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仿古木雕

東陽仿古木雕

被譽為我國木雕之鄉的浙江東陽,有千餘年的木雕歷史,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東陽木雕,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其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的裝飾,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又因色澤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又稱“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澤,不同於彩繪),自唐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

仿古木雕,就是模仿古代物件的“構造”和“紋樣”做出來的物品。市面上銷售的仿古木雕主要以明清時期的花樣為主,也有融合現代簡約風格的仿古風格也有仿歐式的風格。
仿古木雕是糅合了現代工藝技術和傳統手工藝技術,結合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元素而創造的工藝精品。具有中國風的古典家具、木雕及各種仿古擺設品、文物復仿製品現正倍受中國富裕階層和海內外的華人、外國人的追捧。上海仿古工藝品展和山西古建古典裝飾展的大熱即是明證。

簡介

仿古木雕仿古木雕

東陽一條龍仿古木雕位於中國木雕之鄉——浙江省東陽市。
公司有紅酸枝黑檀、黃花梨、紅花梨、綠檀花梨等各種名貴木材,專業生產各種高檔紅木仿古家俱、門窗掛件。中檔產品有檫木、樟木、椴木、雜木等。生產仿古家俱門窗掛件、花板壁掛屏風鏡框等中式、歐式民族風格的室內裝飾產品。

相傳早在一千多年前,東陽人就開始其木雕的歷史,他們世代相傳,創造了眾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藝人,從而成為著名的"雕花之鄉"。東陽木雕主要分布在東陽各鄉鎮,延及周邊縣市,並流入江蘇、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廣東、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慶、台灣、香港、澳門,遠達至新加坡、泰國、蒙古、阿爾巴尼亞、加拿大等國家。

溯源

木雕家具木雕家具

東陽木雕約始於唐而盛於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據東陽《康熙新志》載,唐太和年間,東陽馮高樓村的馮宿馮定兩兄弟曾分任吏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其宅院"高樓畫欄耀人目,其下步廊幾半里"。陸氏墓與唐元和年間進士、宰相舒元輿的墓同在20世紀初被盜,均有精雕的陪葬東陽木雕-掛件屏風木俑出土,可見唐代太和年以前東陽木雕已發展到一定程度。現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觀音菩薩像造型古雅端莊,足以說明東陽木雕當時的水平與風格。

當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書後,東陽逐漸發展成為明代木雕工藝的著名產地。主要製作羅漢、佛像及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等建築裝飾。至清代乾隆年間,東陽木雕已聞名全國,當時約有400餘名能工巧匠進京修繕宮殿,有的藝人被覓選進宮雕制宮燈及龍床龍椅、案幾等、後來又發展到在民間雕刻花床、箱櫃等家具用品。東陽木雕廣泛套用於建築和家具裝飾,形成整套的技藝和完善的風格,現存有盧宅"肅雍堂"和白坦"務本堂"、馬上橋"一經堂"等明清古建築及"千工床"、"十里紅妝"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後,東陽木雕轉向商品性,木雕藝人製作的工藝品及箱櫃家具被商人買去遠銷香港、美國南洋等地,形成東陽木雕產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開設的"仁藝廠"是東陽木雕最早的廠家,以後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東陽木雕曾一度凋零,產品滯銷,藝人失業。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合作讓。1954年又成立了東陽木雕廠,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東陽木雕已發展到七大類三乾六百多個品種。其中木雕屏風、掛屏和立體藝術台屏等藝術性較高的欣賞品是近年來東陽木雕行業在傳統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東陽木雕在結合運用傳統的木雕工藝仿古、營造現代建築與裝飾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藝術特色

雕刻類型

傳統的東陽木雕屬於裝飾性雕刻,以平面浮雕為主,有薄浮雕、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層疊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滿地雕、彩木鑲嵌雕、圓木浮雕等類型,層次豐富而又不失平面裝飾的基本特點,且色澤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紋理色澤,格調高雅,被稱為"白木雕"。

木雕材質

東陽木雕選料嚴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銀杏木等材質。東陽木雕的藝術作品一般不加彩繪,多用本色透明清漆塗罩,以保留白木的天然本色,使人們能更好地欣賞雕工的高超技藝。其工藝類型有無畫雕刻與圖稿設計雕刻兩類,均注重創意和"繪畫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題材與手法 

東陽木雕的題材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畫面設計與傳統的中國畫白描花一脈相通,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滿花"中還穿插著內容豐富的雕飾,加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在藝術手法上,東陽木雕以層次高、遠、平面分散來處理透視關係,並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或鳥瞰式透視仿古木雕
為構圖特點,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平面和空間範圍內,它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可以比西洋浮雕更為豐富,它可以不受"近大遠小"、"景清"、"遠景虛"等西洋雕刻與繪畫規律的束縛,充分展示畫面內容。

著名藝人

東陽木雕的著名藝人有杜雲松、黃紫金、樓水明,他們被分別稱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狀元",人稱"三傑",是東陽木雕老一代藝人中的佼佼者。東陽木雕的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以後又產生了戲文化的"微體"、"京體"、畫譜化的"畫工體"。據認為,"畫工體"講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關係,人物姿勢動態變化多而生動,景物層次豐富,又有來龍去脈、重疊而不含糊。東陽木雕流派眾多,以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為主要傳承方式,現在的主要傳承者有陸光正等人。

東陽木雕在工藝操作上有"圖稿設計"、"打坯"、"修光"的分工。但是能雕善畫、功底深厚、技藝高超的老藝人卻可以不用起稿,直接雕刻。而當創作一幅新作品時,他們又可以憑著記憶默寫,一邊聽人念內容,一邊就畫出圖稿來,然後再雕刻,這種特殊的技藝才能,現在很少有人能勝任。

傳承意義

木雕木雕

中國是一個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長雕刻的國度,在品種繁多,流派紛呈的數以百餘種民間雕刻工藝中,歷經千年錘練的浙江東陽木雕,是各流派中影響最大最負盛名的一種。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生動的神韻,精美的雕飾,精湛的技藝和廣泛的表現內容而蜚聲海內外。它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東方文明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會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文化素養,它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

改革開放以來,東陽木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全面繼承優良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東陽木雕走向現代,走向國內外市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大禮堂、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杭州樓外樓餐館、以及新加坡董宮酒家、德國一批中餐館等處的雕飾中,都出奇制勝,大獲成功。這標誌著東陽木雕在繼承發揚特色的基礎上,適應現代,表現現代的雕技技藝趨向成熟。

但是,近二十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木雕不再用來裝飾現代建築,東陽木雕嫻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巧妙而靈動的構思和豐富的傳統內涵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環境,逐漸走向衰落。現代的年輕人難以潛心傳統技藝,因此出現了從業人員技藝不精、普遍流失的現象。面對瀕危的東陽木雕技藝,必須儘快對之進行搶救、保護。

2003年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創作的大型木雕壁畫《白蛇傳》,是東陽木雕的創新之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率領他的徒弟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在木雕藝術的當代化、實用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作品是用木雕畫板中最佳木材東北椴木製作。全套作品在設計構圖上採用多層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方法,使主要人物更加突出,顯得形神具備、栩栩如生,又使背景更加豐富、縱深感更強。在技法上把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結合成“疊雕”。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東陽市的陸光正、馮文土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06年6月,浙江省文化廳授予馮文土、陸光正、黃小明吳初偉徐經彬姚正華6人“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

傳統風格

東陽木雕的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以後又產生了戲文化的“微體”、“京體”、畫譜化的“畫工體”。據認為,“畫工體”講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關係,人物姿勢動態變化多而生動,景物層次豐富,又有來龍去脈、重疊而不含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