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生[武漢睿升學校校長]

李水生[武漢睿升學校校長]

李水生,武漢睿升學校董事長、校長,原華師一附中校長,湖北省中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校長,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獲得者,湖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省直中國小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李水生校長李水生校長
武漢睿升學校董事長、校長,原華師一附中校長,湖北省中學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
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校長,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獲得者,湖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
1962年7月至1977年7月華師一附中任教
1977年7月至1984年2月華師一附中副校長
1984年2月至2002年7月華師一附中校長
2002年7月至今武漢睿升學校校長華師一附中名譽校長
1984年至2007年湖北省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屆)
2002年至今湖北省政府參事(全省28人,中學僅李校長1位)
2004年至今武漢市名人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全市81人,中學僅李校長1位)
2005年至今湖北省中國小校長協會副會長。

他人評價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人,以創造性的工作鼓舞人。人稱“扳命校長”的李校長與華師一附中幾代人卓越奮鬥,在教育管理、辦學理念、教育成果等諸方面都走在時代前列。李校長也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先進的辦學理念、豐富的辦學經驗、驕人的辦學業績、奮進的辦學風格,聲名遠播。
公辦教育:
——華師一附中甘苦數十載,事業成功築輝煌!
華師一附中四十年,輝煌成就載入全國教育史冊!
辦好華師一附中,為湖北省基礎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李水生校長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
他在華師一附中擔任校長長達18年,這樣的教育生涯在全國重點中學也不多見。
他教育思想理念先進,辦學經驗豐富,抓高考有方全國聞名。
他在中國基礎教育界德高望重,威名遠播。
他把辦好學校當作畢生的追求。
在華師一附中的四十年間,他殫精竭慮,堅韌不拔,勇於開拓,敢為人先,多項改革開全國基礎教育之先河。
首創“年級負責制”:率先變革校內管理體制,成為全國普通中學管理體制改革典範。
首試“校內不完全聘任制”:率先進行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國不少同行來華師一取經。
首創“素質學分制”:率先改革高中生評價機制,凸顯素質教育導向。華師一附中實施該制後的首屆(99年)畢業生,高考600分以上人數佔畢業生總數的55%,重點本科率達92%,一名學生奪全國理科桂冠,創造了全國重點中學高考史上的奇蹟。教育部召開全國現場觀摩會,李嵐清副理兩度視察華師一附中。
民辦教育:
——睿升學校拓展近十年,成就民辦教育新典範!
全新理念根植武漢睿升學校,續寫教育新篇章!
辦好武漢睿升學校,為湖北民辦教育闖出成功之路!
李校長是一位與時俱進,不斷超越的拓荒者。
2002年始,李校長肩負新使命,投身睿升興學征程。
省、市內一批重點中學名師、教學骨幹齊聚其麾下,
眾精英齊心協力,共舉武漢民辦教育大旗。
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
李校長(以其)遠見卓識,充分發揮民校優勢,
為睿升構建了全新的辦學理念、管理體制機制和教育模式。
有效推進學校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教育,
為學生架起成長“立交橋”。
專家冶校,名師執教。
在睿升,李校長的睿智得以升華,鴻圖業已展現。
短短10載,睿升以校風正,學風濃、師資強、成績好贏得各方肯定。
武漢睿升學校李水生校長致辭武漢睿升學校李水生校長致辭
2011年在校生人數超過2000人,突破辦學規模。
睿升這顆民辦教育之星已熠熠生輝,
成為基礎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2011年5月,武漢市基礎教育界首次為一名校長舉辦專題會議——
“李水生教育理念與實踐研討會”,
交流推廣其辦學思想、經驗、業績,
中國教育學會、省市教育界有關領導高度評價,與會同仁反響頗大,
公認李校長為我們身邊的一位教育家型校長。
四十年傾心打造華師一,施改革創舉國知名品牌
揮大旗聚八方教育精英,建睿升創民辦教育典範

