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明末將領]

李永芳[明末將領]

李永芳(?-1634年),遼東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末將領。 李永芳原為明軍游擊,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投降努爾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被授為三等副將,並娶貝勒阿巴泰之女。後隨努爾哈赤伐明,授三等總兵官。 天聰元年(1627年),李永芳隨貝勒阿敏征討朝鮮,締盟而回。天聰八年(1634年),李永芳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李永芳原為明朝撫順千戶所備御官,由於明朝在遼東採取軍衛管理體制,李永芳也就是撫順的最高長官。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攻克烏喇部,烏喇部貝勒布占泰逃往葉赫。努爾哈赤又征討葉赫,葉赫部向明朝求援。 後來,明朝遣使告誡努爾哈赤,不許他侵犯葉赫。努爾哈赤修書給明朝,表示葉赫背盟悔婚,藏匿布占泰,自己是不得已而用兵,並親自前往撫順千戶所。李永芳出迎三里,將努爾哈赤引入教場。努爾哈赤將回書交給李永芳,拒絕赴李永芳所設之宴就率軍返回。

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明朝加強撫順邊防,將李永芳的軍銜由備御升至游擊。

投降後金

《滿洲實錄》中的撫順游擊李永芳降清插畫 《滿洲實錄》中的撫順游擊李永芳降清插畫

1618年(後金天命三年)四月,努爾哈赤入侵明朝,圍困撫順,並致書給李永芳道:“明朝發兵幫助葉赫,我才率軍來攻,你只是一個游擊,能夠戰勝我嗎?你很有才智,識時務,我國正需人才,像你這種人才我怎能不加以重用?你要是想戰的話,我軍弓箭可不認識你。你若出降,我便保城中百姓安寧。你不要以為我在嚇唬你,我若連你這區區一城都打不下,還出什麼兵?降不降,你好好考慮。”

李永芳看完書信後,便登上南門請降,但仍命士卒準備防禦戰具。後金軍以雲梯攻城,很快就登上城池,斬殺守備王命印。李永芳於是出城投降,並匍匐在地,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在馬上答禮,命士卒勿殺城中百姓。

次日,努爾哈赤摧毀撫順城,將城中百姓編為千戶,遷到赫圖阿拉,並按照明朝官制設定大小官屬。李永芳被任命為三等副將,並娶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為妻,因此被稱為撫順額駙、撫西額駙或李額駙。撫順是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李永芳則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邊將。

此後的努爾哈赤侵明戰爭中,李永芳幾乎每戰必隨,參與攻取清河、鐵嶺、遼陽、瀋陽,因功授為三等總兵官,他不僅多次拒絕明朝遼東巡撫王化貞的招降,還策反了許多明朝官民投降後金。努爾哈赤為嘉獎李永芳的忠心耿耿,賜他“免死三次”的特權。 據說其麾下的軍隊(漢人組成)“不下萬餘”。

從征朝鮮

《滿洲實錄》中李永芳投降圖 《滿洲實錄》中李永芳投降圖

1627年(天聰元年),皇太極繼位,並派貝勒阿敏征討朝鮮,朝鮮稱為“丁卯胡亂”。李永芳也隨軍出征。皇太極對阿敏等人道:“朝鮮理應徵討,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見機而行。”後金軍接連攻克鐵山、定州、安州、平壤,渡過大同江。朝鮮國王李倧逃到江華島。

李倧遣使請和,諸貝勒歷數其罪,答應只要朝鮮派大臣會盟,便班師回國。朝鮮使者走後,後金軍繼續進軍,駐兵黃州,李倧又派人告知已派大臣前來。這時,阿敏要攻打朝鮮首都漢城,李永芳道:“我們此前曾說朝鮮遣使會盟便即班師,如今卻要食言,是為不義。不如暫且駐兵,等待朝鮮會盟的大臣到來。”

諸貝勒都贊同李永芳的意見,阿敏大怒,叱責道:“你這個蠻奴,怎么這么多話,難道我不敢殺你嗎?”於是率軍攻打平山。後來,阿敏還是採納李永芳的建議,命劉興祚、庫爾纏前去面見李倧,締結盟約。

1631年(天聰五年),後金初立漢軍旗,李永芳僅轄六個佐領,勢力已大不如前。

1634年(天聰八年),封三等子,世襲罔替。同年,李永芳病逝。

軼事典故

李永芳的玄孫李侍堯曾被任命為滿洲副都統。當時,吏部以違反祖制為由,表示反對。乾隆帝駁斥道:“李永芳的玄孫,怎能與其他漢軍相提並論?”

人物評價

趙爾巽:永芳歸附最先,思忠為遼左右族,皆蒙寵遇,各有賢子,振其家聲。

家庭成員

李永芳應有前妻,情況不詳。後妻是是努爾哈赤的孫女、阿巴泰的女兒。

李永芳生有九個兒子,隸漢軍正藍旗。

•長子李延庚

•次子李率泰,初名延齡,官至大學士、閩浙總督,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即男爵)。

•三子剛阿泰,官至宣府總兵,曾平定姜瓖餘黨。

•四子哈什庫

•五子巴顏,官至都統,曾任正藍旗固山額真,封一等昭信伯,改隸漢軍鑲黃旗。

•六子呼圖禮

•七子胡拜

•八子克勝額

•九子克德

史籍記載

《清史列傳·卷七十八·貳臣傳甲編》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一·列傳十八》

藝術形象

年份影視演員
1986《努爾哈赤》張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