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沙蟒

東方沙蟒

東方沙蟒(學名:Eryx tataricus),為蟒科沙蟒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土棍子。雌性成體較大,可達1米2。雄性則要小得多,長度不超過75厘米。分布於蒙古、伊朗、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生活習性為穴居。其常生活于于沙土或黃土、粘土地帶。一般認為4歲性成熟。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CITES附錄:Ⅱ。

基本信息

分布

東方沙蟒東方沙蟒

東方沙蟒主要分布在阿富汗、中國西部、伊朗北部、哈撒克斯坦東部、吉爾吉斯斯坦、內蒙古、蒙古南部、巴基斯坦西部、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東部、烏茲別克斯坦 。

外形特徵

體型較小,頭頸不分明,全身被以較小鱗片,尾短,末端鈍圓。一般體長400 毫米,最大全長雌性(418+34)毫米, 體背面淡褐色和磚紅色,具黑褐色橫斑。腹面灰白色,有黑點,幼體與成體顏色無差異。 吻鱗寬而低,中央呈三角形突起彎向背面;左右前鼻鱗在吻鱗後相切;鼻孔小,呈裂縫狀,位三片鼻鱗間,前鼻鱗最大;眼小,近背面,兩眼之間有7-8片鱗,環繞眼的四周有8-12枚鱗;上唇鱗11-12枚;下唇鱗較小,每側19枚。背鱗小,41-47行,平滑無棱;腹鱗較背鱗大,191-202;尾短而圓鈍,綠下鱗單行,23-32枚,腹部淺灰色,具灰黑色斑點。

雌性成體較大,可達1米2。雄性則要小得多,長度不超過75厘米。本種龍骨並不發達。與其他沙蟒不同,Eryx tat aricus的頭部很長,眼位於頭

東方沙蟒東方沙蟒

兩側,鼻孔位於前部。與其他沙蟒相比,Eryx tataricus似乎並不擅長挖掘。Eryx Tataricus Tataricus亞種在褐色或焦糖色底色上有灰到深灰的方格花樣。與之相反,Eryx Tataricus speciosus亞種呈現從白到米黃的顏色,配有灰或者褐色的斑塊。側面橫貫有相同顏色的圓斑。這些斑點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習性

與其他種相比,本種十分活躍,亦十分溫順 —— 一些年輕個體以及發情期的雄性除外。性成熟及繁殖:一般認為4歲性成熟。有報導認為雄性達到50厘米即成熟沙蟒的養殖。基本環境:沙蟒對環境的要求並不是很高,要注意的是給它使用的墊材。可以直接使用沙子當然是最好,如果覺得沙子很麻煩的話,用小米也是可以的!墊材儘量厚些,因為沙蟒時常會把身體用墊材埋起來!沙蟒並不需要很大的水盆,因為產地的原因,它對水分的需求相對其他的蟒來講,並非很大,在飼養箱中放置一個供給飲水的水盆即可!沙蟒是我個人唯一覺得從小到大都可用木箱飼養的種類!飼食物:沙蟒的食性很廣,當然,不排除個體的差異,一般情況下,老鼠、蜥蜴、禽類,它們都會接受。應注意事項:沙蟒的飼養相對簡單,而且此物種價格便宜,但需要注意的是,沙蟒有它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性,喜歡講身體埋於沙中,在飼養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它的這個特性!保護: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繁殖方式

一般認為4歲性成熟。也有報導認為雄性個體達到50厘米即可以認為已發育成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