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永安機場

東營永安機場

東營機場是地方支線機場,占地面積206公頃,跑道長2200米,寬50米,飛行區面14公頃,飛行區等級為國際民航組織制定的4C級標準,東營機場位於東營市中心城東北13公里處,始建於1984年4月,是黃河三角洲唯一的一處飛機場。機場淨空條件好,輻射半徑大。為加快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著力構築以“三路兩港一場”為重點的立體交通網路,飛機場是重要節點之一。東營機場擴建完成後,山東省的濟南、青島之後的又一個現代化的機場將出現在黃河三角洲地區,可起降767、757型飛機。

簡介

東營機場始建於1985年,由於各種原因,原機場建成後一直處於停航狀態。 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山東航空公司與東營市政府於1985年四月份簽署了委託經營管理東營機場的協定,並為此專門成立了山東航空東營機場有限公司。經過建設者們5個多月的艱苦施工,一座3200平方米的現代化候機樓、飛行指揮塔以及一系列輔助設施相繼建設完成。機場跑道長2800米,可起降波音757\767以下機型。東營機場通過了由民航華東局組織的檢查驗收,取得了經營許可證,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機場使用標準。 東營永安機場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永安鎮東南方向約7000米處,始建於1984年,2001年4月,再次重新立項改擴建東營機場,2001年11月擴建竣工後正式開通東營-北京的航線。現為民用運輸支線機場,機場場區占地約3800畝,南北方向長(含燈光帶伸展部分、不含導航台)約4000米,東西寬約2000米。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C,現有一條2200m×50m的跑道,兩端各設有60m×50m的防吹坪。另有一條2200m×18m的平行滑行道,無道肩,跑滑間距為184m。跑滑之間設有3條垂直聯絡道,其中僅使用中間2號聯絡道,1、3號聯絡道未開通使用,3條聯絡道尺寸均為150m×18m,2號聯絡道兩側設有3.5m寬的道肩,道面均為水泥混凝土(除防吹坪外)。現跑道厚度為27cm,主降方向為北端,可用起飛滑跑距離、可用起飛距離、可用加速停止距離、可用著陸距離均為2200m,升降帶尺寸為2320m×300m。現站坪尺寸為240m×106m,可滿足B類、C類及以下機型停放使用;起降機型為B737-300飛機及以下同類機型。

地圖

東營機場所在位置

發展歷程

東營永安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984年5月,1985年10月完成一期工程, 2001年由東營市政府投資重建二期工程,總投資6000萬元,於2001年11月18日正式掛牌,由山東航空集團經營管理,公司名稱為“山航東營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金68萬元;2003年10月山航不再經營東營機場後轉交於東營市交通局下設的東營民航站經營管理,更名為“東營民航機場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5月2日海航集團與東營市政府簽定合作協定後,6月16日,“東營永安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7月2日海航派駐人員到達東營機場進入實質操作階段,新的“東營永安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於2004年9月1日正式運營,註冊資本68萬元人民幣。主要經營範圍:機場經營管理、為航空企業提供有關的地面服務、航空客貨運輸代理等。2011年1月15日上午,東營市人民政府閆樹信副市長和海航集團董事局陳文理董事分別代表東營市人民政府、海航集團作了講話。雙方本著誠懇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對東營機場的未來發展達成了共識。"東營永安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東營勝利機場管理有限公司"。東營機場將按新的合作模式投入運營。

航班信息

東營機場於2001年11月28日正式通航。通航初期由山東航空經營管理至開通了“東營—北京”航線。
2004年9月1日海航正式接管,2010年10月機場開始擴建。2011年4月13日起,東營市機場飛至大連重慶、北京的航班陸續復航。由華夏航空執飛的東營到大連、重慶航班13日復航,而由海南航空執飛的東營至北京的航班於4月16日復航。東營至北京的航班每天一班。東營至重慶和東營至大連的航班,每周一、三、五、七各一班。具體航班信息請參照下表:
東營至北京、大連、重慶航班
起始地點航班號起飛時刻到達時刻執飛時間
北京-東營HU76157:108:10每天一班
東營-北京HU76168:509:45每天一班
重慶-東營G5276114:4016:45每周一、三、五、七
東營-重慶G5276220:2522:46每周一、三、五、七
東營-大連G5276117:1617:55每周一、三、五、七
大連-東營G5276219:0519:50每周一、三、五、七
上海浦東-東營7:459:30每天一班
東營-上海浦東HO117310:1511:55每天一班

