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莉

李長莉,1958年生,女,河北省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 學歷

1978年2月-1982年2月,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2年2月-1984年12月,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

1986年2月-1989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中國近代史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2、工作經歷

1984年12月-1986年2月,在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任教。

1989年3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3、海外研究和訪問經歷  

1993年4月 赴日本東京、京都等地訪問一個月。  

1995年12月-1996年12月 日本東京大學、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

1999年11月 應邀赴韓國參加“東亞歷史研究會”年會。

2000年1月-2001年1月 日本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0年3月 應邀赴香港、澳門大學訪問。

2002年2月-4月 赴法國里昂東亞學院客座研究兩個月。

2004年11月,應邀赴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短期訪問。

2005年5月-6月,應邀赴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講學40天。

研究方向成就

1、研究專長:中國近代社會史、文化史、中日近代文化比較與交流。

2、獲獎情況:

(1)論文《晚清社會風習與近代觀念的演生》(載《社會學研究》1993年6期,《新華 文摘》1994年3期轉載)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論文獎。 (2)著作《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與第二、三卷一起2000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三等獎。

(3)論文《晚清對西學的兩種誤讀》(載《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2002年被評為《江蘇社會科學》十年來優秀論文獎。

(4)專著《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獲獎:

[1]2004年12月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

[2]獲第18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2001-2002年度)。

[3]獲天津市第七屆(2001-2002年度)優秀圖書一等獎。

[4]獲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2001-2002年度科研成果優秀獎。

目前承擔課題

(1)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耿雲志、劉志琴主持“中國近代文化轉型”子課題“近代中國人生活方式與文化轉型”。(2000年-2006年)

(2)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近代社會生活與觀念變遷”(2003年-2007年)

(3)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農村社會文化的近代轉型”(2005年-2008年)

[論著目錄]

一、著作:

1、《先覺者的悲劇──洋務知識分子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3年。

2、《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一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清代全史》第七卷(合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

4、《中國現代化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論文:

1、李鴻章與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南開史學》1983年第2期。

2、天津洋務運動與甲午中日戰爭 《天津史志》1986年第1期。

3、晚清同文三館對人材的培養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4、洋務事業中第一代新式知識人才群的形成 《史學月刊》1987年第4期。

5、洋務知識分子:社會孤立性及其歷史命運 《知識分子》1989年第1期。

6、論洋務知識分子的歷史地位 《南京社會科學》1991年第6期。

7、社會文化史:歷史研究的新角度 《社會問題的歷史考察》成都出版社1992年。

8、晚清社會風習與近代觀念的演生《社會學研究》1993年第6期,《新華文摘》1994年第3期轉載。

9、一百年前一個日本人眼裡的中國商人傳統《光明日報》1994年8月15日。

10、社會風尚與民間生活倫理 《東方》1994年第6期。

11、十九世紀中葉上海租界社會風尚與民間生活倫理 《學術月刊》1995年第3期。

12、中日民間倫理與近代化之比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5年第6期。收入羅榮渠主編《東亞現代化:新模式與新經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13、中日前近代民間學問觀之比較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人文科學》第2號(1997年3月)。

14、徐壽、徐建寅父子所代表的科學傳統 《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

15、略論晚清時期社會轉型與民間倫理 《光明日報》1999年4月9日。

16、文化的選擇性與文化融合 《思想戰線》1999年第6期。

17、晚清對西學的兩種誤讀 《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收入《江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精選》(1990-2001年)江蘇社會科學雜誌社2002年。

18、晚清士人趨利之風與立身觀念的演變 收入唐力行主編《家庭·社區·大眾心態變遷》(論文集)黃山書社1999年10月。

19、晚清士風與義利觀念的變動 《河北學刊》2000年第1期。

20、維新運動前士人立身觀念的演變 收入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21、新中國五十年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日本學術刊物《近鄰》2000年12月號。

22、90年代知識狀況簡論 《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2期。

23、從“楊月樓案”看晚清社會倫理觀念的變動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4、晚清士人趨利之風與觀念的演變 收入薛君度、劉志琴主編《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觀念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25、中日前近代民間學問觀的差異——兼論中日引進西學的不同態度 《南開學報》2002年第1期。

26、家庭夫婦倫理近代變遷的民間基礎 《福建論壇》2002年5期。

27、上海社會生活史的典型意義 《史林》2002年4期。

28、關注民眾觀念世界 《光明日報》2003年1月14日

29、重建現代倫理,兼談誦讀工程 《中國教育報》2003年7月21日

30、社會文化史的興起,《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31、The Rise of Socio-Cultural History in China. BERLINER CHINA-HEFTE 24 Mai 2003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與歷史》2003年)。

32、公私領域及私觀念的近代演變——以晚清上海為例 收入劉澤華主編論文集《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3、傳統倫理與家庭倫理的現代化 《儒學研究》論文專輯,山東《中國儒學年鑑》社2003年。

34、從生活方式看上海的觀念形成 《社會科學報》(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2月19日

35、梁啓超論新民德與國民生計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3期。

36、以上海為例看晚清時期社會生活方式及觀念的變遷 《史學月刊》2004年5期。

37、生活方式與近代倫理變遷 唐力行主編:《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2004年。

38、從晚清上海看女性家庭角色的近代變遷,張國剛主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三聯書店2004年4月。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