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歷史

新街鎮 坎山鎮 黨山鎮

蕭山歷史沿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會稽郡,蕭山屬會稽郡地。西漢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間,始建縣,名余暨,屬會稽郡。“余”為越語,越人稱鹽為“余”,因當時蕭山產鹽,又臨暨浦,所以稱“余暨”。屬會稽郡。
漢末童謠:“天子當興東南三餘(指餘姚、餘杭、余暨)之間”。所以孫權在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改余暨縣為永興縣。屬會稽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並永興入會稽縣,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復置永興縣。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永興為蕭山,因縣治西部有蕭山而得名。作為山名的蕭山,早在《漢書·地理志》余暨縣名之下已有記載,其來歷是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率剩下兵卒停留於此,四顧蕭然,故稱此山為蕭然山,亦名蕭山。
1949年5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蕭山,為省直屬縣。1949年6月底,劃歸紹興專區。1952年起,復為省直屬縣。1957年劃歸寧波專區。1959年改屬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蕭山縣,設立蕭山市(縣級)。1988年1月1日,正式掛牌。
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2001年2月2日國函[2001]13號),撤銷蕭山市,設立杭州市蕭山區(2001年3月9日浙政發[2001]12號通知)。3月25日,蕭山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杭州市蕭山區正式宣告成立。
2000年,蕭山市轄24個鎮、7個鄉。總人口1233348人,各鄉鎮人口:城廂鎮256042樓塔鎮22889河上鎮25643戴村鎮24016浦陽鎮28560進化鎮31621臨浦鎮54117義橋鎮20417所前鎮22558衙前鎮33285聞堰鎮25984寧圍鎮76124新街鎮58084坎山鎮48496瓜瀝鎮69564黨山鎮44143益農鎮41723靖江鎮33812南陽鎮36254義盛鎮30637河莊鎮43254黨灣鎮37744新灣鎮20743頭蓬鎮23520新塘鄉19138來蘇鄉15211石岩鄉12912許賢鄉24560雲石鄉9731歡潭鄉10851前進鄉9917蕭山東片農場虛擬鎮3418蕭山西片農場虛擬鎮13152蕭山圍墾區虛擬鄉5228(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7月24日,浙政函[2001]141號批覆同意杭州市蕭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義盛鎮建制,與頭蓬鎮合併。頭蓬鎮轄25村、2居,駐蜜蜂村(原址)。撤銷雲石鄉建制,併入戴村鎮。戴村鎮轄51村、1居,駐後鄭村(原址)。撤銷許賢鄉建制,併入義橋鎮。義橋鎮轄50村、5居,駐東方路(原址)。撤銷歡潭鄉建制,併入進化鎮。進化鎮轄55村,駐上盈湖畈(原址)。撤銷前進鄉建制,併入新灣鎮。新灣鎮轄25村、1居,駐盛綾路(原址)。撤銷來蘇鄉建制,併入所前鎮。所前鎮轄38村、1居,駐塘下金村(原來蘇鄉址)。撤銷城廂鎮、石岩鄉、新塘鄉建制,改由蕭山區政府直轄並調整設立若干街道。
