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巋寺

松巋寺

一條古驛道從普安縣城城北經窩沿過崧巋,到白沙古驛,再由白沙翻老鷹岩到花貢過阿都田、毛口驛、打鐵關進入六枝境內的郎岱。

基本信息

介紹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崧巋寺,恰好座落在這條古驛道的中段。位於普安縣城北部15公里罐子窯鎮的崧巋山。沿山古樹遍布,高大參天,古寺掩映其間。崧巋寺占地面積2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1.95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民國不斷增修,總平面呈長方形,依山就勢而建,錯落有致,現存建築有正殿、東廂房、西廂房等。現在的松巋寺,古樹參天,寺廟掩映其中,觀之,甚有宏闊壯觀之氣魄。200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崧巋寺 崧巋寺

秦漢之際,就有夜郎先民銅鼓山人廣開古驛道,貫於普安之境,秦為開拓“西南夷”修“五尺道”,入雲南過貴州,是否在普安留下遺蹟,已不可考,漢派唐蒙入史夜郎,據《史記*西南夷傳》,唐蒙都尉曾“發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在北盤江上游,其修古驛道由雲南至畢節,當經普安而過。從漢代始,各朝歷代所修古道,在普安縣蔚為大觀,縱橫達一千數百里之多,當為貴州之最。至今尚有許多保存完好。白沙至老鷹岩的古驛道、芭蕉關、烽火台,崧巋寺至江西坡的古驛道,都是其中的代表。

構建

白沙至老鷹岩段至今保存完好。山高岩陡,驛道盤旋,其堅固關“橫山忽亘路忽斷,老鷹直立峰之巔……”甚為壯觀。更有白沙的烽火台,立於驛道之旁,讓人聯想當年驛馬飛奔、烽火相傳情景。白沙鄉的卡子上、鐵廠、半坡塘三處烽火台遺蹟,都可觀賞。半坡塘烽火台位於老鷹岩山腰,呈方形,高4,5米,寬3,5米,料石砌成,台西有石級通頂,台上築有一灶,砌著煙囪,每遇軍情,則燃糞閉灶,讓青色“狼煙”沖天,與外界聯絡。十分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