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渚

東渚

東渚鎮(SSTT)位於素有“人間天堂”的蘇州西部,距市中心25公里,與無錫市中心和上海市中心分別為相距為35公里和115公里。東依蘇州金閶區,南接蘇州吳中區,西臨太湖,北靠無錫高新區。是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虎丘區)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55.8平方公里,人口9.8萬人;其中鎮區建成區為17平方公里,城鎮人口5萬。中國國家級中心鎮,國家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省級衛生城市。

東渚介紹

東渚鎮位於蘇州陽山腳下,太湖之濱,全鎮總面積37.2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蘇州繞城高速、230省道貫通南北,太湖大道貫通東西,滸光運河橫貫其中,水陸交通便捷,使東渚鎮與長三角高速網實現了無縫銜接。

自2002年區劃調整以來,東渚鎮很快融入了高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滾滾熱潮。鎮西,可容納2萬多居民的龍景花苑已成為東渚一道亮麗的風景;鎮中,集休閒、娛樂、購物於一體的財富廣場已成為東渚的新地標;鎮北,新東渚中學和首個生態城高層動遷小區——龍惠花苑也已成為東渚的一個新亮點;鎮南,8.5萬平方米的龍山工業園已成為東渚鎮新的招商載體,工業園內企業主要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包裝、新能源、玻璃深加工等,並將成為融科技、人才、創新於一體的新興工業園

東渚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發源於此。緙絲、玉石雕刻、“蘇作”紅木製作(雕刻)、園林古建均獨具匠心,蜚聲海內外。傳統產業人才輩出,已有50名民間藝人獲得初、中級職稱,5人獲得高級職稱,2人獲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東渚推出的工藝品在各級各類參展評比中屢屢獲獎。

下轄

科技城管委會 東渚分區管委會 東渚鎮政府 東渚居委會 西渚居委會 東新居委會 協新居委會 下許居委會 新莊居委會 市橋居委會 龍景1區居委會 龍景2區居委會 龍景3區居委會 龍景4區居委會 龍景5區居委會 龍景6區居委會 龍景7區居委會 龍景8區居委會 龍景東二區居委會 玉屏村委會 絞里村委會 環龍村委會 茅山村委會 五橋村委會 陽山村委會 寶山村委會 南山村委會 南河村委會 青山村委會 龍山村委會 黃區村委會 長巷村委會 姚市村委會 中村村委會 新蘇村委會 姚江村委會 大寺村委會 新橋村委會 秀峰村委會 山旺村委會 西村村委會 馬山村委會 石帆村委會 西京村委會 三湖村委會 上山村委會 註:以上資料來自江蘇統計信息網統計標準。

太湖大道太湖大道

交通情況

東渚是蘇州高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蘇州繞城高速與230省道貫通南北,使東渚與長三角高速網實現了無縫銜接。東接蘇州城區高架,西至太湖邊寬131米太湖大道,橫貫其中,建成道路120公里。滸光運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一小時內均可直抵東西北向的上海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光福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條件,形成了發達的人流、物流、財流和信息流。規劃中的捷運三號線起點就定在東渚龍景花園,內有公交43、44、446、316、320、330、333、441、852、快線3號等線路。

東渚老街東渚老街

自然條件

東渚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被譽為中國魚米之鄉。全鎮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依託18座山丘和沿太湖的自然氣候,區域內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種養主要以水果、茶葉、苗木為主,累計種植面積達8000畝,水產養殖累計面積在1000畝。年產值約在2800萬元左右。