2001年7月25日,杭政發[2001]158號批覆:設立蕭山區城廂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城廂鎮西部69居、3村,駐文化路138號。設立蕭山區北乾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城廂鎮北部14居、9村,駐俞家潭。設立蕭山區蜀山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城廂鎮南部和原石岩鄉2居、32村,駐魯公橋村。設立蕭山區新塘街道辦事處,管理原城廂鎮東部和原新塘鄉7居、37村,駐塘里陳村。
2001年,由原有的31個鎮鄉調整為22個鎮、4個街道。調整後,蕭山區轄4個街道、22個鎮,155個居民區、739個行政村。
2002年,蕭山區轄4個街道、22個鎮,155個居民區、739個行政村。
2003年,蕭山區北乾街道新建廣德社區。新塘街道新建匯宇社區。坎山鎮撤銷一村居民區,新建塘上社區;撤銷振興、二村居民區,新建振興社區;撤銷三村、四村、五村居民區,新建下街社區;撤銷新涼亭居民區,新建新涼亭社區。
2003年底,蕭山區轄4個街道(城廂、北乾、蜀山、新塘)、22個鎮(樓塔、河上、戴村、義橋、所前、浦陽、進化、臨浦、新街、寧圍、聞堰、衙前、瓜瀝、黨山、坎山、益農、黨灣、新灣、義蓬、靖江、南陽、河莊),60個社區、31個居民區、739個行政村。
2004年,撤銷:河上鎮河上居民區,聞堰鎮聞堰居民區,黨灣鎮黨灣居民區,靖江鎮小石橋、安瀾橋居民區,寧圍鎮寧圍居民區,黨山鎮黨山居民區,樓塔鎮樓塔居民區,戴村鎮中心居民區,河莊鎮河莊居民區,衙前鎮衙前居民區,義蓬鎮義盛居民區、頭蓬居民區,新灣鎮新灣居民區,所前鎮所前居民區,南陽鎮南陽居民區、赭山居民區,新街鎮新街居民區、長山居民區。新建:河上鎮長春社區;聞堰鎮三江社區;黨灣鎮衛東橋社區;靖江鎮小石橋社區安瀾橋社區;寧圍鎮振寧社區;黨山鎮南大房社區;樓塔鎮仙岩社區;戴村鎮中心社區;河莊鎮城隍廟社區;衙前鎮畢公橋社區;義蓬鎮義盛社區、頭蓬社區;新灣鎮新北橋社區;所前鎮天樂社區;南陽鎮南陽社區、赭山社區;新街鎮花城社區長山社區
2004年底,蕭山區轄4個街道、22個鎮,79個社區、12個居民區、739個行政村。
 蕭山版圖變更
關於蕭山縣境範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諸南宋《嘉泰會稽志》,當時全境東西寬62里,南北長90里。東至山陰縣界50里,以西小江中流為界,自界至山陰縣53里;西至臨安府錢塘縣界23里,以浙江中流為界,自界至錢塘縣30里;南至諸暨縣界60里,以勞嶺為界,自界至諸暨縣65里;北至臨安府錢塘縣界35里,以浙江中流為界,自界至縣47里。東南到山陰縣界51里,西南到臨安府錢塘縣48里,東北到山陰縣界49里,西北到臨安府錢塘縣界15里。這一境域經元、明直至清中葉,縣境範圍,無重大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蕭山與紹興、諸暨兩縣相鄰的部分地域,在行政區劃上有幾次變動。1950年10月,紹興縣進化區所屬青化、進化、城山等15個鄉及臨浦鎮原屬紹興縣部分劃歸蕭山縣。蕭山縣錢清鎮劃歸紹興縣。
1956年2月,紹興縣安昌區所屬東灣、夾灶、塘北等11個鄉劃歸蕭山縣,蕭山縣進化區的蓮東、蓮西、夏履3個鄉劃歸紹興縣;蕭山縣河上區的安山、桃源、徑游3個鄉和尖山鄉的謝家、新河口2村劃歸諸暨(1957年3月又劃歸蕭山);諸暨縣岳駐鄉的小山頭、方山前、蘭頭角、岳駐4村和莫家的半個村劃歸蕭山縣。
由於圍墾,縣境面積有了擴大。蕭山圍墾,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經歷年築堤圍圈、開發建設的錢塘江畔的新土地。其北、東、西三面瀕臨錢塘江,南接南沙大堤。經多次大小規模不同的圍墾,至2000年底,蕭山圍墾面積達52.62萬畝。1996年,經省政府批准,從5月1日起,當時的蕭山市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劃給杭州市西湖區(後單獨建為濱江區)。5月24日,西興鎮的東湖、杜湖、湖頭陳三村仍歸蕭山市,屬城廂鎮。區劃調整前,蕭山市地域面積為1492.26平方公里,三鎮劃出面積為72.0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4.8%,調整後全市實有地域面積為1420.22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