧地對人說:“古有韓魏公(北宋名臣韓琦),今日復見之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林功懋升任四川按察司副使,備兵於松藩,駐松藩副總兵何卿恃功驕橫,贓私達數萬,功懋依法給予懲處,何卿以巨款賄賂當道得計,而功懋反而招來流言蜚語。嘉靖三十年(1551年),功懋棄官回漳浦閒居,正值倭寇連年進犯漳浦,百姓慘遭殺害,他建造樓堡,名為“萬安樓”,防倭抗倭,鄉人歌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補山東副使。不久,升河南參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擢廣西按察使,未任而卒,時57歲。大學士呂本為撰《憲長竹溪先生墓志銘》。著作有《重修平和縣儒學記》等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