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主戰場[2015年紀錄片]

東方主戰場[2015年紀錄片]
東方主戰場[2015年紀錄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方主戰場》(英語:The Oriental Battlefield)是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於2015年推出的一部紀錄片,是一部代表國家觀點、國家立場的作品,也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獻禮作品,由閆東導演。該片於2015年8月25日至9月1日在CCTV-1首播,以文獻、影視等形式講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通過對歷史準確生動的解讀,有機地將現實與歷史勾連起來、將微觀與巨觀巧妙結合起來,展現了中國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凸顯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東方主戰場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由中央電視台、軍事科學院政治部等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是一部首次將中國抗日戰爭定位在世界格局中回顧那段歷史的紀錄片。全片共8集,分別是《東方危急》《共赴國難》《浴血堅持》《艱苦卓絕》《同盟抗敵》《民族血脈》《大地堅韌》《正義必勝》。
該片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確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重點項目,首部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史地位及其貢獻的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於2015年8月25號至9月1號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科教頻道播出。該片將聚焦作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的高郵戰役。

製作團隊

導演 閆東
總顧問 黃坤明、蔡赴朝、殷方龍
撰稿 肖峪聲、田義偉
出品人 聶辰席
攝像 趙陽、孫培強
解說 剛強

主題曲 作詞 作曲 領唱 合唱 演奏
民族輝煌 宋小明 童樂弦 孫健 武警文工團合唱團 倫敦交響樂團

播出信息

開播時間 播出平台
2015年8月25日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2015年8月26日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
2015年8月26日 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2015年8月26日 陝西衛視
2015年8月26日 東方衛視

分集劇情

第一集東方危急
圍繞日本法西斯侵略野心的歷史由來與德意法西斯的勾結和軸心國的最終產生,以及“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後果,闡述東方主戰場的由來和形成,表明日本法西斯是發動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急先鋒,是全世界的敵人。在6年的局部抗戰中,中國軍民、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英勇不屈,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殊死抵抗,打響了抵抗法西斯的第一槍。強調中國局部抗戰與即將爆發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聯,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第二集共赴國難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面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拋棄前嫌,積極倡導、建立、形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開闢了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在戰略防禦階段,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日本侵略軍推進迅速,中國人民遭受空前損失的危難局面,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團結禦侮、共赴國難,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一舉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第三集浴血堅持
二戰在歐洲爆發後,日本與德意法西斯國家結成軍事同盟,是全世界共同的敵人。相對於當時歐洲國家的一觸即潰,中國人民則在毛澤東《論持久戰》思想的指導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團結一心,堅持抗戰不投降。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開闢的敵後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極大地支援了處於低迷時期的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第四集艱苦卓絕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特別是在戰略相持階段,這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擔當起歷史重任,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始終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與日本侵略者戰鬥。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頑強抵抗日軍重兵“大掃蕩”,迫使日軍將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其後方戰場,敵後戰場發展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不妥協,使中國這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得以堅持到最後勝利。第五集同盟抗敵
二戰全面展開之後,中、美、蘇、英等反法西斯主要國家聯合起來,結成同盟,積極展開國家間的軍事合作和海外作戰,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並肩打擊德日法西斯。中國戰場成為同盟國在亞洲地區最大的和最重要的戰場。
第六集民族血脈
中國共產黨引領推動抗戰文化發展,激發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統一全國意志、吹響中華民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號角。中國文化志士以文化自覺與自信,堅決反擊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文化侵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團結一致服務抗戰,用筆桿發動民眾抗日、反擊日本“筆部隊”,聯合國際友人向世界傳播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第七集大地堅韌
面對強大的日本軍國主義,全國各民族、各階層、各黨派、各社會團體、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舉國禦侮,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表現出空前的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成為贏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堅強基石。第八集正義必勝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大戰場相繼進入戰略轉折和反攻階段後,中國的抗日戰爭也進入了毛澤東預言的第三階段——戰略反攻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武裝率先向日軍發起了持續不斷地反攻,國民黨軍隊也向日軍發起反攻作戰。中國人民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加上美、蘇對日本法西斯的打擊,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同盟國在東京和南京等地,對日本法西斯罪行進行了審判。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國際新秩序。

幕後製作

海報海報
早在2014年初,《東方主戰場》的學術腳本創作便已展開,軍事科學院學術撰稿組,運用最新研究成果,以全球視野審視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係,把中國抗戰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框架中,探討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內在邏輯,力爭為攝製組提供一個史實、觀點紮實的學術文稿。自首稿出爐後,至本文刊發時,學術腳本經過近10輪修改論證,開過大小研討會數十次,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大題材辦和軍事科學院以及黨史、軍事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分別對學術腳本的結構、邏輯、細節反覆打磨。

