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式嫉妒

東方式嫉妒

東方式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為了壓制別人進步,“不能讓你比我更行,你行,我也不承認” ,看不慣別人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吃、穿、用比自己寬裕等;由看不慣而產生心理不平衡,由不平衡而心生嫉妒。

基本信息

東西文化差異

對嫉妒心理的詮釋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類通病,東西方都嫉妒,西方人嫉妒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你行,我承認,但終究我會比你更行”,是為了共同進步;

而東方人嫉妒的出發點和歸宿則是“不能讓你比我更行,你行,我也不承認”,是為了壓制別人進步。

相比西方人嫉妒心理比我們中國人偉大的多,西方人嫉妒是類似羨慕如運用得好,是一個人自我激勵力爭進步的一種良好心態。

但東方式嫉妒就不同,往往不能科學、正確地看待他人取得的成績,在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無端地猜疑、無由地嫉妒,不是把他人的成績作為激勵自己不斷趕超他人的起點,而是把他人的成績當成自己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成功的障礙,從而妒火中燒,背後射冷箭,腳下使絆子,其結果是損人不利己白費心計。

表現形式

看不慣其他人比自己強,比自己行,甚至看不慣別人的家庭條件比自己好;吃、穿、用比自己寬裕;服飾打扮比自己前衛時髦;比自己年輕漂亮也不行,就故意從其他方面雞蛋裡挑骨頭,由看不慣而產生心理不平衡,由不平衡而心生嫉妒,從而產生不利於自己的消極情緒和心理。

引經據典

錢鍾書先生在小說《圍城》中將這種心理說得非常到位,“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文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中國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學生,社會學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教育系學生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再往前追溯,戰國時期,趙國武將廉頗瞧不起文臣藺相如,認為“我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我感到羞恥”。儘管隨後發生的“將相和”傳為千古佳話,但仍體現出“東方式嫉妒”的真諦。而在亂世中,諸多“有識之士”抱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別人都不如自己,自己只好“獨善其身”了。

根源

對嫉妒心理的詮釋對嫉妒心理的詮釋
1、其一是虛榮心和自卑心在作怪:當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自卑者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鄙視別人是一種獲取自我優越感的方法。

2、不如意時: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更會有意無意地通過壓低、諷刺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優越感。嘲笑別人時,他們會收穫一種建立於低層次的虛榮;而被嘲笑者的內心則會“分泌”出一種扭曲的自尊,促使他們不斷積累資本,以便終有一天可以擺脫被別人輕視的尷尬,而取得去嘲笑別人的優勢。

3、害怕別人“行”而心生嫉妒:有些嫉妒並不是因為發現自己不如別人,而是源於自身優越感被破壞,並生出一種想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於是便生出“就算你行,我也不承認”的想法,從而衍生出輕視他人的心態。

4、喜歡攀比導致心理失衡:人們通過比較覺察出自己的好與壞,從而完善自己。所以,比較是一種正常、自然的心理現象。但人人相輕則是過度攀比的結果。比如文人學者覺得自己苦讀數十載,賺的錢卻不如一個國中畢業的商人多,往往會在攀比中生出鄙視心態,尋求心理平衡。

5、輕視他人會阻礙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日久天長會染上一種“自我孤立主義”傾向:看待自己完美無缺,對待別人吹毛求疵,除了自我欣賞,再難以欣賞任何一個人了,最終成為“孤家寡人”。人人相輕還會讓碎片化、片段化和截面化思維在社會生活中擴散,最終導致團隊成員互相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專門挑對方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進行攻擊,團隊整體能力自然會日漸下降。

心理調節

1、首先不妨向自己最“討厭”的人學習,面對他們時摘下“有色眼鏡”,也不要被憤怒蒙蔽了眼睛,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對方。

2、其次,見人先高看三分,發現其優點之後,再去找尋不足,才能客觀、真實、全面、動態地認識和評價每一個人,同時用這種姿態來反觀自己。

3、最後不妨記住一句話:“持其志勿暴其氣,敏於事而慎於言。”即堅守心中志向,辦事勤勉,說話謹慎,不妄評他人,才能成大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