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觀記

東漢觀記

《東漢觀記》原名《漢記》,是最早的東漢史,因主要撰於皇家藏書處東觀,故後人稱之為《東漢觀記》。

《東漢觀記》原名《漢記》,是最早的東漢史,因主要撰於皇家藏書處東觀,故後人稱之為《東漢觀記》。此書是紀傳體東漢皇朝史,含紀、表、志、傳、載記五個部分。原書143卷,記事自光武帝,訖與靈帝,為東漢時人所撰的本朝史巨著。唐宋以後,逐漸散佚,自元以下,幾乎沒有完篇傳世。清代康熙時姚之駰輯佚本《東漢觀記》8卷,乾隆時四庫全書館館臣佚本《東漢觀記》24卷。
《東漢觀記》在體裁上不同於《史記》的地方,是有“載記”一目,記群盜或叛臣。《東漢觀記》有志十篇,多出自蔡邕之手,今僅知律歷、禮、樂、郊祀、天文、地理、朝會、車服篇,而朝會、車服二志是其新創。《東漢觀記》的“載記”和志目,對後來紀傳體史書的撰寫,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史學史綱》瞿林東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