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E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中文雜誌。1833年8月1日在廣州由德國傳教士郭實臘創刊。1837年遷移到新加坡。已知最後一期出版於1838年。馬禮遜的兒子馬儒翰等也參加編輯工作。

基本信息

歷史

郭士立也稱郭實臘,原籍普魯士,1827年受荷蘭布道會派遣到東南亞傳教,不久脫離該會,改為倫敦布道會工作。1831年起,遊歷中國許多地區,隨著對中國的熟悉,他對中國視西方為“蠻夷”的觀念極為反感,稱“本月刊之問世,旨在使華人了解我們的藝術、科學思想,本刊無意涉及政治,更不以惡言相加,我們將以良善之途徑,使華人了解西人並不野蠻,提供事實,使華人知道尋求新知。更有進者,編者將致力促進友誼,期能有成”[1],而創辦了《東西洋考》。
1833年12月版《東西洋》刊《新聞紙略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刊物上出現的第一篇論述西方報紙的專論,全文雖只有331字,但講述了報紙起源、新聞自由和當時各國報刊出版的一些基本情況。
1834年5月第10期時停刊。
1835年2月復刊,7月又停,轉由廣州成立的在華實用知識傳播會接辦。
1837年遷移到新加坡。已知最後一期出版於1838年。

刊物樣式/特點

《東西洋考》採用雕版印刷,中國書式,內容結構類似於《察世俗每月統記傳》,也由宗教、倫理道德和科學知識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