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百老匯大街

東百老匯大街

東百老匯大街(East Broadway)是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東城華埠的一條東西向雙行街道。東百老匯大街西起且林廣場(Chatham Square),向東穿過曼哈頓橋底,經蘇域柏公園(Seward Park)和堅尼街(Canal Street)東端,直至格蘭街(Grand Street)。該街西段聚居著大量福州裔華人移民,東段則聚居著大量猶太人。

(圖)東百老匯街景東百老匯街景

與東百老匯大街相交的街道還包括:凱薩琳街(Catherine Street,也稱凱薩琳街)、市場街(Market Street)、科西街(Forsyth Street)、派克街(Pike Street)、羅格斯街(Rutgers Street)、傑弗遜街(Jefferson Street)、柯林頓街(Clinton Street)、蒙哥馬利街(Montgomery Street)。

公共運輸

(圖)東百老匯大街捷運站東百老匯大街捷運站

M9路公車雙向穿行於東百老匯街且林廣場與堅尼街(Canal Street)之間的地段,M15路公車則在工作日雙向開行於這一地段,下城方向的M22路公車西向行駛於派克街(Pike Street)與且林廣場之間。

紐約捷運第六大道線(F線)的東百老匯站位於東百老匯大街和羅格斯街(Rutgers Street)交界處附近。

且林廣場

(圖)東百老匯街的美國福建同鄉會東百老匯街的美國福建同鄉會

東百老匯大街西端是且林廣場(Chatham Square)。該廣場在19世紀時是一個露天市場,1930年代大蕭條以後被改造。二戰後,在這裡建起了一座紀念在二戰中捐軀的美籍華人士兵的牌坊“金勞紀念牌坊”(Kimlau Memorial Arch),以二戰中美國空軍530飛行中隊指揮官班傑明·拉爾夫·金勞少尉(Benjamin Ralph Kimlau)的名字命名。1997年又在這裡樹立起了林則徐雕像。廣場北邊是建於1975年的曼哈頓華埠最大的居民樓“孔子大廈”。

移民

(圖)東百老匯街上由福州裔移民經營的城際巴士東百老匯街上由福州裔移民經營的城際巴士

該街早期的華人移民以廣府人為主,自1970年代以來,尤其是1980年代以後,隨著福州移民的大量湧入,廣府人逐漸遷出,比例大大縮小,東百老匯大街成為福州裔華人新移民的聚居地。整個紐約地區的福州裔移民人口估計達到50萬左右,而東百老匯大街則成為福州移民的聚居中心,這些福州移民大多來自閩江口一代的福州郊區、連江縣長樂市福清市等地。由於大量的福州裔移民人口聚集於此,該街也被稱為“福州街”。

東百老匯大街街上及周邊分布著大量的福州裔移民的會館,其中許多甚至是以福州地區的某個村莊的移民為核心創建的,例如“美國福建浮岐聯誼會”就是由來自福建福州地區長樂市(縣級市)猴嶼鄉浮岐村的移民為主體組建的。一些更大規模的核心福建會館,比如“美國福建同鄉會”就在這條街上。東百老匯上也集中著大量由福州裔移民經營的餐館、酒樓、超市、商場、影樓、城際巴士線等。

(圖)林則徐雕像林則徐雕像

1997年,為提倡反毒品,由美國林則徐基金會籌資在東百老匯大街西端的且林廣場上樹立起一座林則徐雕像。林則徐是中國清代福州籍的著名禁毒官員。1999年5月18日,該廣場又被紐約市政府命名為“林則徐廣場”。

猶太居民

(圖)東百老匯街東段的猶太教學校東百老匯街東段的猶太教學校

東百老匯大街東段聚居著大量猶太人居民,其中由柯林頓街(Clinton Street)到匹特街(Pitt Street)的一段也被當地居民稱為什特貝爾街(Shteibel Way),這一名稱來源於該段的十個小猶太教堂。街上還開辦有猶太教學校(例如Mesivtha Tifereth Jerusalem of America)。

外部連結

[1] 論文網 http://biblioteca.universia.net/ficha.do?id=3848738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