機場擴建

一、東營機場擴建前的狀況
東營永安機場位於東營市中心城東北13公里處,始建於1984年4月,屬勝利油田自備機場,建成後一直閒置。2001年5月市政府和油田共同投資7355萬元進行改建,並於同年底通航。改建後機場技術等級為4C級,跑道長2200米、寬45米,滑行道2200米、寬18米,停機坪2.54萬平方米,航站樓3280平方米,航管樓700平方米,只能起降B737-300及以下類型飛機。
東營機場2004年由海南航空公司經營管理,開通了東營—北京、上海兩條航線,北京航線每天一班,上海航線每周三班。客貨吞吐量增幅較快,2006年與2002年相比增長10餘倍。2007年1~7月份旅客吞吐量2.8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40.24噸。與前年同期相比,增長率分別為104.9%和175.5%。預計到年底旅客吞吐量可達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可達260噸。比去年分別增長39.28%和47.39%。
機場的狀況遠遠不能適應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需要,主要是設施設備不完善,飛行區容量小,技術等級低,服務保障能力差,航線航班少。客源市場每年約有34萬人次,現有客運吞吐量只占客源的10%左右,亟需擴建。
二、東營機場擴建的必要性
(一)東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機場擴建。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把支持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作為《中國21世紀議程》的第一個優先項目援助實施,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認東營市為國際綠色產業示範區,國家先後批准東營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區、農業綜合開發區、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將發展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列入了國家“十一五”計畫。山東省第九次黨代會確定:大力推進山東環渤海地區綜合開發,加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促使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環渤海經濟圈的合作與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黃河三角洲新一輪的開發建設高潮已經到來,但交通仍是制約東營發展的“瓶頸”。東營地處渤海灣和萊洲灣的灣底,公路、鐵路都處於交通末梢,幹線都不從東營境內經過,港口還未形成生產能力,航空更為落後。民航在綜合交通運輸中居於重要位置,具有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引進大高外項目,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要求必須有較強的航空運輸能力,必須開通國內國際航線。
(二)民航事業迅猛發展的形勢迫切需要東營機場擴建。近幾年華北地區民航機場發展到15個,華東地區發展更加迅猛。為適應這種形勢,山東省政府於3月6日召開了全省加快民航業座談會議。會後各市迅速行動,濟南、青島、煙臺等大而強的機場正在擴建。臨沂市正在遷址新建機場。濟寧正在建機場,力爭年內通航。東營機場如不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將進一步被邊緣化。屆時,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將缺少航空運輸的支撐。
(三)東營機場具有優越的環境和地理優勢。東營機場淨空條件好,輻射半徑大,西南距濟南機場158公里,南距臨沂機場277公里,東距青島機場198公里、煙臺機場228公里,距北京機場500多公里,距天津機場219公里,距石家莊機場700多公里,距鄭州機場500多公里。市內,東營機場距東營港80公里,距廣利港20公里,距入海口56公里。東營機場有建設成為黃河三角洲樞紐機場的良好條件。
三、擴建的規模和具體項目
主要是由4C級機場改擴建為4D級機場,規劃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5000噸。擴建項目採取一次性規劃,不停航施工,分期建設,3年內完成,總投資約8.5億元。
1.跑道向南延長600米,平滑相應延長,原有的飛行區道面蓋被。同時站坪擴建,站坪機位數為7個(1個B類、5個C類、1個D類飛機停機位),設站坪燈光及消防設施。
2.新建二層式航站樓23000平方米,登機橋3座,廣場30000平方米(其中停車場8700平方米),現有航站樓改造為通用航空航站樓及辦公。
3.新建航管樓和塔台2000平方米,設定相應的航管、通信、導航、氣象設施。新增I類盲降系統。
4.增加1套I類進近燈光,新建南燈光變電站,設跑道、聯絡道燈光。
5.建貨運倉庫1000平方米,貨運業務用房200平方米,貨運場地2000平方米。
6.新建機務場務用房700平方米、特種車庫1500平方米。
7.新建消防站1600平方米,消防訓練場地2500平方米。
8.新建機場辦公用房、機場招待所、單身宿舍、食品公司急救中心等行政辦公、生產生活輔助設施約8700平方米,其它用房600平方米。
