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廉

此文主旨在揭露封建官場中“以廉自冒”、欺世盜名者的醜惡行為及其危害性。作者認為,“憂君國之憂,不憂其身家之憂”,才是真正的廉;貪權貪勢,害民誤國的人,即使不貪金帛,也算不得廉。再說,這樣的欺世之徒,也不可能不貪金帛,“權勢所極,貨由之入”,他們不可能不乾“黷財”的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析廉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林紓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廉者,居官之一事,非能廉遂足盡官也[1]。六計尚廉[2],漢法,吏坐髒者,皆不得為吏[3]。鄙意此特用以匡常人。若君子,律身固已廉矣,一日當官,憂君國之憂,不憂其身家之憂,寧靜澹泊,斯名真廉。若夫任氣以右黨[4],積偏以斷國[5],督下以諉過[6],劫上以遷權[7],行固以遂禍[8],挑敵以市武[9],朘民以佐欲[10],屏忠以文昏[11],其人日㤄然自直其直以為廉[12],夫公孫弘、盧杞之廉豈後歟[13]?
君子不名之廉者[14],國賊也。賊幸以廉自冒,劫君絕民覆國,惡可因其冒廉而寬之?矧若人者[15],吾又安知其不外糠籺而內粱肉也[16]?貪財為貪,貪權貪勢尤貪。權勢所極,貨由之入[17],官屬者懾之矣,國人者懾之矣,暮夜之事即知[18],而誰言之?雖其人盛言默財[19],而餉之財者[20],猶將飾之曰義,矧起居酬應,廉不去口,又惡敢不歸之以廉?嗚呼!載金帛而即豺虎,寧舍人而取金帛乎[21]?則亦將謂豺虎為廉乎?然則,劫君絕民覆國之廉,直豺虎耳。吾恐無識方以豺虎為廉[22],故取而析之。

作品注釋

[1]“非能”句:並不是只要廉潔就能夠當好官。
[2]六計:古代考察官吏的六條標準。《周禮天官冢宰上》:“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按這裡的“廉”都是“考察”的意思,並無“廉潔”之意。
[3]“漢法”二句:《漢書景帝記》:“吏受所監臨以飲食免,重。”顏師古註:“帝以當時律條,吏受監臨賂遺飲食,即坐免官爵,於法太重。”可知當時對官吏貪贓受賄,處罰極嚴。
[4]右:同“佑”,照顧,庇護。“右黨”意為庇護自己的同黨。
[5]“積偏”句:憑其固執的偏私之見決斷國事。
[6]“督下”句:督責下級以推諉自己的過錯。
[7]“劫上”句:威逼君主把權力轉移到自己手中。
[8]“行固”句:行為固執而釀成禍亂。
[9]“挑敵”句:挑動敵人而招來戰爭。
[10]“朘民”句:剝削老百姓來滿足自己的貪慾。朘(juān捐):剝削。
[11]“屏忠”句:排斥忠直之士來掩飾自己的昏庸。文:動詞,掩飾。
[12]㤄(pèi配)然:憤然。疑“㤄”當作“沛”,理直氣壯。自直自其直:自己估價自己。後“直”通“值”,前一“直”字為動詞,估價。
[13]公孫弘:西漢菑川(今江蘇省邳縣西南)人,字季,少為獄吏,後因通文法吏治被漢武帝任為丞相,舊史家多認為他陽奉陰違,忌賢妒能。盧杞,唐滑州靈昌(今河南省滑縣西南)人,寧子良,唐德宗建中時為宰相,以陰險貪酷著稱。
[14]不名:不屑稱道。
[15]矧(shěn審):何況。若人:這樣的人,指“以廉自冒”者。
[16]籺(hé):米麥的粗屑。“糠籺”意指粗食。
[17]“權勢”二句:權勢大了,錢財因此也就來了。
[18]暮夜之事:指暗中做的那些貪贓受賄之事。
[19]黷(dú獨):貪污。
[20]餉:贈送。
[21]“寧舍人”豺虎會不吃人而去取金帛嗎?比喻有些人雖不貪錢財,卻利用權勢殘害百姓。作者認為這種人比一般的貪官污吏還要可惡。
[22]無識:沒有見識人的。

作者簡介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1883年(光緒八年)舉人,曾任教於京師大學堂,參加過改良主義運動,但其基本立場是擁護封建帝制的。清亡後,以遺民自居,堅持舊文化,反對新文化運動,為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
林氏散文清通流麗,一些作品在清末古文中算得上是佳作,但新文化運動興起後,他以文言為反對新文化的武器,卻充分表現了保守立場。林氏不通外語,卻依靠他人口述,用文言文翻譯歐美等國小說一百七十餘種,其中不少為世界名著,對中外文化交流起過好的作用。
林紓一生著作頗豐,散文有《畏廬文集》、《二集》、《三集》,詩有《閩中新樂府》、《畏廬詩存》,文論有《春覺齋論文》、《文微》、《韓柳文研究法》,小說有《金陵秋》、《官場新現形記》、《冤海靈光》、《劫外曇花》、《劍膽錄》、《京華碧血錄》等,筆記有《技擊余聞》、《畏廬瑣記》、《畏廬漫錄》,還有傳奇數種。《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