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

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

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上海經濟區的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境內,以打造環杭州灣產業帶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是蕭山開發區發展的新空間和主要平台。

基本信息

開發區地理位置

開發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上海

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實景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實景
經濟區的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境內,和濱江區緊緊相連。和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遙相呼應,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
開發區緊依蕭山城區,滬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區而過,距上海、寧波港口各150公里,距浙贛、杭甬鐵路幹線蕭山火車站僅3公里,離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0公里,到杭州城區中心僅15分鐘車程。
開發區地理位置開發區地理位置

開發區環境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設施配套齊全,投資環境良好。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環境立區和高起點、高標準要求,開發區配套功能不斷完所需基礎配套"七通一平"條件,引進和建設了一批學校、醫院、商場、影院等公共生活配套設施。區內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
2006年10月開發區在原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的基礎上,通過了ISO14001環境體系的複審認證,目前正在爭創ISO14000國際示範區和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由於蕭山開發區良好的投資環境,自2003年以來蕭山連續多年被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的《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評為大陸"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第一名。

開發區產業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杭州江東工業園區、蕭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兩個省級開發區及國家級杭州軟體產業基地蕭山擴展區塊。其中,江東工業園區將以打造環杭州灣產業帶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是蕭山開發區發展的新空間和主要平台,目前該園區已成功建有浙江數控裝備製造業基地、杭州汽車產業園。同時,開發區內還成功建設了高新園區創業中心、日本靜岡工業團地、台灣機械工業城、中國(杭州)女裝產業園,為提升產業結構,聚集產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發區規劃開發區規劃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視項目為生命,招商引資成果不斷擴大。截止2007年12月,累計批准進區企業750家,其中,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450餘家外資企業進區落戶,吸收外資總投資達49億美元,契約外資26.5億美元,註冊資本30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150個。美國的通用電氣、瑞典的愛立信、瑞士的奧伯尼、義大利的菲亞特、德國的采埃孚、日本的丸紅、伊藤忠、愛信精機、山葉和台灣的中華化纖、友嘉機械、力山集團及中國重汽、娃哈哈、青年汽車、吉奧汽車、漢帛國際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進區投資,形成了以電子通訊、汽車及零部件、精密機械、醫療食品、紡織服裝、建材化工等支柱產業。

開發區政策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代表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全面行使開發區的行政管理職能,對項目審批、工商登記、工程建設、職工招聘等實行一條龍服務,手續簡便,辦事高效。區內還設有海關、商檢、金融、保險等服務機構。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頒布的《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為投資者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開發區實行國家關於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的有關政策,享有各方面的優惠。

開發區城市介紹

蕭山

蕭山地處錢塘江南岸,為杭州南大門,東接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全區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人口115.74萬,轄有22個建制鎮,4個街道。

杭州市蕭山杭州市蕭山
蕭山歷史悠久,境內的“跨湖橋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建縣,始稱余暨,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現名,一直沿用至今。經國務院批准,1988年撤縣設市,2001年3月撤市設區。
蕭山地形以平原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地處浙江南北要衝,臨江近海,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錢塘江上6座大橋飛架南北。浙贛、蕭甬鐵路、滬杭甬高速公路、104國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浙東運河和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也在境內匯流,我國東部地區大型現代化航空港——杭州蕭山機場2004年航空旅客傳送量315.5萬人次。
蕭山經濟發達,初步建立起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政府規範協調的市場經濟體系。現擁有12000餘家工業企業,企業運營機制靈活,形成了輕紡印染、機械汽配、羽絨服裝、新型建材、精細化工、電子電器等支柱產業,有中國紡織生產基地、世界羽絨之都、中國鋼結構之鄉之稱。農業結構較為最佳化,都市型農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花卉苗木、畜牧、水產、蔬菜、茶果五大特色主導產業,被稱為中國花木之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已建成城鄉集貿市場和各類專業市場125個,中國國際(蕭山)錢江觀潮節享譽海內外,蕭山逐漸成為一方觀潮勝地、休閒天堂。蕭山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地區,擁有國家級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杭州江東工業園區是蕭山對外開放和吸收外資的視窗和龍頭,也是浙江省日本、台灣投資最密集區之一。
蕭山實力強勁,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842.86億元,實現財政總投入111.5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155億元,經濟綜合實力列浙江省縣(市區)第一位。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連續四年在全國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均列第7位,2003年和2004年連續被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評為“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第一名。

杭州

杭州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浙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面積16596平方公里,轄上城、下城、江乾、拱墅、西湖、濱江、蕭山、餘杭8個區,建德、富陽、臨安3個縣級市,桐廬、淳安2個縣,人口660.45萬。“錢塘自古繁華”,杭州是中國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又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
杭州地處東南沿海的長江三角洲南翼,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平均森林覆蓋率為 62.8%,氣候宜人。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資源,西湖是杭州城的標誌性景觀,是杭州市的象徵。西湖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成為中國東南部風景名勝薈萃之地。
杭州經濟發達,實力雄厚,具有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杭州經濟和社會得到快速發展。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4103.89億元,財政收入788.4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49元。
跨入新世紀以來,杭州市確立了“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發展戰略,城市的空間布局將從以西湖為核心轉向以錢塘江為軸線的多組團式布局,城市部分產業和人口將逐步東移,形成城市東部投資、開發新熱點,推進杭州新一輪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