東渚中學東渚中學

文化教育

中國四大名繡——蘇繡,發源於此。全鎮萬名繡娘繡制的單面繡、雙面繡飛揚海內外,鄉制的日本和服和韓服年加工累計約50萬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日本和服及韓國韓服刺繡加工區以及出口基地。除此,青銅器和玉石雕刻、紅木雕刻、香山古建均獨具匠心,蜚聲海內外。內有蘇州高博軟體技術學院,蘇州科技城高級中學,東渚中學,鎮湖中學,新加波伊頓國際學校,東渚實驗國小,東渚中心國小,東渚晨光國小,鎮湖中學國小,東渚實驗幼稚園,東渚中心幼稚園,鎮湖附屬幼稚園,以及在規劃的蘇州大學科技城校區。有著名人物戲曲服裝設計師、工藝美術家 謝杏生(1916年-)。

工業商業

工業主要以建材、機械、電子、輕紡、醫療等行業。有科技城(SSTT),龍山科技園,科技工業坊,微系統科技園,協新工業園區,民營工業東西區。工業載體健全,新近開發的機械和電子類標準廠房達10萬平方米(7通1平)。有中科院物理所、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賽寶實驗室、聯想、東菱科技等一大批著名企業入駐。區域內有青山綠庭,水秀坊,龍灣,碧水雲等品牌房地產。商業有東渚美田商業街,東渚新天地,科技城商業街,生活空間,東渚老街,年內又將建起兩座商業城。酒店有龍山度假酒店(山莊)(五星級),科技城酒店(四星級),東渚賓館,西山人家、江楓園、江南人家等。銀行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江蘇東吳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等。醫院有高新區人民醫院,附二醫院分院,東渚人民醫院等。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7.32億元,財政收入4900萬元。實現商業盈利9400萬元。

東渚諾貝爾湖東渚諾貝爾湖

生態旅遊

區域內有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景區),太湖國家濕地公園(國家4A級景區),諾貝爾湖景區,龍山風景區,萬佛石塔,太湖花園,東渚生態旅遊園,生態農業示範園,太湖大道垂釣中心。

發展規劃

隨著蘇州城市發展的拓展,東渚是蘇州新城區的一部分,西部開發中心,未來幾年將集聚大量的人氣,在25平方公里內正在建設蘇州科技城,已投入了20多億人民幣,年內將投入130億元,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的建築物。在這塊土地上及周邊還將是房地產、商業開發的新熱土。西部是高新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競爭性資源,也是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蘇州科技城——青山綠水間的創新高地在這裡迅速崛起。作為科技部、江蘇省政府、蘇州市政府三方共建的重點項目、江蘇省“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蘇州“建設國際新興科技城市十大工程”之一,蘇州科技城載體建設基本完成,目前處於招商階段。日前分赴北京、南京、上海進行的科技城推介後,一批科技資源紛涌科技城。而搶先一步入駐的機構卻已經品出了“味道”。主要從事手機軟體設計、外觀設計、部件設計的蘇州恆翔通信成立不到半年,即研製出3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機,並順利進入市場。

研發中心

以“科技、山水、人文”完美融合為規劃特點的蘇州科技城,地處蘇州高新區西部,位於太湖與大陽山之間,東鄰蘇州繞城高速,西接230省道,包括研發創新區、科研中試區、產業示範區、為研發創新和產業轉化提供專業服務的中央配套區、以及融合山水特色的生態休閒區。科技城的定位是“率先成為蘇州高科技產業創新研發基地”,將重點引進5種類型的研發機構,包括跨國公司研發中心,規模較大的國內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專業的技術公司,專業的技術服務公司、技術支持機構、教育培訓機構以及專業權威認證機構等。重點發展積體電路設計製造、軟體開發、汽車電子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蘇州科技城內已有包括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4研究所、信息產業部電子第5研究所等幾十家知名科研機構、設計企業。蘇州科技城的建設進入又一個高潮,高新區區政府、微系統園、軟體園、軟體大廈、科技大廈、青山綠庭二期、三期等已開工項目都已接近尾聲;3號獨立式研發樓、生活新空間、太湖大道二側18萬平方公里的綠化景觀工程基本成形;科研中試樓、IT人才實訓基地、青山度假山莊等項目也正進入緊張的招投標工作階段,年內將陸續開工建設。隨著高新區“二次創業“發展空間不斷向西部拓展,科技城將遵循”城區園林化、開發園區化、產業生態化、環境自然化“的建設理念,打造全國一流的具有蘇州特色的綜合性科技城、山水生態城和科技文化城。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東渚鎮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州高新區●SND)東渚鎮,位於蘇州城西,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濱,是蘇州市北擴本進戰略中的城市副中心。

