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總科

松鼠總科

松鼠總科(Sciuroidea)是松鼠型亞目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的一支,包括松鼠型亞目超過半數的種類,分布也遍及松鼠型亞目的全部分布範圍。其成員的外形和習性差別非常大,這些成員均歸於松鼠科Sciuridae,其中又分為可以滑翔的鼯鼠亞科Petauristinae和不會滑翔的松鼠亞科Sciruinae,也有人將鼯鼠亞科提升為一個科。

松鼠亞科

花鼠屬

地理分布 亞洲東北部、北海道

瀕危狀態

松鼠總科動物 松鼠總科動物

繁殖方式 胎生

食 性 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主要食各類堅果、豆類及草本植物、農作物種子,亦食昆蟲及植物的綠色部分。

形態特徵

花鼠有頰囊,耳殼顯著、無簇毛。尾毛蓬鬆,尾端毛較長。前足掌裸,具掌墊2,指墊3;後足掌被毛,無掌墊,具指墊4。雌鼠乳頭4對,胸部2對,鼠鼷部2對。頭部至背部毛呈黑黃褐色。具5條黑褐色和灰白、黃白色相間的條紋(所以也稱“五道眉”)。正中一條為黑色,自頭頂部後延伸至尾基部。外兩條為黑褐色,最外兩條為白色,均起於肩部,終於臀部。尾毛上部為黑褐色,下部為橙黃色,耳殼為黑褐色,邊為白色。剛離巢的小松鼠,若與雙親分開飼養,很容易養馴。由於行動迅速,應注意趁餵食時脫逃。需準備較高的籠子,同時為避免運動不足,籠內應備吸轉輪車讓松鼠嬉戲運動。同時要裝設巢箱。作為藏匿的地點,在自然中有冬眠的現象,若飼養在溫暖的室內,即不須冬眠。由於耐熱性較差,夏天時籠子應移往通風良好的地方。

體形尺寸 身長11~15cm;尾長12cm左右

習 性 一般白天活動,冬季冬眠。善爬樹,洞穴一般作於岩石縫、樹洞、石洞中,越冬時在洞穴中冬眠。棲息于山區及平原針葉林、闊葉林等樹林、灌叢等植被豐富區及林緣地帶、溝壑、梯田中

美洲花鼠屬

中 文 名: 美洲花鼠

俗名別名: 東美花鼠、美東金花鼠

英 文 名: Eastern Chipmunk

拉丁學名: Tamias striatus

食 性 五穀、堅果、鳥蛋和昆蟲

形態特徵 美洲花鼠有頰囊,面頰凸起在任何一方。

體形尺寸 體重:56.7~141.7g;身長:12.7~16.51cm;尾長7.62~11.43cm

習 性 一般白天活動,善爬樹,洞穴一般作於岩石縫、樹洞、石洞中,越冬時在洞穴中冬眠

松鼠屬

中 文 名: 松鼠

俗名別名: 魔王松鼠

英 文 名: Squirrel

拉丁學名: Sciurus vulgaris

品 種 純正三色 、紅色、正宗二色

食 性 水果、種子、葷類等,在繁殖期間會吃食鳥蛋。

形態特徵

松鼠到夏季全身紅色的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覆蓋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無毛,眼睛亦不明,生後8天,才開始長毛,30天以後即睜開眼睛,45天就能食用僵硬的果實,行動變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對主人非常溫順的小傢伙,我們也要溫柔地對待它們,這樣它會對你死心塌地,絕對不會用牙齒傷害到你。當然它們會用牙齒輕輕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覺會很痒痒,這是它對你友好的表示。

習 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即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