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侁

李開侁(1871—1929),字英生,號潁陳、隱塵。黃岡李塘塍灣(今屬新洲)人。官宦世家,父培源曾任四川內江知縣。李6歲喪父,家道中落。1890年,歲試優等,為廩膳生。1897年為拔貢,以直隸州判用,充任雲南藩司李經羲記室。不久,任布政司經歷,內掌記室,外掌財糧,深為李所賞識。李任貴州巡撫,廣西巡撫時,聘其為總文案。張鳴歧任廣西巡撫時,李為籌備憲政,改練新軍十分得力。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1910年升任梧州知府,與廣西提督陸榮廷交情甚厚。1911年,升太平,思順道道員,兼龍州關監督,對邊關防務督察甚勤,內外相安無事。武昌起義後即趕赴南寧,促陸宣布獨立,並為陸協理民政。1912年返龍州關任監督兼邊防督辦。次年7月,受陸軍少將銜,任廣東都督府參謀長,旋升任廣東民政長。後改任巡按使,時兩廣都督龍濟光與陸榮廷常有摩擦,李竭力為之調停。

1914年6月,辭廣東巡按使職,就任參政院參政。1916年,被聘為黎元洪大總統府秘書長,後任都護使、駐庫倫辦事大員。鑒於兩廣多事,遂懇辭諸職,重返粵桂,為和平統一奔走。1918年曾奉佛受戒。1920年任湖北自治籌備處長。次年,任湖北工賑局督辦,監修王家營大堤。1922年任湖北,陝西查勘禁菸大員,同年創修黃岡堵龍堤。1923年隱退,精研佛經,於武昌,漢口創辦佛教會,在廬山設大林寺道場,修檐葡精舍,築竹林精舍於記圮河;建經堂於陽邏、團風。並創修鵝公頸閘、安仁湖堤,維修沿江大堤。李精於書法,時人譽為“博涉漢魏六朝,楷書似吳興,行書似北海”。晚年居上海,間或以賣字謀生。1929年5月22日病卒於漢口寓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