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

深圳市東湖中學,位於羅湖區,屬初級中學,創建於2000年8月,是2000年羅湖區委、區政府為轄區居民所辦十件好事之一。學校地處羅湖區心安路一號,毗鄰百仕達、新港鴻住宅區。2003年11月被評為羅湖區一級學校,並榮獲深圳市辦學效益優秀學校;2004年被評為深圳市一級學校; 2005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另外,有浙江省平湖市東湖中學、上海青浦東湖中學、武漢市東湖中學等。

上海青浦

簡介

東湖教學樓 東湖教學樓

青浦區東湖中學坐落於“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西陲,南傍318國道,西臨澱山湖。學校占地面積三十餘畝,擁有建築面積10240平方米,現有24個班級,學生約1000人,教工近百名。

歷史沿革

青浦區東湖中學前身是朱家角衛東中學,創辦於1968年7月,風雷中學併入後,因校址坐落在朱家角東湖街,改名為朱家角東湖中學。後由縣教育局對完全中學統一命名為青浦縣東湖中學。

衛東中學創辦於十年動亂的1968年秋,校址在朱鎮東湖街,席街弄解放場。1969年春先後招收國中六個班級,學校工作由革命領導小組成員主持,貫徹“開門辦學”,就近入學方針。十年動亂期間,新建學校即遭到嚴重破壞,教學秩序紊亂,校舍嚴重損失,教室牆壁只只被打通,課桌也不完整。粉碎四人幫後,學校通過撥亂反正,得到了新生,恢復了校長制,設定教導,總務兩處,學校有章可循,教學秩序漸趨正常,教學質量也逐步提高。

1979年教育局撥款新建二層教學大樓一幢。1982年初學校成立黨支部,茅曰柏為黨支部負責人。84年9月,學校設備、體育設施齊全。一九八六年,市,縣教育局撥款,在朱家角鎮西湖新村西面征地15。9畝,新建校舍一幢,按國中學校規模,校舍建築面積4300M2,一九八七年九月校舍竣工,全校師生自己動手搬遷,九月三十日,學校新校舍正式啟用。

一九八八年一月,為適應高中部寄宿學生日益增多的新情況,由教育局撥款在教學樓西南面建造四層學生宿舍樓一幢,約1000平方米,一九八八年九月竣工,初步解決了住宿條件困難的矛盾。

一九九零年開始,原有校舍向西征地13.1畝,解決操場用地。

在江總書記科教興國的指示精神後,教育事業受到了重視,發展迅速,學校校舍更新速度加快。1991年,占地近15畝,帶有250m環形跑道和跳高、跳遠設施的新體育運動場於九二年五月竣工,現已正式使用。

1992年,在市、縣教育局領導的關心下和支持下,學校新實驗大樓落成,擴建學校飯廳竣工,有200米環形跑道的體育運動場正式使用。現理、化、生實驗室課比率提高,並取得較好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按座就餐,秩序井然,運動場寬闊,學生課外體育運動得以正常開展。為淨化、美化學校環境,全校每星期三下午大掃除一次。目前,東湖校園窗明几淨,路平道寬,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到1998年,總務處完成了總務部門職責範圍內的日常工作,管好物、理好財,綠化校園環境,保養個維修好學校的硬體,保證了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各種需要。

2001年完成了2200平方米新建的學生宿舍樓,並完成了宿舍搬遷的配套工作。翻建了60M平方花圃暖棚,水泥道路的調整的新建。做好實驗大樓的清理粉飾工作,學校抽出資金新添各種設備改善辦公條件。做好財務辦公實行電腦化,學校財務有專人登記保管,制度健全。

今年又完成了全部校園建築的外貌翻新,田徑場地也修建成了塑膠場地,校園面貌更加美觀了。

至此,東湖中學的校舍已經基本上都得到了更新,和當初剛建校時已經大不相同。標準化實驗室、微機房,語音實驗室、勞技,藝術專用教室,田徑運動場一應俱全。多年來,學校堅持發展方向,堅持教育改革,全體教職員工以崇尚統一的心理趨向,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積極進取的工作作風努力工作,逐步形成了團結、求實、嚴謹、創新的良好作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發展目標

