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珍

李漢珍原名李達,河南信陽人。在河南金融史上是有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他自一九二八年河南省銀行改組為河南農工銀行始,到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河南農工銀行貪污案被揭發,李漢珍潛逃為止,一直緊緊控制著河南農工銀行,獨執河南金融界牛耳。

簡介

在河南金融史上是有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他自一九二八年河南省銀行改組為河南農工銀行始,到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河南農工銀行貪污案被揭發,李漢珍潛逃為止,一直緊緊控制著河南農工銀行,獨執河南金融界牛耳。李漢珍在河南農工銀行,主持工作的十餘年中,河南省政府主席由劉峙而商震,程潛、衛立煌、李培基等先後更換了多人,財政廳長(河南農工銀行的當然董事長)亦隨著省主席的更換,常常變動,獨李漢珍的行長位置,從沒有受到影響。

經歷

一九○○年出生於官僚地主家庭,父早亡,李漢珍為遺腹子,兄弟二人,兄李培源曾在民國二十年左右任過某縣縣長。李漢珍幼年在原籍信陽城內讀私塾,一九二○年到開封,考取留美預備學校,該校學制二年,李漢珍在校學習一年,隨該校一美籍教授提前赴美,於一九二一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為自費留學生。李漢珍的母親愛子心切,初不願兒子遠離家鄉,然李漢珍出國求學志堅,其母執拗不過,臨行之前,同李漢珍的長兄專程由信陽到開封,為李漢珍送行。出國以後,經常由李漢珍的舅父代表其母向美國寫信,並寄錢資助。李漢珍在美國留學期間,與高濟宇(泌陽人,回國後曾在南京大學任副校長)鄭竹虛(羅山人,回國後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長)相處最好,他們經常利用課暇勤工儉學,李漢珍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八年,獲經濟碩士學位,留學時間,與山東籍留學生譚素蘭相識結婚。

一九二八年,李漢珍自美歸國。是年三月,舊河南省銀行改組,成立河南農工銀行,李漢珍夤緣進入河南農工銀行,任總管理處稽核科長,不久、升任總行副經理、經理等職。

一九三○年夏,萬選才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因萬被蔣俘,由總參議李純如(筱蘭)代省主席,將河南農工銀行總經理陳雲衢和總行經理李漢珍拘押,清理陳、李任內各項帳款,並將河南農工銀行改為總行制,以藍廷俊為總行行長。後據藍廷俊報告,河南農工銀行賬款尚無大錯,於是不了了之。三○年十月,中原戰事結束,劉峙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重新改組河南農工銀行人事,以李漢珍為總行行長。李與劉峙所派的副行長閔天培不和,呈請辭職,劉峙不準。

李漢珍辦理河南農工銀行,取得一定的成效,銀行的聲譽漸漸鞏固起來,於是,河南有些社會事業,發生困難時,多願藉助於河南農工銀行和李漢珍的力量,求得更多的好處和方便,而李漢珍本人,為在河南擴展自己的勢力,擴大影響,也樂於接受辦理。如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至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曾兼任開封商會會長,焦作福豫煤礦公司董事長,由河南農工銀行出資在鄭州(彭公祠)辦百年中學(後改稱中正中學),李漢珍以校長身份,常到該校視察,講話。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開封德豐麵粉公司因資金不足,無力繼續經營而歇業。李漢珍就決定由河南農工銀行將該公司機器廠房全部租來,並改名為“德豐農記倉庫麵粉公司”,繼續開業生產,解決了開封人民的吃麵困難,並獲利潤一萬四千餘元。李漢珍還曾兼任貿易局長,由焦作、鞏縣訂購大批煤炭,解決開封煤荒。(

一九三九年春,衛立煌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任河南省主席,李漢珍為保持其位置,在政治上作進一步發展,便對衛立煌本人及其左右人員竭力逢迎拉攏,得任河南省政府秘書長職務,仍兼任河南農工銀行總經理(是時河南農工銀行復改為總管理處制),直到一九四二年,李漢珍在河南內鄉西峽口競選出任河南省參議員,是年九月正式辭去河南農工銀行行長職務,由李凌閣接任,但李漢珍仍在幕後操縱銀行一切。一九四四年,李漢珍又在重慶競選出任國民參政員。當時,王撫州任河南省財政廳長,與李漢珍反目,借國民黨軍統特務之力揭發了河南農工銀行李漢珍、李凌閣貪污案,李漢珍輾轉逃至貴陽大學。一九四九年貴陽解放前夕,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五十歲。其妻譚素蘭率二子一女留居上海,譚亦於一九八三年春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