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蘭[革命烈士]

李金蘭(1914-1989),福建省莆田市西天尾鎮龍山村人。她從小家貧,送給溪安村張孝文家當童養媳。20歲與張坤結婚,靠租種佃田維持生計,過著忍飢挨凍的窮日子。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金蘭,她從小家貧,送給溪安村張孝文家當童養媳。20歲與張坤結婚,靠租種佃田維持生計,過著忍飢挨凍的窮日子。自1935年她丈夫張坤參加地下革命後,她家就成為地下聯絡站。自此,她就挑起接待重擔。王於潔、蘇華、黃國璋等一批領導、志士,常在她家聚會,研究工作,她一直為他們站崗放哨,一直熱情招待,長期無私地提供膳宿。到過她家的同志都稱讚說:“阿蘭不但是張坤的賢內助,也是地下工作的好後勤。”

她在同志們的影響和引導下,逐漸懂得了革命道理,懂得了婦女要解放,唯有跟共產黨鬧革命。由此迫切要求參加革命。1938年3月黃國璋介紹她脫產參加地下工作。自此她踏上了長期艱苦的革命道路。

人生經歷

在白色恐怖年代,地下黨活動都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執行聯絡任務時,她一次次冒著危險,不辭辛苦,晝伏夜行,爬山過嶺,把工作做好,她一次次想出各種辦法,勇敢機智地同敵人周旋,出色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任務。1938到1940年,她曾以挑賣花生油為掩護到忠門、下塘、東嶠、珠江等地深入到民眾中去宣傳抗日救國,組織抗日農會、婦女會,開展三抗(抗丁、抗征、抗稅),並籌糧籌款支持游擊隊抗日。1941年,她又以賣甘蔗為名到江口、橋頭建立地下秘密聯絡站。1943年至1945年曾多次喬裝孕婦、乞丐等躲過敵人一個又一個關卡到平海、湄洲、烏丘等島嶼把情報送給由張伯庭、翁鴻堂、張坤率領的埋伏在偽軍中,隱蔽在敵人心臟堅持在海上鬥爭的閩中抗日游擊隊。她與陳嚇蘭(平海人)、方嚇玉、方清治姐妹(常太人)等一批女地下交通員建立了一條自陸地至海島的秘密地下航線,為海上游擊隊在抗日反頑的艱苦鬥爭中多次獲勝作了貢獻。

抗戰時期,閩中地下黨與日、偽、頑鬥爭更激烈,活動經費也更困難,金蘭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與張坤商量於1938年11月把家中賴以生存的田地賣掉2畝,換來240元銀元,全交給地下黨使用;1944年,金蘭夫婦又毅然再次賣掉家裡僅有的2畝田地,支持地下黨。又不多久,當她得知山里游擊隊在與日本鬼子打仗,嚴重缺糧時,又毫不猶豫地把租進的5分公田轉租給別人耕耘,換來10擔穀子全交給游擊隊。金蘭為支持革命,不顧全家忍飢挨餓竟三次出賣田地的無私奉獻精神,感人至深!

1944年2月28日,黃國璋奉命率領康金樹、張作舟等15位智勇雙全的老游擊健兒從永泰縣青溪省委機關下山,到達離涵江不遠的西天尾溪安村張坤家隱蔽待命。經兩天準備,於第二天下午四時許出發至涵江保尾,僅用半小時奇襲了交通銀行,繳獲了鈔票470多萬元,黃金20兩。這次行動所得,解決了省委、特委機關生存的大問題,為發展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次戰鬥,李金蘭夫婦雖沒有直接參加,但也出了大力。在她家隱蔽兩天,一邊要站崗放哨,保證安全,一邊要負責膳宿,保證吃飽睡足。當隊員奇襲回來時,金蘭不顧危險至埭里村迎接他們,連夜帶到附近垞兜村黃阿柏革命民眾家,由嚇柏帶游擊隊乘天黑走山間小路平安到達省委機關駐地。