總導演閆東透露說,在不斷的修改中,最大的改動莫過於將最初的10集精減至8集,這使得作品會更加緊湊、紮實。而紀錄片的片名確定為《東方主戰場》,也是首次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定位在世界格局中回顧那段歷史。閆東稱,拍攝《東方主戰場》一方面是為了讓全球觀眾清晰了解在當時大背景之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了解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藉此對3500萬名傷亡的先輩們表達最真誠的崇敬和懷念。

2015年1月29日,《東方主戰場》攝製組成立,5月17日,攝製組開始進行拍攝工作。其中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探索·發現》等8個欄目中抽調了8位資深製片主任,分派到《東方主戰場》的8個外拍攝製組;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陝西廣播電視台也抽調了相關人員,進入攝製團隊的編導組、攝像組。導演閆東說,這部紀錄片絕非是簡單的資料堆砌。為了保證《東方主戰場》的原創性特質,導演組決定每一集中都有兩至三處敘事性航拍,有兩至三處敘事性動畫特效,並且每集將採訪大約四至五位戰爭親歷者、老兵和兩至三位國外專家學者。閆東特別表示,此次《東方主戰場》中的採訪設計,突出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決不出現間接人物出場,而學者的出現並不是為一般的場面所描述,而是在歷史事件的節點上完成深度的思考和準確的分析,以近乎苛刻的標準確保該片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權威性,從而為這部國際視野的紀錄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為了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中央電視台還組成了近百人的三維動畫製作團隊,並由倫敦交響樂團90位優秀樂手為《東方主戰場》演奏主題音樂《民族輝煌》。

作品評價

泰國僑領熱議《東方主戰場》

《東方主戰場》海報《東方主戰場》海報
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桂雄評,雖然《東方主戰場》主要講的是歷史,但與現實呼應的很好。這部紀錄片以宏大的國際視角,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局講述中國抗日戰爭,在眾多同題材的影視作品中脫穎而出。李桂雄表示,對於海內外華人來說,今年是回顧抗戰歷史、思考現實問題、展望民族發展的重要節點。《東方主戰場》講述主鏇律,傳言正能量,值得點讚!

泰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總會執行會長吳炳林評,《東方主戰場》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反映歷史的真實性,達到史詩一般的敘事效果,宏大敘事與細節故事結合的很好。同時,這部片子又與當今海內外華人的關注點結合起來,催人思考。我們這個民族怎樣才能避免二次悲劇?怎樣才能真正維護國家和地區和平?怎么進一步培育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這是觀眾在欣賞光影之餘應該思考的問題。

泰國河南總商會會長時磊評,“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自播出以來一直收看,讓我們得以詳細了解那段歷史。這部片子播出恰逢其時,不僅是中國國內朋友重溫歷史的一個好作品,而且對於海外華人華僑也具有重要的欣賞和學習價值。希望海內外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人,多從這樣的歷史素材中了解過去,從而思考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

加拿大華人評《東方主戰場》

曾經擔任加拿大多元文化電視台新聞主播的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會長郭然評,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是一部集史實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生動教科書。郭然評,從藝術上來講,該片充分發揮了紀錄片聲畫結合的優勢,通過極具衝擊力的畫面,歷史和現實時空交錯的對比,加上娓娓道來卻又極具感染力和思辨性的解說詞,讓一部極易流於空洞的歷史紀錄片變得發人深思、引人入勝。高度的藝術性對吸引年輕一代關注該片、了解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加拿大紅楓林傳媒總編谷劍雲女士評,從紀錄片製作技術和內容層面上講,這部紀錄片剪輯準確到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視頻和圖片資料為其奠定了宏大歷史紀錄片的基礎,“但該片不是簡單的資料堆砌和平鋪直敘的文獻羅列,而是用戰爭親歷者以及國外專家學者等重要事件的見證人;不僅描述當時的場面,還做出了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帶領觀眾走到靈魂深處”。

多倫多大學博士研究生韓笑評,這部紀錄片反映了“一段永不凋零的民族記憶”。韓笑說,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日本投降,那14年曾經是我歷史課上最不願意學的痛苦篇章,單薄的文字後面,歷史失去了本應有的溫度,“但觀看完《東方主戰場》,內心無比澎湃和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