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亨

林亨,從小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文章、詞賦、理學皆精,時運不佳,五十三歲時方中狀元。官僅至朝奉大夫,從六品,人明則隱居不仕。著有《螺江風物賦》。

簡介

初名林滌,字蒙亨,楓亭麟山人。來自科舉名邦、狀元之鄉:莆田。才華橫溢,屢試不第,作《螺江風物賦》。以執教為生。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1343年)上京應試,殿試第一(狀元),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順帝為其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為轄權,收取地租作為晚年俸祿。六年後辭歸故里,隱居龍華寶幢山下至壽終。明知縣為其建狀元坊,並建祠奉祀。

傳說

林亨疾志求取功名未就,待到而立之年尚未娶親。其父為了繼承宗支,多次勸他死了這份心,早日成家立業。出於無奈,林亨順從父母之命,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娶妻蔡氏。蔡氏端莊賢淑,為人憨厚,孝敬翁姑,夫妻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生下兩女,長女曰麗芳、次女叫麗嬌,姐妹倆在良好家庭美德范教誨下謹守婦道,言詞莊香,舉止消停。
元至元四年(1339年),十九妙齡的麗芳長得貌美如花,又知書達理,由父母主婚,適於鄰村東林(今斗此村)黃家為媳。時家清貧,沒有什麼貴重物品陪嫁。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獨占鰲頭,回鄉祭祖謝恩,將自家門前一座長寬約一公里的小山轄權陪嫁給長女,由黃家繼承掌管,易名“黃繼山”,傳承至今六佰多年。
元至正四年(1344年)端午節,林亨叫麗芳回娘家觀看“興化戲”。芳曰:“如今月余未雨,禾苗缺水,正需戽水灌苗,那有時間看熱鬧”。林亨聽著女兒訴說,暗自思忖。我身為天子門生,難道女兒這點小事就不能排解,於是跟族長商議,把秀郊石牛溪在南兄厝的壩兜水壩讓——鋤頭寬水流讓給女兒麗芳灌溉之用,鄉老允之,貫例至今數百年。
林亨未出仕之前,生活所困,執教為生,元至正元年(1341年)臘月念八日,蒙館放假回家,余中巧遇到一位中年婦女,傷心哭泣,欲去投水自尋短見,他上前阻勸,問明緣由,得知他夫君外出經商三年未歸,債主索債,迫於無奈。他聽言後竟把自己半年執教的酬舍,假借她夫主所託施贈於他,那婦女信以為真,收了紋銀,感激萬端,連聲道謝而去。
林亨慷慨贈銀後,身無分文,何顏見得妻子,眉愁不展,幸得霞橋薛員外贈銀和年貨,翌年又留在員外家執教邊溫習書經。這年陽居三月,被拯救的婦女之夫回家,特地來楓亭尋找救人恩人林亨,回贈銀兩,並結成摯友,薛員外又饋贈盤纏、讓他入京應試。
元至正三年(1343年),林亨廷試中一甲進士及第第一名狀元。但他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順帝被他已過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的精神所感動,特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即馬跑過的山地,穀皮退潮所至的海域內均劃歸他管轄收租,以度晚年。
有恩不報非君子,林亨為了答謝萍員外家恩澤、把次女麗嬌嫁到員外為媳,並把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的耕山與捕魚權寫成契釣,作為女兒嫁妝隨嫁員外家。
薛家嗣層一直傳承一段時間。到清初年,因海域收租不便,漁民一次性付給薛家銀兩,在家鄉購買15畝收租,作為春秋致祭之用,至建國初土地改革時廢止,山權至今仍屬薛家後裔繼承。

人物生平

從小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文章、詞賦、理學皆精,時運不佳,五十三歲時方中狀元。官僅至朝奉大夫,從六品,人明則隱居不仕。林亨家貧,親屬族黨中又無官僚可依靠,故有才難以施展而憤憤不平。

作品名句

媽祖“上配乎天極之星,實奮跡湄洲之故宮。”舳艫衍尾,風濤駕空、“遐珍遠貨,不可殫名者,無不輻輳於南北之賈路”,“一哄之市,百貨駢集:五達之逵,四方會通。”

“今有人焉,窮而意氣之益堅,老而學問之日富,其待時則陰霧之豹,其得時則遇風之鴻,其或者鍾美於是,人笑其勤苦而難成就。知夫,一鳴而人不驚,一飛而天可沖,有大摧折必有大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