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長壽

杭長壽

杭長壽,出生於1937年12月,196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衛生系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系。原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員、出血熱與蟲媒病毒室主任。主要從事麻疹、乙腦、出血熱有關病原學、流行病學、疫苗研製及出血熱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等研究。

基本信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

出生於1937年12月,1962年上海第一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後與復旦合併)衛生系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系畢業。原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員、出血熱與蟲媒病毒室主任。1987年起承擔國家“863”計畫生物高技術領域“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課題,1996年後轉作95國家醫學科技攻關《流行性出血熱傳代細胞多價純化疫苗研究》專題三單位合作牽頭人、歐共體“中國和歐共體國家漢坦病毒的鑑定”、中國與希臘雙邊合作“新疆出血熱病毒的鑑定”課題中方負責人和五個國家自然科學、衛生部科學基金(漢坦病毒基因分型和新的基因型及新疆出血熱)等課題的負責人。曾任國家新藥評審委員、國家藥典委員和衛生部自然疫源性專家諮詢委員、副主任委員及顧問等。還有兩個雜誌的編委。先後在美國CDC和陸軍傳染病研究所進修和合作工作兩年。2002年底退休回聘至今。
主要從事麻疹、乙腦、出血熱有關病原學、流行病學、疫苗研製及出血熱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等研究,現主要定位在腎綜合徵出血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及伊波拉出血熱等預防和檢測方面的研究。擅長解決病毒病原、診斷、免疫及病毒基因克隆、分析和表達,最終的研究方向是上述疾病的檢測、診斷、預防和控制,特別是系列出血熱疫苗研製。
杭長壽於1976年6月開始研究流行性出血熱,11月因故而得了嚴重的出血熱,從此更增加了分離出出血熱病毒的信心和決心。經過艱難曲折,與同事們共同奮鬥,終於於1981年底分離出我國第一株姬鼠型出血熱病毒,同時在世界上第一次證實褐家鼠中攜帶有家鼠型病毒並將其分離。兩株病毒分別在二倍體細胞和正常動物細胞傳代適應,為滅活疫苗研製打下堅實基礎。此後的二十餘年中先後研製成功了單價地鼠腎細胞滅活疫苗、雙價地鼠腎細胞滅活疫苗、雙價地鼠腎純化疫苗和雙價Vero細胞純化疫苗。有些獲得新藥證書、文號和國家專利。基因工程疫苗也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實現了老百姓“打一針可以不得出血熱”的期盼。
為我國病毒病的預防和控制,特別是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和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甲等(或1等)等4項,乙等(或2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3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1等獎1項、3等獎1項及省市級(包括預醫科院)成果6項,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由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授予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和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發表論文140餘篇;代表性著作有《蟲媒病毒》、《砂粒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