鑒於我校目前的辦學基礎辦學資源和辦學實力,今後五年我校發展成為一所市郊城鎮具有24個教學班規模的、有自身辦學特色的市行為規範示範校、區級素質教育示範校。

湖北武漢

簡介

學校全景 學校全景

武漢市東湖中學是省級示範高中(錄取分數與市重點差不多),建校已40餘年,是一所半寄宿制,藝體科技信息特色學校,占地近80畝,校園面積5萬餘平方米,學校位於長江二橋的南端的東湖梨園,緊鄰東湖風景區,背倚省人民政府,與武漢大學隔湖相望,處於武漢市迎賓大道末之路段──徐東大街上,校園面積廣大,交通便利,環境優雅,設備一流。

學校現有教學班40個,共2000餘學生(含三個體藝特長班)。現有教師154人,其中中、高、特級教師113人,全校95%的教師擁有本科或碩士學歷。

教學設施

東湖中學榮譽 東湖中學榮譽
東湖中學榮譽 東湖中學榮譽

學校建築總面積28000平方米。 現有教學樓一棟(3500平米),有教室39間(每間可容納54人),還有臨時辦公室及儲物間若干。 有綜合實驗樓一棟,其間有理化生實驗室10間,勞技教室2間,實驗設備按照2000年國家I級標準配備,可滿足40個班的實驗教學;微機教室3間,按2003年主流機型配置,可滿足174人同時上機上網;藝術專用教室5間(有音樂欣賞室、器樂教室、美術教室3個),形體房(240平米)一個,其內布置裝飾一流,為我市中國小之最大最好;功能活動室若干(有歷史、地理、科技活動室及生物標本室),有圖書閱覽室(200餘席、540平米),也是我市中國小中最大之一,另有書庫240平米等。辦公樓一棟,教師辦公室30間,琴房20間,備課室4間,還有會議室、榮譽室、教工俱樂部等設施。 科技信息樓一棟,有階梯教室一座(可容納600餘人),多功能教室一間(可容納120人),電子備課室一間,學術報告廳一座(可容納300餘人,集多媒體展示、學術報告、藝術表演為一體)。學生宿舍樓一棟(2400平米),可供400人住宿,為公寓式宿舍,配有空調、風扇、201電話等設施。 食堂一座(800平米),除此之外,還有現代化的塑膠操場一座,3個籃球場,3個排球場及其它運動設施若干,能保證10個班同時開展體育課活動。

廣東深圳

簡介

東湖中學校標 東湖中學校標

學校占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教學區、辦公區、功能室區、教職工宿舍區、運動休閒區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共有36間教室,20多間功能室,教育設施設備齊全。校園內整體設計,風格統一,格調典雅,文化氛圍濃厚,令人賞心悅目。

我校學校文化為:“喚醒良知,正心慎獨,勤奮誠實,強健儒雅”。其內涵是“關注成長,實現人的生命價值”。其重點是發展師生的自信力和責任心,增強勞動觀念、公德意識,提升健康的素養和文化品味。其建立的動力來自於人的理想與誠信,強調:一個人一旦有了誠信,就必然會勤奮學習,鍛鍊技能,全心全意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去奮鬥;一個人一旦有了誠信,做事必然自覺有責任,就能真正於實現勞動成就的同時,也創造著自身的生命質量。

學校師生

學校目前有教職工158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特級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10人,市級優秀教師10人。在校學生兩千餘名,學校培養出了李萊茵(中央電視台第四屆“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全國總冠軍獲得者)、張悉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目前已在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00多篇,已出版小說《童言無忌三國志》、自傳體小說《假如我是海倫》;即將出版的書有:《我與小王子》、《童言無忌喋血情仇》、《童言無忌泡泡狗》等)、麥淑君(在2003年文化部、中華兒促會、廣電部教育台和全國網站聯合主辦的“首屆大都市青少年英語藝術表演邀請賽”上獲銀獎)、朱麗萍(我校首屆中考狀元)等一大批優秀學生。

學校本著“人為本、德為先、質為上、重人格、育英才、創名校”的辦學宗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品牌,張揚個性。自創辦以來在教育教學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重點,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藝術培育人、成就人的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凸顯。教學“三箭齊放” (三箭指研究性學習、微格教研和備課組學習型組織建設),瞄準質量核心,“兩輪”齊動(兩輪是指以學生、教師共同發展與進步),彰顯學生個性。

