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是東華理工大學一個以核資源工程、核燃料循環工程、測繪工程、國土資源管理、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系統構建等為主要特色的學院。 擁有資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學、測繪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7個本科專業。 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是東華理工大學一個以核資源工程、核燃料循環工程、測繪工程、國土資源管理、地理空間信息數據採集管理與系統構建等為主要特色的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0人,專職教師8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9人。有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2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博士27人,碩士33人。
目前,有地質系、測量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系和國土資源與規劃系4個系。擁有資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學、測繪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7個本科專業。有本科、研究生和高職多種辦學層次, 目前再校學生人數1542人。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土地資源管理”、“攝影測量與遙感”、“地質工程”六個工學碩士授予權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理學碩士授予權,“地質工程領域”和“測繪工程領域”兩個工程碩士點。其中“礦產普查與勘探”和“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為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擁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學院擁有2個國防重點建設專業:“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4個江西省品牌專業:“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3個國家管理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學”和“測繪工程”。
現有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與江西省共建“核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所屬學院的“地質博物館”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實驗教學體系完善,有基礎地質、寶石、構造地質、岩石礦床、鈾礦、大型顯微鏡、計算機房、測繪與國土信息、航測與數字攝影測量、資源信息網路與硬體、遙感、空間數據採集與處理、土地規劃與評價等教學實驗室。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中心、核設施數字工程實驗中心。實驗室總面積達2543m2 ,儀器設備總值達2020餘萬元。
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先後建成了杭州、江山、相山、龍虎山、廬山、三峽、秦山核電站等14個野外專業教學實習基地,建立了信江陸相盆地相模式、鄂爾多斯砂岩型鈾礦“產、學、研”三結合基地。
近幾年,承擔和完成國際原子能機構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305項目、國防科技項目、國土資源部、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等科研項目90多項。在鈾成礦區劃、鈾成礦理論與勘探、測量平差理論、核廢物地質處置、同位素地質、丹霞地貌與旅遊開發、遙感和信息系統理論研究和開發套用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學院注重對外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學科建設具有國際化特色。近年來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開展科研合作,主辦IAEA鈾礦地質高級研討班3次,承擔由IAEA選派的巴基斯坦、埃及、伊朗、利比亞等國來華學員的專業培訓。近三年,先後派出40人次出國進修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烏茲別克科學院、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冰島等國家的有關部門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院講學及合作研究20餘人次。學院被國際原子能機構指定為國際原子能機構鈾礦地質高級培訓中心。並認為是“國際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
一批在國際國內享有盛名的專家學者受聘為該院兼職教授,如趙鵬大院士、李德仁院士、寧津生院士、劉經南院士等,為該院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增添了活力。
學生參加老師的科研活動是該院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之一。學生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和課外科技活動中參加科研工作的人數占90%以上,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學生比率達100%,在全國“挑戰杯”、數學建模、英語競賽等活動中屢獲嘉獎。培養的學生考研成功率接近30%,一次性就業率達97%以上。他們廣泛分布在國防、城建、國土、交通、核電、水利、水電、冶金、石油、環境等規劃設計部門、管理部門以及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普遍受到國內外專家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