情系特色民校

李水生是個很普通的名字。
但在武漢甚至全國教育界,這個名字卻是響噹噹的:因為在李水生的“搗騰”下,華師一附中從默默無聞到全國聞名;62歲退休後,李水生開辦了武漢市睿升學校,並讓這所民辦校因復讀而迅速走紅,開辦兩年便成為武漢市的市級示範校,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個更好的大學慕名而來。
當初開辦武漢市睿升學校,李水生投入了400多萬元,他的資產現已經不能僅從表面上來評估,那些無形資產就是李水生最有底氣的資本。
但是,李水生的目標,不是辦所復讀學校,實現家長短期相對功利的想法,他希望辦一所真正的好學校,實現他“因材施教”、教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夙願。
兒時私塾“板子教育”不好受
李水生是地道的黃陂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聽得出他的黃陂口音。
幼時在家鄉黃陂,他跟村里一位老先生念了一段時間的私塾。
“那時每天就是識字、背書,內容單一枯燥,根本談不上全面發展,還經常挨板子,對先生很恐懼。”李水生說,總結起來,就是一種典型的“板子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李水生與華師一附中的緣分開始了。他在華師一附中接受了系統、正規的高中教育。1962年大學畢業後,又回到華師一附中當數學老師,1977年開始任副校長,1984年任校長,一直到2002年卸任。
全國首創素質學分制遭家長抵制
1984年,已在華師一附中工作了22年的李水生升任校長。
有感於應試教育的缺陷,他開始摸索新的教育方法,在全國首創了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學分制,鼓勵學生根據興趣特長,全面發展能力和個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交給學生”。
那個時候,高中改革是個“禁區”,李水生當年的改革立即招來不少家長的抵制,有十幾位學生家長聯名寫信質問他:“學校拿我們的孩子做實驗,如果實驗失敗了,學校就是我們全家的‘千古罪人’。”
李水生回憶,壓力肯定是有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大家也就認同了。
“結果證明這種搞法不錯。一位從上屆高三轉下來的老師說,實驗班的學生真是一點就通,上他們的課我感到很輕鬆。1987年高考,上省線的達80%以上,名列全省第一,這更堅定了我向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李水生說。
當年的素質教育嘗試大獲成功,使得華師一附中在全國聲名鵲起,迅速成為全國知名的重點中學。
辦民辦校回應社會質疑
2001年末,在武漢市舉辦的中外校長論壇上,華師一附中作為湖北省唯一的代表學校發言。當時還在任的李水生校長作為代表講話。
他的報告結束後,在互動環節,一位中學校長提了個“很刁”的問題:華師一附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前期就招到全省最好的學生,這種“先天”優勢其他學校沒法比,好學生本來就好教,普通學校根本就沒有這種好生源,如果您在普通的學校當校長,還能教出這么優秀的學生嗎?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就是李水生的回答。一年後,李水生用行動回應了這樣的質疑。
2002年7月,62歲的李水生卸下華師一附中校長的職位,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武漢市睿升學校校長。這是一所從國小到高中的民校學校,“這也是當年辜勝阻副市長建議的,他希望我辦一所不同於公辦校卻有特色、有成績的民辦學校”。
“當時我們一共5個人,籌資400多萬元。”李水生說,第一年招生很困難,一共只招到了100多人,根本不能跟1620名在校生的規模相比,面對空蕩蕩的校園,他依舊堅定著自己的想法。
走復讀之路異軍突起
2010年6月底,高考分數出來後,武漢市爆出一條醒目的新聞:一名高考639分的考生要求到睿升復讀。這一方面說明復讀市場越來越紅火,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睿升復讀的名氣。
“復讀的想法還是當年的辜勝阻副市長和譚仁傑局長提醒的。”李水生說,因為公辦學校按規定不能接受復讀生,這是個不小的市場。
“復讀學校不好辦!”李水生說,打算辦復讀班的時候,武漢市場上的復讀學校要么已經垮掉,要么奄奄一息,多數復讀校是衝著賺錢去的,“其實這應該作為事業來辦”。
因為李水生長期在高中的優勢,因為他對這份事業的認真執著,不少復讀學生有了大幅進步,最終進入理想的大學。
志在特色民辦校不在復讀
睿升復讀火了。但李水生並不希望睿升學校打出的牌子是復讀,他更希望通過他的教育理念,培養出更多更全面的學生,教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於是,他很努力地把重點放在每年的應屆生招生上,把優秀的師資放到應屆班裡,根據學生特點,讓他們選擇美術、播音主持、體育或科技發明方向,讓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2007年以來,學校不少學生在省市奧賽中獲獎;升學率不僅叫板一本線,更是衝著600分以上而去。這在過去的民辦校里,是不敢想像的事。
2010年以來,睿升學校逐漸走出外語特色教育、心理特色教育、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等特色之路。“要讓一流的學生成為尖子,讓中等的學生成為一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提高。”李水生說。
拒招超低分學生
作為市級示範校,每年中考招生時,李水生都嚴格劃定了分數線,“分數太低的,不能要”。
在錄取學生時還是做了一定的選擇,這是不是和他當初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提法相悖?
“我這不是歧視低分生,也不是違背我的諾言。”李水生解釋,低分考生大多數是在國小和國中時沒能養成好習慣,教育需要一個周期,僅靠高中三年很難扭轉,很難達到目標。而且,這樣的學生並不適合參加高考進入更高學府學習,職業教育等途徑或許更適合他們。“所以說,教育也是很脆弱的”。
李水平在針對復讀生這部分,也長期建議,高考分低於340分,就不要選擇復讀。
突出問題是留住師資
辦學校做管理搞教育,對李水生而言都不是難事。當記者問他在辦民辦校這些年有無遇到困難時,這位樂觀的老爹爹想了一會,說“好像都還好”。但交談中,記者卻感覺到,民辦校的師資少流動,是令他考慮得最多的部分。
在民辦校當老師,沒有公辦教師的身份,工作總會有不穩定的感覺。而且,就是因為沒有身份的限制,他們可以今天在這所學校任教,明天到另一所學校任教。
對此,李水生稱,對於在學校工作滿5年的教師,一次性獎勵最高5萬元,首先從收入方面穩定教師們。
“我也會讓老師們在這裡工作有信心,讓他們覺得有希望。”李水生說,讓老師有成就感是很重要的,務必對他們進行人性化管理。
活到老乾到老不想退休
“您想過什麼時候退休嗎?”記者問。
“退休?”李水生說,加拿大有位94歲的市長,“他管著一個70萬人口的城市,還是民眾推選他當的市長”。“我從沒考慮過今天干明天不幹的事,我會盡心盡力在這個崗位上”。
一年365天,李水生只有過年3天不在學校,其餘時間每天與學生同吃同住,“生活很有規律”。
“我有一副強心劑。”李水生神秘地對記者說。他樂呵呵地掏出相機:“你看!你看!這就是!”記者看到的,是一張張正在認真讀書的學生的鏡頭。
每天早上5點半,李水生都起床和老伴一起到學校操場轉,讓他感動的是,每天都會在操場上看到成批的學生拿著書本晨讀,近些日子天亮得晚,學生們就聚集在燈下晨讀。“學校沒有做任何組織,全是自發的”。
“這就是我的強心劑!”李水生笑著說,看著這些學生心裡就特舒服,就想一直把學校好好地辦下去。
姓名:李水生年齡:71歲籍貫:湖北黃陂
職務:武漢市睿升學校董事長、校長
初次見到李水生校長,是2003年,那時他已經從華師一附中的校長崗位上退下來,正全心創辦睿升學校。這位老爹爹給人的感覺和藹可親,說話總是一臉笑容,別人說話時,他總是在認真傾聽。中間幾年,報社有活動邀請他參加,六十多歲的老人總會欣然接受,認真準備,現場激情演講,每次向他道謝,他總微笑著說:“我要感謝你們對學校的支持!”
這次再見李校長,他還是如2002年建校一樣,一如既往的低調、樸實,依舊是濃濃的黃陂口音,辦公室門外掛的牌子是“辦公室”而非“校長室”,鋪著最簡單的複合地板,辦公室的裝飾物就是一個地球儀,牆上掛著他參加全國教育工作會的兩張照片。還有一幅學生李輝送他的字畫:“讀書能見道,入世不求名”。
採訪不時被各種狀況打斷,他總是親自去招呼學校老師來處理——這明顯比在公辦學校里當校長要累多了、麻煩多了,但一說起他的學校,他的學生,這位已經71歲的老人,仍然神采奕奕,充滿激情。

