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紐斯

李紐斯那時是個不知名的“小人物”,當他的名字(Linus)逐漸流傳開來的時候,人們甚至不知道它的讀音。有人讀作“李納斯”,也有人譯作“里奴斯”。國外一個網站還專門就這一問題作過解釋:Linus源於瑞典語(他的母語),如果你是講英語, Linus 可以發音為/lie'nus/ (長 i) 或 /li'nus/(短i)。中文諧音“你牛死”,真是“牛”死了!

終極“黑客” ——少年李紐斯

狡猾的微軟

從打開電腦的那一刻開始,微軟的“視窗”就牢牢地控制了你的一切。那“藍天”,那“白雲”似乎就是全世界電腦用戶們“預裝好了的命運”。要瞭望數字世界,要到賽伯空間去遨遊,誰也無法繞過這個視窗,舍此別無他途。狡猾的比爾·蓋茨又偏偏把微軟視窗做成一種連環扣式的產品,如果你買了第一個,你就必須買下一個、再下一個。用戶們就像上了鉤的魚,不停地為微軟“創造財富”,而微軟卻從不製造用戶不用再掏錢的“終極產品”。

美國法務部的控告和法院的判決書都沒能讓微軟中止壟斷的企圖,可就有這么一個人,他和他業餘創作的軟體,以及蘊含在軟體中倡導“自由”的思想,使比爾·蓋茨如坐針氈,寢食難安。他就是被西方媒體稱為“終極黑客”的李紐斯·托瓦斯(Linus Torvalds)。他是當代最令人矚目的“少年英雄”,成名那一年僅僅21歲。

Linux的誕生

1991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李紐斯正在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因不滿意學校伺服器UNIX作業系統一次只能接待16個人聯網,便把自己過去寫的程式進行改進後裝在機器上。第二年,他孤軍奮戰完成了譽滿全球的作業系統“Linux”—— 一個結合自己名字和UNIX的軟體,雖然當時還很不完善。和所有的“黑客”一樣,李紐斯追求的目標是創造簡潔優雅的程式,乾淨而無冗餘的代碼,或是超一流的程式,以此贏得同行們的尊敬和推崇。李紐斯做到了這一切,他不但重新定義出一流程式、代碼和軟體的基準,而且邁向了“終極黑客”的高度。

李紐斯肖像

李紐斯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名標準的大學生:蔚藍色的眼睛,淺褐色的頭髮,中等身材,鼻樑上架著一副大眼鏡,雙目卻炯炯有神,圓圓的臉上總透著幾分孩子氣。他和妻子以及寶貝女兒住在一所老房子裡。從外表看,這房子更像學生宿舍,樓梯下總放著一排排腳踏車。走進他的房間,你會看到周圍排列著許多書、油畫和裝飾物,掛著廉價的窗簾,屋子裡還有兩隻目中無人的貓。比較顯眼的,是角落裡擺放著的幾台電腦和一條連到電話插座上的導線,讓你知道此人與網路世界有極親密的關係。

李紐斯與電腦之緣

李紐斯出生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市郊,地處北極圈的邊緣的芬蘭,氣候特別寒冷,嚴冬達8個月之久,冬天每天只有3小時的日照,整個夏天只有60天左右,最高溫度也只有25攝氏度。可以說,芬蘭人必須時刻與大自然、與寒冷做頑強的爭鬥。

11歲那年,李紐斯的祖父—— 一位在當地大學教統計學的教授,送給他一台科摩多爾VIC20計算機(一種早期8位微電腦),從此,他便與電腦結下不解之緣。

電腦搬進了他的臥室,令小李努斯興奮不已,他用小手在鍵盤上不停地敲打,顯示器上反映著他興奮的圓臉。到睡覺時,他已經完成了他平生的第一個程式——只有兩行GOTO語句的BASIC程式,他開始運行他編的程式,不一會兒,螢幕上反覆地顯示出一句話:“莎拉是最好的。”

莎拉是他的妹妹,也是他忠實的崇拜者。如今26歲的莎拉現在正在大學學習,她對哥哥的這個程式印象深刻,並且她說,儘管她認識很多人,但哥哥始終都是她最欽佩的人。

從遊戲開始

在漫長的冬季里,李紐斯沉迷在神奇的電腦世界。不久,他就能編制完整的電腦遊戲。他還記得,自己編的第一個遊戲程式的大致內容:一艘潛艇在水下通行,中間設定了許多障礙物,遊戲者操縱潛艇闖關。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從早到晚玩這個遊戲,一邊玩,一邊修改。他還把遊戲貯存在磁帶里,帶到學校送給同學們玩,引得大家嘖嘖稱讚。

