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實蜂

梨實蜂

梨實蜂(學名: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又稱為折梢蟲、切芽蟲、花鑽子等,屬於膜翅目,葉蜂科。體形細小,主要為黃黑色。該昆蟲主要危害梨樹的果實,為主要農業害蟲。卵經5-6天孵化,幼蟲先在花萼基部串食,萼片上出現黑紋,很易發現。幼蟲在果內危害20天左右,老熟後脫果落地入土結一橢圓形絲繭越夏、越冬。根據成蟲發生期短而集中產卵為害的特點,掌握梨蘊含尚未開時(含苞欲放時)梨實蜂成蟲即由杏花轉到梨花上為害的時期,抓緊噴布50%對硫磷2000倍液。

基本信息

體形特徵

梨實蜂梨實蜂

卵:白色,長橢圓形,將孵化時為灰白色。長約0.8~1毫米。

幼蟲:體長7.5~8.5毫米。老熟時頭部橙黃色,尾端背面有一塊褐色斑紋。

成蟲:體長約5毫米,為黑褐色小蜂。翅淡黃色,透明。雄蟲為黃色,足為黑色,先端為黃色。

蛹:裸蛹,長約4.5毫米,初為白色,以後漸變為黑色。

繭:黃褐色,形似綠豆。

生活習性

梨實蜂梨實蜂

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做繭過冬,杏花開時羽化為成蟲。羽化後先在杏、李、櫻桃上取食花

蜜,梨花開時,飛回梨樹上為害。幼蟲長成後(約在5月間)即離開果實落地,鑽入土中做繭過夏過冬。各品種受害程度不同,開花早的品種受害較重。

危害特點

梨果實受害狀

梨實蜂梨實蜂

在梨梢長至6-7厘米時,成蟲產卵時用鋸狀產卵器將嫩梢4-5片葉鋸傷,再將傷口下方3-4片葉切去僅留葉柄。新梢被鋸後萎縮下垂,乾枯脫落。幼蟲在殘留小枝撅內蛀食。梨實蜂只危害梨。成蟲在花萼上產卵,被害花萼出現1個稍鼓起的小黑點,很像蠅糞,剖開後可見一長橢圓形的白色卵。幼蟲在花萼基部內環向串食,萼筒脫落之前轉害新幼果。

發生規律

梨實蜂梨實蜂

梨實蜂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被害枝橛內越冬。梨樹開花期成蟲羽化,先在枝內停留3-6日才出枝,白天中午前後活動頻繁,吸食花蜜,交尾產卵。梨樹盛花期後10天為成蟲產卵盛期,產卵時先在新梢上端4-5片葉下用產卵器將嫩梢鋸斷大部分,其一邊的皮層不斷,隨即將產卵器插入斷口下面約5毫米處組織內產卵,然後再將斷口下面3-4片葉切斷,僅存葉柄,產卵痕為一黑點,不久斷梢脫

落。成蟲產卵期前後約15天,一般在一個新梢上只產一粒卵,卵期7天左右。幼蟲孵化後,即在梢中向下蛀食,被害部分逐漸乾枯、縮短,呈黑褐色乾橛。至6-7月份幼蟲蛀入2年生枝內開始陸續老熟。幼蟲在越冬前將身體倒轉,頭部向上結薄繭越冬。一般幼齡梨園重於老齡梨園。

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結繭越冬。翌春3月份化蛹,蛹期7天左右。3月底4月初杏樹盛花期成蟲羽化,群集於早期開花的杏、梨、櫻桃等花上取食花蜜,但不產卵,待梨花含苞待放時再轉移到梨花上危害。成蟲有假死性,早晨和日落後不活潑,易震落。待成蟲轉到梨花後,即產卵危害,2-3天即達產卵盛期,6-7天產卵完畢。成蟲將卵產在花萼組織內,每次只產1粒卵。卵經5-6天孵化,幼蟲先在花萼基部串食,萼片上出現黑紋,很易發現。萼茼將要脫落時,即轉入果內危害。幼蟲有轉果危害習性,一頭幼蟲可危害1-4個幼果。幼蟲在果內危害20天左右,老熟後脫果落地入土結一橢圓形絲繭越夏、越冬。

防治技術

防治梨實蜂應當採取人工和藥劑相結合,重點抓住成蟲發生時期進行防治。

人工防治

梨實蜂梨實蜂
梨實蜂梨實蜂

利用成蟲假死性,組織力量清晨在樹冠軍下鋪上塊布單,然後振動枝幹,使成蟲落在布單上集中消滅之。應成蟲尚棲息杏、李、櫻桃上時,即行開始捕捉;等轉移到梨花叢間時,仍要在早花品種上繼續進行。成蟲已經產卵,如果卵花率較低,可摘除卵花。如果卵花多時,可實行摘除花萼(或叫摘花帽)因初孵化幼蟲先在花萼內為害,待謝花後花萼脫落前,才咬食到果內,如在為害萼片時把萼筒摘掉,梨果仍能正常發育。但不可行之過晚,若幼蟲已鑽入果內再行此法則無效。

藥物防治

掌握梨實蜂成蟲出土前期,即梨樹開花前10~15天,用25%對硫磷或辛磷微膠囊劑3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著重噴灑在樹冠軍下範圍內。根據成蟲發生期短而集中產卵為害的特點,掌握梨蘊含尚未開時(含苞欲放時)梨實蜂成蟲即由杏花轉到梨花上為害的時期,抓緊噴布50%對硫磷2000倍液。如果梨實蜂發生很多,應在剛落花以後再噴一次。為了提高防治效果,要按各品種物候期,分別於初花期用藥。

(圖片地址:圖1、圖2、圖3、圖4、圖5)

膜翅目(二)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