致力於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於負責、有理想、有能力、有誠信的傑出公民。長大後,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熱誠服務社會,服務人民並在其中表現出對他人的關愛與尊重。

學校榮譽

學校辦學時間雖短,但取得了眾多的榮譽:2002-2004年,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羅湖區教育先進單位,2002、2003連續兩年被評為羅湖區先進基層黨支部;學校《風帆》文學社被評為深圳市“十佳文學社”和全國中語會“校園文學社百家”;學校京劇社的曲藝小品《校園小戲班》榮獲廣東省第六屆少兒花會金獎,京劇《校園小戲班》榮獲深圳市第七屆少兒花會金獎;京劇《貴妃賞月》、皮影戲《三打白骨精》參加深圳市首屆校園民族藝術巡禮獲兩個金獎。是2004年羅湖區獲得國家級、省級常設文藝獎項最多的單位之一。學校榮獲“廣東省巾幗文明示範崗”、“深圳市廣播體操標兵學校”、 “深圳市安全文明小區”等稱號;彭彪校長榮獲2004年度深圳市優秀校長稱號;2005年11月被評為深圳市健康促進銅牌獎學校。

發展目標

作為羅湖區的一所新辦學校,東湖中學在市、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詹賢發校長為首的東湖全體行政幹部、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優秀的業績向社會展示了學校起好步、開好頭的良好局面,並將為學校實現市內“一流的初級中學”目標傾盡全力,為羅湖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平湖

簡介

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

平湖市東湖中學創立於1988年8月,在一代又一代東中教師和學子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學校茁壯成長。東湖中學折射著青春的朝氣,煥發著生命的活力;透射出思想的積澱,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已成為平湖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全日制市屬初級中學。東湖中學現有二個校區(育才校區和東方校區),有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120人;現有在編教職工187人。坐落於城區中心,毗鄰圖書館、博物館、城市廣場,人文氣息濃厚。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教育行政部門和環保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東湖中學十分注重校園育人環境的建設和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根據市環保局和市教育局會議精神,成立了東湖中學創建浙江省“綠色學校”領導小組,制訂了《東湖中學創建浙江省“綠色學校”實施方案》。學校堅持以開展“爭做環境衛士,創建綠色校園”作為創建綠色學校的主題,注重創建工作的實效性,堅持思想認識到位,保障資金到位,負責落實到人。在創建領導小組的領導下,通過開展內容豐富,聯繫實際,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為營造和諧潤澤的人文環境奠定了基礎。

學校榮譽

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

2002年以來,該校先後被評為“平湖市文明單位”,“平湖市先進學校”,“平湖市花園單位”,”平湖市夏季百日安全競賽先進單位”,”平湖市平安校園”,”嘉興市孝敬教育先進單位”,“嘉興市綠化先進單位”,“嘉興市衛生先進單位”,“浙江省首批文明學校”,“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浙江省城鎮示範國中”等30多項榮譽。06年又被平湖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平湖市平安示範校園”,嘉興市教育局授予“嘉興市行為規範達標示範學校”,多次在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獲“組織優秀獎”,學校還被確定為平湖市教育改革重點實驗學校和實驗基地。科學的管理體制是東中最強大的動力。堅持教育理想、把握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是學校的追求;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是學校的行動。隨著學校的穩步發展,東湖中學“一校兩區”的管理模式已經初步形成,育才、東方兩個校區均衡發展。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精細到位,成績一路領先,為學區內百姓子女提供優質教育,成為平湖市區優質教育的新亮點。兩個校區各部門明確分工、精細管理、團結協作、無縫對接。在學校科學管理、民主管理、柔性管理、精細管理的有機結合下,學校形成了層次清晰、政令通暢、團結協作的管理流程,管理效能不斷提高,精心打造了魅力東中團隊。學校先後榮獲“浙江省首批文明學校”、“浙江省城鎮示範國中”、“浙江省現代教育實驗學校”、“浙江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綠色學校”,通過了“浙江省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A級驗收”;嘉興市首批“行為規範達標學校”、嘉興市“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嘉興市首批新一輪“行為規範達標示範學校”;平湖市“文明單位”、平湖市“三星級學校”、平湖市“花園單位”、平湖市“平安建設示範校園”,1996~1998連續三年平湖市“十佳學校”;近年來連續評為“平湖市先進學校”。學校在挑戰中超越自我,面向未來,正以全新的姿態向更高層次的目標發展。