謀事不謀官

一個校長捧紅三所名校,多年來與學生同吃食堂、同上早操。
[三所名校指:華師一附中、華一寄宿、武漢睿升學校]
看,被學生簇擁著的李水生,笑得多開心
什麼樣的校長是教育家型校長?昨日在武漢睿升學校舉行的“李水生教育理念與實踐研討會”上,來自我省和武漢市教育部門的負責人和眾多校長,一同探討了這個問題。 72歲的李水生是全國優秀校長,從教五十載,捧紅了三所名校。1984年,他擔任華師一附中校長,在全國率先實施了“素質學分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將該校帶上了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快車道。1997年,他創辦湖北華一寄宿學校,如今該校已成為學生和家長爭相選擇的學校。2002年,63歲的李水生又創辦武漢睿升學校,如今九年過去,睿升學校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迎來好評如潮。
總結50年教育生涯,李水生的體會頗深。他說,“校長謀事不謀官,想當官的人不要當校長,當校長就要埋頭做事。”數十年來,他除了每天8小時睡眠,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一日三餐與師生同吃大食堂,與學生一起上早操。他認為,辦教育就是要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學習風氣,釋放每個學生的潛能。改革是教育發展的推進器,學校須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爭取各方支持。
在華師一附中校長張真看來,昔日的老領導善於“扳命”創新,境界高。“幾次學校分房,他都放棄了自己應有的名額,為的是讓利民眾,便於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