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黃葉蜂

松黃葉蜂

松黃葉蜂是膜翅目鋸角葉蜂科的一種生物,是危害松樹的害蟲之一。全身黃褐色或銹紅色,中胸盾片後緣及凹陷背板後緣黑色,足與體色相同,基節、轉節與脛節基部色較淡;翅透明,稍帶黃色陰影。主要分布於北美的加拿大、美國以及東亞的中國等地。

基本信息

危害

主要為害油松、赤松、華山松、馬尾松。

以幼蟲取食針葉,被害針葉呈網狀。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7-11mm,翅展15-22mm,雌蟲體蛆狀。翅脈黃褐色,頭部較寬,觸角櫛齒狀,23節,基部兩節黃褐色,第3節以下呈鋸齒狀,漸向末端尖細。雄蟲體較瘦小,全體黑色而具光澤,足基節、轉節黑褐色、腿節、脛節與跗節黃褐色。後翅頂端淡灰黑色陰影寬大。觸角26節,第2節至末端第3節呈雙櫛齒狀,內櫛短,外櫛長。

船底形,長1.8mm,白色,後呈紫色。

幼蟲

老熟時體長20-25mm,頭部深黑色,有光澤;胴部淡黃綠色至墨綠色,背線狹,近白色。兩側有暗色縱紋各3條,剛毛少;體壁多褶皺,褶頂有一橫列帶剛毛之黑點,足11對。

淡黃色,長約10mm。

圓筒形,灰褐色。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卵在當年針葉內越冬。4月上中旬幼蟲孵化。5月上中旬危害盛期,5月末6月初幼蟲老熟結繭,9月初化蛹,9月末10月初成蟲羽化產卵。

幼蟲初不食不動,約7天后開始爬行覓食,具群集性取食,先至針葉頂端稍下處啃食周圍而殘存中部。3齡以後則食量大增,能取食整個針葉,當全株針葉被吃光時,常成群遷移危害。幼蟲如遇驚擾即將尾部翹起,並口吐黃綠色液體以示警戒。幼蟲老熟後主要分散在樹冠垂直投影下的枯枝落葉層或樹幹皮縫中結繭化蛹,其中向陽面的地被物中結繭量最多。結繭後的幼蟲,除個別產生滯育現象外,其餘幼蟲常被天敵寄生或病菌感染。滯育率占8.7%。感病約3.6%,天敵寄生約17%。幼蟲在繭中生活60-70天進入前蛹期,後經25-30天化蛹。

成蟲羽化在繭內停留4-5天破繭出來,且多在18-22時。出繭後需停息至第2天上午,才飛翔活動。白天飛翔於樹冠上,行動迅速,遇樹梢立即進入葉叢,不易發現,求偶時,數隻雄蟲圍1隻雌蟲,迂迴飛舞,極為活躍。一次交尾約20-30分鐘分離,隨即雌蜂飛舞樹冠,尋針葉產卵。卵多產於樹冠陽面枝梢頂端的針葉中。卵成排,一個針葉上一般有卵5-23粒。1隻雌蜂一生可產23-39粒,平均31.4粒。雌蜂壽命4-7天,雄蜂壽命2-6天。雌雄比1:0.615,羽化率66-75.4%,平均71.5%。卵孵化率82-98%。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增強樹勢,減少為害;在幼齡林分可利用幼齡幼蟲的群集性,於4月進行人工捕殺。

(2)保護與利用天敵。

(3)藥劑防治。

4月末5月初噴灑50%敵敵畏乳液、90%敵百蟲、20%殺滅菊酯乳油1300倍液;也可用2-3×109/mL孢子的蘇雲金桿菌液毒殺幼蟲;在鬱閉度較大的林分內,用敵馬或林丹煙劑7.5-15kg/hm2,熏殺幼蟲。

地理分布

分布於英國、加拿大、美國;遼寧、河北、陝西、江西;天水。

膜翅目(二)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