地理優勢

——地處長江經濟地帶和沿海開放帶交匯處、中國高科技製造業最活躍最發達的地區和區域核心位置。蘇州市湖濱新城,蘇州高新區城市副中心,距市約20公里,距上海80公里,南京198公里。蘇州市重點項目工程——蘇州科技城已落戶我鎮。已納入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交通優勢

——橫貫東西的雙向六車道與蘇州繞城高速在鎮東匯通,縱穿東渚的230省道與312國道相連。路網系統直接與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等交通幹道相連並輻射整個華東地區。江蘇省最大的鐵路貨運站蘇州西站就在區內,蘇州火車站距東渚也只有15公里。省六級航道滸光運河穿鎮而過並與京杭運河互通,可直接到達上海、張家港、鎮江等長江沿線各地。規劃中的城市輕軌也將穿鎮而過,將為東渚帶來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環境。

產業簡介

東渚的傳統工藝產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豐富多彩的種類、千姿百態的形式,素以工藝精美、秀麗和精湛的藝術特色聞名於世,一度在全國工藝美術行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頗具代表性的緙絲、蘇繡、香山幫古建營造技藝等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玉雕、石雕等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工藝被列入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東渚鎮黨委政府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結合本鎮實際,把發展的重點鎖定了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為加快推動這一特色產業發展,東渚鎮採取了六項新舉措。

一是制訂了《東渚鎮工藝美術產業近年發展規劃》。提出了近年的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成立了擁有198名會員的鎮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不僅描繪了東渚鎮近幾年工藝美術經濟發展的藍圖,而且搭建起了一個引領發展工藝美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組織機構。

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工藝美術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保護傳統品種和技藝,用於培養工藝美術人才,用於工藝美術領軍人物的作品參加全國各類展銷會、博覽會的展示、評獎等,拓展工藝美術領軍人物的視野,提升東渚工藝美術品的品位和知名度。

三是加快推進百匠街建設。“雙百工程”之一的“百匠街”,在規劃上,玉雕占55%、刺繡占15%、緙絲占15%、青銅器及雕刻占15%。引進工藝美術企業45家,註冊資金1500萬元。該工程已在今年9月正式啟動,並投入了700萬元對81間店面,計12000平方米立面和污水管網進行改造。目前,正抓住當前晴好天氣,搶時間,爭速度,力爭在明年4月初建成開街。建成後的“百匠街”,將匯集東渚鎮及周邊地區的特色工藝美術品種在該街開設視窗,培育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工藝美術品集散中心,重塑東渚傳統工藝新形象。“百匠街”將以玉文化為主要亮點,營造獨特的玉雕藝術文化氛圍。同時引進石雕、木雕、藝術陶瓷、刺繡、緙絲等大師作品,在生活品質、文化認同、家居裝飾、收藏升值、潮流時尚、旅遊購物等六個方面,重塑“東渚工藝”的品牌優勢,成為展示東渚鎮工藝美術的重要視窗之一,加快推進工藝美術品和旅遊紀念品展示銷售中心的形成。

四是加強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人才隊伍建設。東渚鎮傳統的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已達幾十個。為了使傳統工藝品種和技藝得以傳承,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制訂了一系列的傳統工藝品保護辦法。多次召開行業協會座談會,了解和研討當前工藝美術經濟的發展態勢及本鎮工藝美術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等,還多次邀請省、市行業協會的專家來鎮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幫助東渚鎮規劃設計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構想,啟動路徑等。同時,今年申報了一批中高級技能人才職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