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層孔菌

松木層孔菌

松木層孔菌(Phellinus pini(Fr.)Quél. )別名松針層孔菌、松白腐菌。子實體較大。馬蹄形,貝殼形,吊鐘形,有的扁平,木質,菌寬半圓形,寬3-20cm,表面初期深咖啡色,有絨毛,以後漸變黑褐色,毛脫落,有明顯的同心環棱,稍開裂、邊緣銳,有金黃色絨毛,其下側無子實層。菌肉咖啡色。菌管同色,多層,管孔面同色,多角形至迷路狀,管壁厚,每毫米1-3個,圓形,每毫米3-5個。孢子近球形,橢圓形,淡褐色,光滑,4.5-6μm×4.5-5μm,子實層中有褐色剛毛。生於雲杉,落葉松,松等針葉樹活立木上,予實體從傷口,死節處生。此菌對許多種針葉樹有危害,腐朽力強,引進木質部形成白色腐朽。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高達100%。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松木層孔菌主要生長在四十至五十年以上的老松樹上,又稱松針層孔菌。對於針葉林,無疑是一種樹木的癌。

形態特徵

松木層孔菌松木層孔菌
子實體多年生,菌蓋木質,馬蹄形,扁平或貝殼形4-14厘米,7×24厘米,罕達23厘米×40厘米,厚2.5-18.5厘米或更大。蓋面初期有紅褐色膠狀皮殼,漸角質化而成灰色至黑色,並有寬的棱帶,邊緣往鈍,初期近白色,後漸變淡黃色至赤粟色,下側無子實層。菌肉近白色至淡黃褐色,有環紋,木栓質至木質。厚0.5-2厘米,味苦。菌管多層,每層厚3-5毫米,淡黃色,管口白色至乳白色。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無色。

松針層孔菌菌管口形態一:多角形至迷路狀,一般每毫米1-3個口。

松針層孔菌菌管口形態二:圓形或類圓形,一般每毫米3-5個口。

生態習性

生於雲杉,落葉松,松等針葉樹活立木上,予實體從傷口,死節處生或生於松、雲杉、冷杉、鐵杉及落葉松等針葉樹的樹幹或朽木上。偶爾也生於闊葉樹的枯腐木上。

分布地區

分布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陝西寧夏四川雲南、台灣、新疆、西藏等。

經濟價值

此菌對許多種針葉樹有危害,腐朽力強,引進木質部形成白色腐朽。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高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