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1262)

李璮(?~1262)

正文

金末山東軍閥李全之子(一說養子)。小字松壽。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又稱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其妻楊妙真襲職。不久楊死,李璮襲為益都行省,擁軍自重。1259年,蒙哥去世,李璮加速準備反叛蒙古,一面進犯南宋,取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西南)等四城,一面則積極加固益都城防,儲存糧草,截留鹽課。中統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漠北自立為大汗,兩兄弟為爭奪汗位發生戰爭。忽必烈為了穩定李璮,加封他為江淮大都督,並對他的上述活動隱忍不發。李璮乘忽必烈傾全力抗禦阿里不哥南犯之機,在三年二月,舉兵反叛,他獻漣海三城於南宋,殺蒙古戍兵,從海州泛海還攻益都,進據濟南。南宋封李璮為齊郡王,但並沒有在軍事行動上給予有力配合。李璮在進攻濟南時,曾傳檄河北,希望取得華北地區漢人軍閥的支持,但應者寥寥。因此,他的處境完全孤立。忽必烈迅速集中蒙漢諸軍,以宗王合必赤和史天澤統領,圍困濟南。李璮糧秣告罄,軍心離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澤將其處死。李璮的妻父王文統,當時任中書省平章政事,頗得忽必烈信任,因與李璮書信交通,被忽必烈殺死。
叛亂平定後,忽必烈罷地方諸侯世襲,收漢人軍將兵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並引用色目人作為統治的幫手,以對漢人進行牽制等等。這些措施,都對元王朝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蒙古、色目貴族與漢族官僚之間矛盾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