1945年初,由於鬥爭形勢緊張,金蘭夫婦日夜為革命奔波,家裡三個幼兒沒人照顧,金蘭不得不忍痛把第2個幼兒張國榮送給鄰村顧某當養子。不久,即農曆3月23日,金蘭回家看望孩子,一偽甲長告密,被捕坐牢。顧家怕受株連,就起毒心,把幼兒活活捏死在搖籃里。8月份,日本投降。經地下黨營救,金蘭等一批地下工作者9月5日被釋放回家。她到家方知幼兒國榮被害,悲痛不已。同時又看到才3歲的第一個男孩張文斌因病餓交加,無人照顧,死在家裡。接連失去兩個心愛寶貝,她萬分悲痛,加上小女兒金英和丈夫張坤也不知下落。面對殘酷現實,她更加痛恨敵人。她忍著失去2個幼子的莫大悲痛,擦乾了眼淚,外出尋找張坤和小女,尋找黨組織。她下更大決心,不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不推翻舊社會決不罷休。

1947年,閩中黨組織決定緊急動員發動游擊戰爭,因此革命經費更加困難,金蘭得悉後即與張坤商量,毅然決定賣女兒支持革命。7月,把才10歲心愛的大女兒張金英交給黃國璋帶至安溪,賣給一家地主當丫頭,換來300元現鈔,全交給地下黨使用。不久,她又把才生下不久的第三個兒子張金庭交給康金樹、林汝梁抱送給仙遊一戶人家,換了3百斤穀子營救正在敵人監牢里受盡摧殘的地下黨黨員楊國粘同志。1948年11月,她正在分娩,得知地下黨需一筆款營救正在敵人牢獄裡受嚴刑酷打的莆田縣縣委委員時,就再次痛下決心,把還沒有看夠親夠的嬰兒張俊仁賣給黃石鎮橫塘村,把所得的650元現金全交給康金樹,在她的極力支持下,文善同志被營救出獄。金蘭同志三次賣掉親生骨肉,支持革命,拯救同志,她忠於黨忠於革命的崇高品質,可歌可泣,值得歌頌。

為了進一步鼓舞鬥爭士氣,消除民眾對地方惡霸和國民黨特務的恐懼心理,莆田縣工委決定成立“人民除暴隊”,開展除惡鬥爭。金蘭不顧自己懷孕在身,堅決要求參加。當時共除暴十多次,她大都參加。每次她都勇敢地背著槍,冒著生命危險,同隊員們一道衝鋒陷陣,跟丈夫張坤一起並肩作戰,搗毀敵據點,鎮壓惡魔,從不退縮,表現了莆田革命婦女的英豪氣概,博得眾人讚揚,稱她是“莆田的花木蘭”。現略舉數例。

1948年9月,金蘭參加了康金樹、林汝梁、張坤帶領的除暴隊到莆田縣萩蘆鎮壓殺害前中共莆田縣委書記楊杞松的兇犯之一、梅洋鄉鄉長曾喜盛;1949年1月,到涵江鎮壓叛徒特務傅韻簧(傅中彈後逃脫,至解放後伏法);1949年3月6日,參加奇襲閩中重鎮———涵江鎮公所,一舉繳槍25支。此舉給國民黨地方政權以沉重打擊,同時受到閩浙贛省委的表彰,贊是“創造性的勝利典型”;1949年5月15日,她又參加了張坤率領的除暴隊,化裝襲擊設在城內中山堂的莆田縣偽團部,奪取哨兵步槍;第二天即5月16日又參加了智襲常太鄉公所,繳獲步槍15支、短槍2支、子彈數百發,並搗毀敵碉堡2座,大快人心;第4天,即5月19日,再次參加智取攻打江口偽鎮公所,繳槍9支;6月,她還和游擊隊員一道,到仙遊縣郭溪重嶺開展經濟鬥爭,繳獲了一大批物資,及時有力地支持了在山區堅持作戰的游擊隊。

金蘭同志,大家都親切地稱她“張坤蘭”,很少叫她原名。由於她和丈夫張坤一起參加地下革命,跟張坤一樣勇敢、堅強、無私、無畏而獲得此名。她丈夫張坤(1917—1977)是閩中著名的地下革命者,1935年就由其叔張霖(又名張作舟,早期共產黨員,夫妻均在解放前犧牲)介紹參加革命。曾任中共莆田縣工委委員、莆田縣人民游擊隊隊長、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莆田大隊長,率隊轉戰在莆陽大地上,隊伍發展到5百多人。1949年8月21日,帶部隊進荔城接收縣政府。建國後,歷任莆田縣公安局長、中共莆田縣委委員、副縣長等職。

建國後,李金蘭仍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忠心耿耿為人民服務。曾歷任區婦聯主任、梧塘、黃石、城關供電所黨支部正副書記等職。1969年她光榮離休,1989年,她離開了人間,終年75歲。她是一位令後人永遠懷念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