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賜凡烈士

李賜凡烈士,原名嗣凡,號漢親。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親友的資助下,1923年進入宜章縣立閣邑高小就讀,兩年後升入國中。在校學習期間,是宜章青年勵進會骨幹之一,還擔任過縣城學生聯合會主席。

原名嗣凡,號漢親。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親友的資助下,1923年進入宜章縣立閣邑高小就讀,兩年後升入國中。在校學習期間,是宜章青年勵進會骨幹之一,還擔任過縣城學生聯合會主席。1926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回到家鄉任國小教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宜章縣鷓鴣坪支部書記。1928年1月,帶領當地赤衛隊員參加湘南暴動,並率隊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獨立營。4月中旬,同肖克帶領獨立營到資興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合。獨立營改編為紅四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後,被任命為二十九團教導隊黨代表。5月,調任二十九團少共團委書記。1929年初,擔任紅四軍二十八團一連黨代表。在瑞金大柏地伏擊戰鬥,率領戰士誘敵進入伏擊圈,然後協同紅四軍其他部隊,俘敵團長以下800多人。同年3月,任紅四軍第一縱隊黨代表,與支隊長王良率部參加了攻克瑞金、於都、興國、會昌等戰鬥。4月底,當部隊攻打寧都未克時,親自帶領一個連頂著濕棉被率先登上城頭,攻入城內。同年12月28日,出席在福建上杭召開的古田會議。1930年6月,被任命為紅四軍第一縱隊政委。同年秋,任紅四軍第十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底,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崗戰鬥中,與師長王良率部搶占了龍崗西北高地,協同友鄰部隊,全殲敵十八師9000多人,並活捉國民黨軍前敵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1931年秋,先後任紅四軍第十師師長和第十二師政委。1932年4月,在進攻漳州戰鬥中,胳臂負傷,仍堅持指揮部隊橫掃殘敵,攻占漳州。同年底,調任第十師師長。1933年1月,在楓林鋪戰鬥中,兩腳被炮彈炸成重傷,被送到紅軍後方醫院做了左腳切除手術,並裝了假肢。傷愈後,被派往江西軍區任武裝力量動員部主任。同年6月,調任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省少共隊黨代表。1934年1月,赴瑞金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秋,中共紅軍主力長征前夕,被任命為江西軍區司令員,並奉命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曾參與組建江西省軍政委員會,並領導地方武裝和人民民眾,牽制敵人,掩護紅軍主力轉移。後轉移到東固、麻田、小布一帶堅持游擊戰爭。年底,被敵圍困在寧都的源頭地區。突圍中,部隊被打散,右腳又被打傷,由妻子及兩個警衛員護送到小布陂下村一個岩洞裡隱蔽。1935年1月,被搜山的敵兵發現,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