9.新建海關、邊防、聯檢等駐場單位用房1500平方米,公安安檢用房約2200平方米。
10.供油:擴建油庫和地面加油站等設施。
11.擴建供電、供水、供冷、供熱、排水、排污等公用配套設施。
12.擴建航站區道路、圍界、陸空隔離設施、大門、綠化等。
13.征地2371畝。
四、擴建時間紀事
2008年初東營機場擴建工程動工,採取不停航施工,飛行區、航站區分期建設。目前,機場老跑道瀝青混凝土蓋被工程、道面注漿工程已基本完工,新跑道加長、新建滑行道和滑行道加厚工程以及助航燈光、站坪消防、通導工程等正在緊張施工。東營機場改建主要是由4C級機場改擴建為4D級機場,按遠期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運年吞吐量7000噸設計,項目主要包括跑道延長部分、航站區、航管區和服務設施4部分,機場飛行跑道、滑行道由2200米加長到2800米,新建航站樓2.5萬平方米、廣場3萬平方米。概算總投資8.8億元。飛行區600米延長段水泥混凝土道面、站坪、附屬工程、消防等工程由中國航空港建設第二工程總隊中標,水泥混凝土蓋被、巡場路、圍界和站坪道面工程力爭明年4月底前完成。助航燈光、燈光變電站、站坪照明等工程由四川華西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中標,年內完成瀝青砼蓋被部分全部中線燈、邊燈和滑行道中線燈、邊燈的鏜孔安裝,北入口末端翼排等安裝及以上項目配套的電纜敷設、燈箱和隔離變壓器安裝。東營機場擴建工程航站區、通導氣象、供油等工程初步設計已由上海民航新時代機場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並於10月14日在東營市召開了審查會議,會議同意東營機場擴建工程航站區、通導氣象、供油等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內容,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近期將出具行業意見。2008年底,航站樓等工程將完成招投標並開工建設。
2010年10月份東營機場停飛所有航班,進行升級改造。擴建後的東營機場可起降波音757、767及同類以下飛機。遠期跑道加長到3200米,可供波音747等超大型飛機起降,以適應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需要。
2011年2月28日擴建後的東營機場18/36號跑道儀表遠離程式、18/36號跑道ILS/DME、VOR/DME進近程式、18號跑道NDB進近程式、目視盤鏇進近程式、運行最低標準、機場使用細則合理可行;機場導航設備和目視助航等設施的設備及其運行情況工作正常;飛行區道面、標誌/標記牌的標繪/設定情況,滑行路線和停機位情況符合相關標準,標識清晰,位置恰當;飛行區內障礙物標識清晰,機場淨空情況良好;機場運行保障能力基本滿足航空公司的運行要求。2011年2月28日19時,伴著巨大的轟鳴聲,山航一架波音737-800型飛機平穩降落在東營機場,順利完成了1小時50分的空中飛行,圓滿完成對擴建後的東營機場復航的各項試飛科目,標誌著東營機場已具備了復航條件。這也標誌著山東省繼濟南、青島之後的又一現代化機場將出現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為檢驗東營機場的最大保障能力,山東航空有限公司專門調派一架波音737-800型飛機進行本次試飛。按照中國民航總局的規定,山航派出的試飛小組通過對擴建後東營機場的通信導航設備、目視助航燈光、標誌標記牌、飛行程式的檢查和對機場跑道、滑行道情況的實地考察,詳細檢驗了機場各項保障信息和工作程式的運行情況,最終順利完成了試飛任務。在隨後的試飛講評會上,試飛機組向試飛領導小組進行了匯報,認為各項試飛內容整體運行良好,能夠保證飛機起降所需的安全與質量要求。各位監察員提出機場改進意見和建議。擴建之後的東營機場將由4C級機場提升為4D級機場,規劃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為5000噸,近期跑道長度2800米。新建面積25380平方米航站樓和各種配套設施設備,可起降波音757、767等同類飛機。此次東營機場擴建復航的成功試飛,為機場正式復航做好了適航檢測準備,必將有力促進東營市構建海陸空立體型交通網路體系,推進當地物流運輸、商貿旅遊的順利開展。在行業驗收達標後,東營機場即可籌備復航運營。民航山東監管局局長巴偉、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國強、副市長閆樹信等出席試飛講評會。
2011年4月13日16時45分,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華夏航空G52761次班機平穩降落在了勝利機場,30分鐘後順利起飛,飛往目的地大連,這標誌著擴建後的勝利機場正式復航。新開通的重慶―東營―大連航線每周一、三、五執飛,東營―北京航線也已於4月16日開通,每天一班。目前,民航部門正在加大東營―上海航線的協調力度,爭取早日實現復航。東營機場擴建完成後,東營機場可起降767、757飛機,增開部分大中城市的國內航線,積極開通韓國、日本等國際航線,打通黃河三角洲通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為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

機場代碼

東營機場三字代碼: DOY
東營機場四字代碼:ZSDY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