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子黃耆

東壩子黃耆

東壩子黃耆,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60-100厘米,具條紋,被白色毛或混有褐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具15-25片小葉,長8-12厘米;葉柄長1-2厘米;托葉離生,三角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7毫米,先端尖,下面被柔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30毫米,寬6-12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總狀花序生多數花。

基本信息

簡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60-100厘米,具條紋,被白色毛或混有褐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具15-25片小葉,長8-12厘米;葉柄長1-2厘米;托葉離生,三角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7毫米,先端尖,下面被柔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30毫米,寬6-12毫米,先端鈍或微凹,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總狀花序生多數花,稍密集,花序軸與總花梗近等長;總花梗長4-8厘米;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3-5毫米,背面被褐色柔毛,早落;花梗長約2毫米,連同花序軸密被褐色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5-6毫米,寬約3毫米,外面被褐色柔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約1毫米;小苞片披針形,長1-2毫米,早落;花冠淡紫色,旗瓣長圓狀卵形,長12-13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明顯的瓣柄,翼瓣較旗瓣略短,瓣片長圓形,基部具長約2毫米的耳,瓣柄細,與瓣片近等長,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較瓣柄稍短;子房狹卵形,具柄,無毛。莢果三角狀錐形,長12-16毫米,先端尖刺狀,果頸與萼筒近等長,假2室;種子2-4枚,腎形,暗褐色,長約4毫米。
產我國西藏(察隅、波密、林芝、米林、亞東、聶拉木)。生於海拔1700-3500米的山坡荒地。模式標本采自米林東壩子。
據記載(植物分類學報18:368.1980)產於我國西藏東南部至南部的波密黃耆A.bomiensisNietP.C.Li,與本種相似,區別是該種的花紫紅色或紅色;莢果先端具尖長喙等。由於編者未見標本,記此以供參考。

東壩子黃耆東壩子黃耆

科學分類

種中文名:東壩子黃耆

種拉丁名:AstragalustumbatsicaMarq.etAiry-Shaw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中文名:黃耆屬

屬拉丁名:Astragalus

國內分布:產我國(察隅,波密,林芝,米林,亞東,聶拉木)。

海拔:1700-3500

中國植物志:42(1):17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