Linux的雛形

到了上大學後,他買回了自己的第三台計算機——PC 386。他認為DOS作業系統實在太笨拙,而且他需要一個簡單的終端模擬程式,上網訪問新聞組。很快,他動手寫了一個應急程式;不久,由於要下載一些檔案,他又不得不編寫一個磁碟驅動程式,同時還要編寫檔案系統……漸漸地,一個比較完整的作業系統軟體初步成形。

李紐斯十幾歲就是一名“黑客”。這種“黑客”並非那種專門“黑”他人網頁,或者非法闖入盜竊密碼的人,而是一些崇尚自由、酷愛編程到了痴迷程度的技術高手。李紐斯很擅長用彙編語言寫程式,當這個名叫Linux作業系統完成後,他就在網上新聞組給予披露,壓根也沒有想去申請專利保護。為了方便大家下載Linux的公開版本,他還向赫爾辛基大學申請了FTP伺服器空間。人們問他,Linux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Linux原本是我的工作名,但如果我把它作為正式名字,別人肯定會認為我是一個自大狂,不會把它當回事。於是我給它起了一個很糟糕的名字:Freax。它是由Free(自由)+Freak(怪誕)+X組成。但負責FTP站點的阿里·萊蒙克不喜歡,仍然用了Linux這個名字。”

自由的Linux

1992年1月,大概有100人在使用Linux,他們不斷發表評論,指出某些代碼的錯誤,對它進行修補。經過全球成千上萬志願開發者的共同努力,Linux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新的修正版推出,越來越成熟。這個軟體本身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穩定性和靈活性, 再加上人們對微軟壟斷的不滿,全世界的電腦用戶便紛紛從網路下載Linux。李紐斯為它設計了一個標誌,他解釋說:“它是一隻討人喜歡的、讓人一見就想擁抱的、剛剛飽餐了一頓鯡魚的企鵝。”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程式設計師伊文(L.Ewing)則為它設計了一個“企鵝閱讀Linux學報”的吉祥物。就這樣,Linux以個人軟體起步,逐漸變成了一個百錦圖,帶動了志向相同的“黑客”們,共同發起一場自由軟體運動。

同時,李紐斯根據自己和大家的需要,對Linux進行多次改寫,使它擁有了圖形用戶界面。他還採取了公開授權的方式,允許用戶銷售、拷貝並且改寫程式。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同樣自由傳遞下去,而且必須把修改後的代碼也自由公開。這一舉措使Linux迅速成長,走進了千家萬戶。同時又大大刺激了程式設計師的積極性,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確保他們的工作自由傳播。

1994年3月,Linux1.0正式版發布。隨著用戶的迅速增加,它的核心開發小組成員的數目也在不斷地擴大。在軟體包含的數千個檔案中,有一個檔案列出了100多名對Linux有貢獻的“黑客”,並列出他們的姓名、住址、職務等。在這兒,沒有世俗的地位高低、財產的多寡,只有編程水平的高下。就在這一年,Linux的用戶突破千萬大關,有12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由於可以自由下載,它更受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

1996年底,李紐斯離開赫爾辛基,定居美國矽谷。他剛獲得大學的碩士學位,共用了7年時間才修滿學分,因為他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到了Linux上。有人問李紐斯今後會不會開辦公司,他表示對此沒有興趣。當然,他也很坦然地承認,自己也有一般“黑客”的欲望,比如希望有錢,“當然,錢不會成為我生活的主要目標”。他只要工作就會有錢,可他覺得自己更需要一種新的挑戰,挑戰比金錢更重要。

最高追求

快到而立之年的李紐斯為網路創造了新的奇蹟,他理所當然地成為全球最知名的程式設計師。以Linux為代表的自由軟體對微軟所構成的威脅,不僅僅威脅了微軟的錢袋,這種自由交流思想的開發模式給微軟的打擊將是致命的。李紐斯無不揶揄地說:“我從來沒有打算威脅微軟,因為我根本沒有把微軟視為對手。”在他看來,微軟的那些賺大錢的玩藝,他“從中找不到任何技術上令人感興趣的東西”。只有超一流的程式設計,才是他終身追求的目標。

人們現在已經看到,自1994年兩大著名Linux經銷商Caldera和Red Hat公司,針對企業、家庭和辦公室用戶提供較易使用版本後,Linux開始為一般用戶所了解。1998年,Linux軟體的光芒掩蓋了視窗98的發布;至1999年初,裝機總數超過700萬台。Linux2.0已經具有64位處理和先進的網路功能,並且得到眾多電腦廠商如IBM、Sun、奧拉克等公司支持,甚至還包括英特爾公司這樣的微軟昔日盟友。 據權威機構推測,Linux將以每年23%的速度快速增長,成為能與微軟Windows NT抗衡的第二大作業系統。李紐斯也成了全球最知名的程式設計師和網際網路上相關信息最多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