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村委會

東門村委會

東門村委會隸屬大理市大理鎮,地處大理鎮東南邊,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6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6元。該村屬於州級小康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大理市大理鎮,地處大理鎮東南邊,距大理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鄰龍龕、才村村委會,南鄰南門村委會西鄰玉洱、魁閣社區居委會,北鄰西門村委會隸屬的甘家村。轄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12戶,有鄉村人口4804人,其中農業人口 4804人,勞動力29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96 人。

全村國土面積3.75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70.5 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2701.5畝。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6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6元。該村屬於州級小康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飲服務業為主。

東門村委會東門村委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70.5畝(其中:水田2270.5畝),人均耕地0.47 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擁有林地2701.5畝,均為公益林。

其他面積657畝。

東門村委會溪流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部分路燈。全村有415戶通自來水,有897 戶飲用井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312戶通電,有130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0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和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5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1戶(分別占總數的88%和50%)。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或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混泥土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2輛,拖拉機20輛,機車28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70.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7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82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沒有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9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7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東門村委會太陽能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6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2萬元,占總收入的6%;畜牧業收入508萬元,占總收入的 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100頭,肉牛52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0萬元;林業收入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1388萬元,占總收入的90%;工資性收入8451萬元,占總收入的68%。

農民人均純收入 435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服務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人(占勞動力的1%),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3人。

東門村委會玉米地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12戶,共鄉村人口4804人,其中男性2351人,女性2453人。其中農業人口4804人,勞動力 2927人。該村以白族、漢族為主的混居地,其中漢族1066人,白族3675人,其他民族4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65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2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7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0.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6個,衛生狀況相對較好。

東門村委會就醫場所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390平方米,擁有教師23人,在校學生634人,距離大理鎮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34人,其中小學生404人,中學生23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7個、圖書室7個、業餘文娛宣傳隊8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近年來多次被州、市、鎮評為小康村、先進集體等等。

東門村委會課間操

人文地理

東門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轄區內主要民族有白族、漢族、回族、彝族等民族。城外三個自然村(月溪村大院子村、果子園村)都有定點擺放的垃圾桶,定時由專人負責清運,因此,村民環保意識相對較強,環境衛生及村容村貌相對較好。城內三個自然村(棕樹園、青石橋、東門街)部分農戶從事家庭旅遊接待和餐飲服務,經濟狀況相對較好。該村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完善文教基礎設施,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整體素質。

東門村委會洱海門

新農村建設

(一)以項目實施為重點,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1、在2006年以來投資1000多萬元完成了“城心井苑茗”酒店的建設工程。
2、投資1316萬元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東門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成立大理市川合農工商經貿有限公司,依託市場,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全面的最佳化升級,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二)依託區位,發展非公經濟和庭院經濟。

1、發展非農產業。利用東門村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集體多渠道、多形式地為村民提供場地、信息等服務,鼓勵村民結合實際發展住宿餐飲、旅遊服務、旅遊產品銷售等經營活動。目前,我村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有220戶,從業人員達600人,年淨收入達500萬元。
2、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東門村具有傳統養植茶花的優勢,村集體通過宣傳發動、技術培訓、市場引導等形式積極引導農戶做強做大茶花等特色花卉品牌,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使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的經濟成長點,目前,茶花產業已初具規模。
3、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培訓。為培育有文化、懂得技術、會經營、能致富、守法律的新型農民,擴大農民就業範圍,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收入渠道,每年培訓勞動力500人以上,新增轉移勞動力100人以上,新增勞務收入50萬元以上。

(三)以村莊規劃和環境整治為重點,努力改善人居環境

1、村莊道路建設。2006年以來,村組集體投資150多萬元、民眾出資出勞50多萬元,修建村莊道路48條,全村村莊道路基本實現水泥路面硬化。
2、完成人畜飲水工程。目前月溪、大院子、果子園3個自然村的人飲工程市水利局以完成了勘測設計及資金預算工作,預計總投資150萬元。我村已經爭取到上級的項目扶持資金補助,預計今年10月底民眾將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3、狠抓村莊治理工作。以舊村改造為重點,加強農村宅基地的規劃和管理,嚴格執行建築風格的相關規定,規範村民建房審批程式,對違章建築實行強制拆除,加強垃圾治理、改善村內環境衛生,杜絕髒、亂、差的現象,建設一個整潔秀美的好村莊。
4、抓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東門完小投資300多萬元,在2001年投入使用的基礎上,又先後投資了20.6萬元,為學生配置了41台電腦,新安裝了遠程教育系統,更新了鼓號隊服裝及樂器,購置學校的教學辦公設備,並於2006年成功申報為大理鎮唯一的一所一級三等示範國小,使東門完小成為全市農村國小中“硬體”最好的一所之一。投資近180萬元,完成了村委會辦公樓和配套“幾室”的拆遷、新建工作。從2007年6月開始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20-40元的生活補助。

(五)以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努力實現現鄉風文明和管理民主。村兩委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要求,尊重村民意願,堅定不移地執行“四個民主、三個自我”,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一套長效機制,讓民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重點實施刀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理財制度,村級重大事項聽政制度,按時進行村務政務公開,開創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局面。通過全村黨員幹部的辛勤努力,全村“四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先後被鎮黨委命名為“先進黨總支”,大理州委命名為“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東門村委會農機化耕作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思想觀念和人口素質方面:多數村民的思想不夠解放,溫飽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觀念仍然存在,極大地阻礙了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影響發展的熱難點問題:機耕問題、農業結構調整、村莊道路管理、人畜飲水、環境衛生及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是當前東門面臨的、村民極為關注的熱難點問題。
3、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主要是農業配套設施不完善,機耕道路和水利設施損毀嚴重,制約了農機的推廣使用,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4、經濟發展方面:(1)集體經濟薄弱,發展和培植支柱產業後勁不足,二三產業發展緩慢。(2)農業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結構單一、各自為陣。
5、失地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就業困難,極易返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養主導產為,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2、依託區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庭院經濟。
3、加大農村富餘勞力的就業技能培訓,加速勞動力轉移。
4、實施國家級農田整理項目,為傳統農業向規模化、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5、2007年年末完成人畜飲水工程,確保社員民眾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6、“十一五”期間,以種養殖業為主要產業,加速二三產業的發展,每年轉移富餘勞動力227人,增加農民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356元增加到4932元,年均增長160元 。
7、完成無公害農產品加工貯運批發市場的建設並於2007年年底投入使用。

東門村委會茶花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