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戰略飛彈。1966年12月26日首次試射,1971年5月服役。飛彈全長24米,彈徑2.25米,起飛重量64噸,採用一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機動發射。可攜帶1枚威力為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3枚威力為5-10萬噸TNT當量分導核彈頭(東風-3A)。

基本信息

概述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系列飛彈(又稱M族飛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系列彈道飛彈的統稱。這一系列的飛彈編號為“DF-X”形式,如東風-1號又寫作DF-1,外銷名稱編號則為“M-X”,故又被稱為M族飛彈。覆蓋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目標。

由於冷戰期間,美蘇簽署《中導條約》銷毀雙方的中程彈道飛彈,因此東風系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蓋各種類型彈道飛彈的陸基彈道飛彈系列。
東風-3是中國第一種中程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的第一種戰略飛彈。採用機動發射、單級、液體燃料。東風-3最大射程2700千米,4000公里(東風-3A),可覆蓋菲律賓的美軍基地。可攜帶1枚威力為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3枚威力為5-10萬噸TNT當量分導核彈頭(東風-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東風-3北約代號CSS-2。

歷史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

東風三號的前身叫東風一號。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成立,就把這個型號列入規劃任務。

東風一號(即後來的東風三號)的方案探索與論證工作是從1958年開始的。

1963年10月,國防部五院向國防科委提出研製射程為2000—2500千米中程飛彈的構想。具體進展是,1964年完成方案論證,確定戰術技術指標。

1964年1月25日,國防工辦同意將東風三號的研製任務列入國家計畫。

1964年3月,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委頒發了經中央軍委批准的各種飛彈、火箭的命名和代號編排方法,將原東風一號改稱為東風三號。4月22日,國防部五院任命林爽屠守鍔為東風三號中程飛彈正副總設計師,要求1965年6月完成方案設計,爭取1970年前後研製成功。5月,一分院召開了近900人的東風三號動員大會,傳達了國防部五院黨委關於中程飛彈設計工作的有關指示,部署了全盤工作,為全面開展東風三號研製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

1964年7月29日-8月3日,國防部五院黨委和一分院黨委召開了兩級黨委聯席擴大會議,著重討論了東風三號的總體方案構想,確定了東風三號的技術途徑與總體設計方案,要求於1968年進行飛行試驗,1970年定型。

1965年3月,中央專委第十一次會議原則批准了東風三號總體設計方案和戰術技術指標。飛彈全長20.97米,彈體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為65噸。採用可儲存的硝酸與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發動機地面額定推力為104噸。要求1967年開始飛行試驗,1969年正式定型。

1966年9-10月,全彈短程與全程熱試車成功,各分系統工作正常,達到預定的目的。

1966年12月7日,東風三號01批出廠進行飛行試驗,一院副院長兼副總設計師任新民擔任試驗隊隊長。1966年12月26日,第一枚遙測彈進行首次飛行試驗。從飛行試驗的情況來看,在111.2秒以前,各系統的工作是協調的,各種參數也是正常的。111.2秒以後,由於發動機組Ⅱ分機發生故障,推力突然大幅度下降。124秒飛彈空中自毀,彈頭未能擊中和田著彈區。1967年1月12日,第二枚遙測彈再次發射。當飛彈飛行到臨近發動機關機時(129.2秒),發動機組Ⅱ分機又出現推力大幅度下降。1967年5月17日進行第三次飛行試驗,由於加注推進劑後彈體結構受力,導致六管連線器變形,出現了不能給推進劑箱增壓的故障。1967年6月10日,東風三號第四次飛行試驗時,發動機組Ⅰ分機又出現推力下降的故障。

01批的飛行試驗完成之後,東風三號即轉入02批的研製,並開始在新建的華北飛彈試驗場進行全程飛行試驗。1966年11月,周恩來批准了國防科委關於建設華北飛彈試驗場的報告。華北試驗場於1967年4月破土動工,1968年10月建成了中程地地飛彈全程飛行試驗的設施。

1968年9月,一院制訂了東風三號02批一組飛行試驗大綱,以檢驗武器裝備各系統的性能。

1968年12月18日,02批第一枚遙測彈從華北飛彈試驗基地發射,成功地完成了全程飛行試驗,射程2517.3千米,落點偏差縱向近2.471千米,橫向左8.789千米。

1969年1月4日,第二枚遙測彈飛行試驗再次獲得成功。

1969年5月30日,中央軍委辦事組批准東風三號飛彈開展定型工作。10月,國家計委、國防工辦下達了東風三號飛彈小批生產裝備部隊的任務。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裝置爆炸,隨後二機部九院開始著手氫彈的武器化,研究能夠裝載在飛彈彈頭上的核戰鬥部。1968年1月,國防科委正式下達了東風三號核戰鬥部(代號524)研製任務。

1970年10月,地地飛彈定型委員會研究了東風三號總體、發動機、控制系統、地面設備等四個分系統的定型問題。1975年3月,地地飛彈二級定型委員會認為東風三號已達到定型標準,具備了地地戰略武器定型的條件,可以批准定型。並將這一次決定上報一級定型委員會。8月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東風三號飛彈核武器定型。

1980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了東風三號飛彈改型(東風三號甲)的任務,並確定飛行試驗結合部隊發射訓練進行。

1981年開始進行提高射程的改型工作,改型後的飛彈於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成功進行飛行試驗。

1986年7月,中國開始了對東風-3型多彈頭系統的研究。改進後的型號據信可以攜帶多彈頭,當量約5-10萬噸,分別攻擊不同的目標。

1988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東風三號甲飛彈及其地面設備定型 。

裝備

在80年代估計生產了90-120枚東風-3型飛彈,正逐步被東風-21A型所取代,目前(截止2009年)最多還有40枚部署現役。

此前的相關報導,中國在1980年代向沙特出口一批東風-3型彈道飛彈,拆除核彈頭,配備常規彈頭,射程超過2000公里。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筆中程飛彈交易。2014年4月29日沙特閱兵式上,該國採購自中國的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近30年來首次公開亮相。

技術參數

推進劑:單級硝酸和偏二甲基液體燃料。
射程:2650公里;DF-3A為3500公里。
彈長:24米。
彈徑:2.25米。
彈重:64噸。
彈頭:150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或1枚100~150萬噸級當量核彈頭
制導:慣性陀螺積分儀。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中國第二炮兵裝備飛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簡稱“第二炮兵”或“二炮部隊”,組建於1966年7月1日,是中國的戰略飛彈部隊,武器主要為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的戰略飛彈,包括短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彈道飛彈,遠程巡航飛彈。
類型 名稱
近程飛彈

東風-1短程彈道飛彈|東風-2中程彈道飛彈 | 東風-11戰役戰術飛彈

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 |東風-16短程彈道飛彈

中程飛彈 東風-3中程彈道飛彈|東風-4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1中程彈道飛彈
洲際飛彈 東風-5洲際飛彈|東風-31洲際彈道飛彈|東風-41洲際地對地彈道飛彈
巡航飛彈 長劍-10巡航飛彈|紅鳥巡航飛彈

中國主要彈道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