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仔竹

林仔竹

林仔竹,學名:Oligostachyum nuspiculum (McClure) Z. P. Wang是禾本科少穗竹屬下的一個種。竿高約4米,直徑2—3厘米;中部節間長25厘米;竿環明顯隆起而高於微隆起的籜環;節內長約5毫米;分枝在竿的每節為3枚。產海南。

基本信息

林仔竹簡介

種中文名:林仔竹
種拉丁名:Oligostachyumnuspiculum(McClure)WangetYe
種別名:紅花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少穗竹
屬拉丁名:Oligostachyum
國內分布:產海南。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陵水。
命名來源:[Journ.NanjingUniv.(Nat.Sci.Ed.)1982(1):98.1982]
中國植物志:9(1):586
亞族中文名:北美箭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ARUNDINARIINAE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KengetKengf.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約4米,直徑2—3厘米;中部節間長25厘米;竿環明顯隆起而高於微隆起的籜環;節內長約5毫米;分枝在竿的每節為3枚。籜鞘綠色,無斑點,被稍密的棕色刺毛,刺毛落後留有宿存的疣基;籜耳及鞘口縫毛俱缺,或有時有少數條直立的縫毛;籜舌拱形,高約2毫米,有時極短,背部具毛,邊緣具纖毛;籜片狹線形,易落。每小枝具(1)2或3(4)葉;葉鞘無毛;葉耳缺,鞘口繼毛亦缺或僅有少數條;葉舌極短,完全不伸出或微伸出,背部具短硬毛;葉片狹長,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達18厘米,寬5—10毫米,偶可較寬,兩面均無毛。總狀花序具小穗2—4枚;花序柄纖細,無毛,中、下部為鞘狀苞片所包;花序軸及小穗柄均纖細,無毛;小穗柄長10-15毫米,基部有時托以小形膜質的苞片;小穗線狀披針形,長達7厘米,含小花數朵至多朵;小穗軸節間長4.5—6毫米,頂端具纖毛;穎2—4片,逐漸增大,最上一片形似外稃而略小;外稃長約15毫米,13—15脈,小橫脈在腹面明顯,先端漸尖成短芒狀;內稃遠小於外稃,先端鈍或微凹,超出於2脊之上,脊之上半部具或疏或密的纖毛;鱗被3,其中兩側者呈斜披針形,具5—9脈,邊緣具纖毛;雄蕊3,花葯長4毫米;花柱短3裂,柱頭羽毛狀。果實未見。筍期及花期均為4—5月。

林仔竹墨線圖林仔竹墨線圖

產地分布

產海南。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陵水。

本種提示

在McClure發表本種的同時,還發表了SemiarundinarialimaMcClure,後者的拉丁文描述極為簡略,又無籜的描述。在中山大學植物標本室中,被McClure鑑定為J.Lima的標本為數不少,但其內容相當混亂,其中既有SemiarttndinariascabrifloraMcClure,也有S.GracilipesMcClure,足見他本人對S.Lima也未能很好地掌握。我們根據模式標本及其照片進行研究後,認為J.Lima與J.NuspiculaMcClure十分相似,宜合併為一種。本種與細柄少穗竹O.Gracilipes(McClure)G.H.YeetZ.P.Wang也近似,McClure描述中指出,不同於該種(指細柄少穗竹)在於小穗柄無毛,較細,小穗下垂,小花較長,但若僅有營養體時,我們見到的標本僅是葉片較細長,葉舌極短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