校風和辦學理念

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

建校以來,學校堅持“視質量為生命、育英才為己任”的辦學理念,緊密圍繞“管理更有效、德育更務實、教學更創新”的學校總體目標,推進兩個校區全面發展,抓好三支隊伍建設、落實四個均衡和增強五大意識的管理思路,不斷實踐和探索,深挖內涵,走出了一條獨具東中特色的辦學之路,形成了一股“勤奮、團結、求實、進取”的校風;“尊師、守紀、好學、求真”的學風;“愛生、敬業、嚴謹、善導”的教風,形成以“構建和諧陽光校園”為方向的辦學特色。學校形成了令人矚目的“東中團隊精神”,創造了東中的卓越和輝煌,贏得上級領導的肯定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校歌

東湖中學 東湖中學

朗朗書聲伴東湖,塵盡出芙蓉瑤草花間生綠水,桃李映春風學子莘莘,人來去舊迎新尚德樹人,博通文武古今源游詩書月月明 西河清宵未思明,知余報國心窗外寒雞一夜鳴,十年鑄劍情學子莘莘,春來柳暗花明唯勇精進,師教鷹隼離丘禮近仁德朝朝清 最難樹長青嘆微命,誓奪名無處覓行雲筆落風雨字字情 重任在肩御風行,志在長空厚德無聲鑄輝煌,耀我東中。

四川成都

簡介

•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東湖中學位於新繁鎮的東邊,前身是新都二中(繁江書院),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百年名校 歷史久遠

校訓:博學 明禮 慎思 篤行

岷水西來,潤澤沃野千里。繁江古鎮——西蜀明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個享譽四方的歷史文化名鎮,用它的博大和深厚孕育出了一所百年名校——新都二中。

歷史沿革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新都二中前身為繁江書院,始建於清乾隆29年,公元1764年,至今已經有240年的辦學歷史。校址位於距成都市中區北20公里處的古鎮——新繁鎮。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在“講求實學,造就通才”古老校訓的激勵下,學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全區的許多屆高考、中考狀元出自二中;現代文豪艾蕪,著名作家哈華,神話學家袁珂,革命家劉弄潮,當紅歌手張傑等曾就讀於此;20世紀30年代,著名學者、北大教授、教育家吳虞曾作《新繁中學校歌》激勵後學。學校承“繁江書院”之盛,揚“講求實學,造就通才”之志,以優良的傳統和良好的校風學風,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讚譽,為新都教育的新跨越,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福建莆田

辦學方向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進德、力學、求實、超越”為校訓,以“為全體學生負責、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為辦學理念,把培養一代“素質+特長”的學生、造就一支“博學+敬業”的教師隊伍,創造一套“先進+特色”的辦學經驗、建設一個“優美+現代”的全新校園、帶動一批“薄弱+後起”的市內學校作為五大辦學任務。學校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校園,積極探索集團化、社會化、國際化的辦學道路,努力把學校辦成兼具中國文化特色和國際開放品質的“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知名中學”,使學校具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校風,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為了實現辦學目標,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以學習提高人、以理論武裝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領人的治校方略。學校大膽進行改革創新,進行了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更有活力、煥發出勃勃生機。

溫馨工程

營造“溫馨工程”。學校領導能實踐行為科學管理,注重通過自身的言行舉動來管理教職工,來凝聚團結全體教職工,形成合力,使教職工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一中的發展構建新的平台,關心探望送溫暖,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讓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施行教代會制度,推進校務公開,建設“陽光工程”。

道德工程

學校大力建設“道德工程”,始終堅持德育為根本的辦學策略,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渠道、方式,更有效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質量。注重養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寓德於教、寓德于樂,充分發揮各種形式課外活動的德育功能,使學生樂於參與,在潛移默化中受薰陶。實行德育“十星”評比制度,讓學生在良性的競爭中成長。通過開展愛國、愛鄉、愛校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寓德於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軍訓,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組織學生到勞動基地勞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建立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的育人網路,實現德育工作一體化。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學生能勤奮、文明、求真、向上,形成了“勤奮、嚴謹、堅毅、創新”的良好校風,並得到社會的公認。2006年《人民教育》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專題介紹。

地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