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中

李育中(1911~2013.06.28),男,祖籍廣東省新會縣(今江門市新會區),1911年1月出生於澳門。中國民主同盟會盟員,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原資深教授,中國大陸是最早譯介海明威、卡夫卡、馬雅可夫斯基、薩特、畢卡索等名家作品的學者之一,著有學術著作、詩集、戰史等多種。2007年,入選“當代嶺南文化名人”。2013年6月28日凌晨5時30分,李育中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中國廣州逝世,享年103歲。

基本信息

1.福州烏山畫院畫師兼副秘書長

李育中,字跡,號壺中人子。1918年生於福建長樂。祖籍河北大興。1938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師從查煙谷、馬萬里、劉海粟、潘天壽諸名家。福州烏山畫院畫師兼副秘書長,福州中山書畫社副理事長,福建美術家協會會員。從事教育工作50餘年,為中學高級教師。幼年酷愛繪事,隨父李嘿習國畫山水,遠承北宋之精粹。近年復得潘主蘭名家指點,不斷研習,刻苦創作,常人名山大川體驗生活,日有創新。擅國畫山水,兼長指墨畫。作品曾參加全國第六屆美展、台灣大陸60名現代名家畫展等全國、省及海外展出10多次。作品《群山巍巍》、《玉女英姿》、《慢亭飛泉》等在畫刊發表,並被收藏。有多篇論文發表。亦工書法。傳略輯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和《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2.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簡介

李育中,祖籍廣東新會,1911年出生於香港。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大學畢業後歷任廣東省立藝專、廣州市立藝專、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魯迅研究學會顧問。
從青年時代起,就活躍於香港、廣東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學和新聞界。作為一位文學家,他主編過《抗戰大學》、《文藝新地》等雜誌,並擔任《中國詩壇》編委與主編。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他在夏衍主編的《救亡日報》(廣州時期)擔任社評審員,並以《大剛報》戰地記者的身份,隨軍採訪中國赴緬甸遠征軍,同時兼任杜聿明軍長的英文秘書。他出版的《緬甸遠征記》,是我國最早記錄遠征軍戰史的報告文學之一。
解放後,李育中來到華南師範大學任教。他憑藉紮實的功底,可以兼教中文、美術和英文,被譽為“華師一寶”。不僅如此,他的一生還記載著多個第一:第一個翻譯海明威小說《訣別武器》(又名:《永別了,武器》);“文革”後第一個翻譯卡夫卡作品;他也是最早把喬伊斯、薩特介紹到中國的翻譯家之一。
曾經用筆名給一個時尚雜誌《香港風情》寫了7年多專欄,專門寫香港的流行詞語,每篇一條,六七百字。
2007年入選“當代嶺南文化名人”。

作品

廣東新會人。民盟成員。大學畢業後歷任廣東省立藝專、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廣東魯迅研究學會顧問。192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凱旋的拱門》,報告文學集《緬甸遠征記》,專著《嶺南現代文學史》(合作),譯著長篇小說《訣別武器》、《拿破崙之死》,劇本《伴父生涯》

3.廣東監獄管理局

廣東監獄管理局幹部,檔案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