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樾森

李樾森(1888~1925),號樹勛,今壽安鄉新林村人。早年從事反清活動,1918年2月任四川督軍署參謀長,1925年9月被楊森殺害。

自幼在其父李平山所辦私塾讀書。稍長,從縣中名士曾學傳和清廩生雷澤生攻讀,學業優異,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考中秀才。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春,考入陸軍弁目速成學堂舊班步兵隊,與楊森、劉湘,王纘緒等同班。在校期間,接受反清思想,經餘切介紹加入同盟會。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夏畢業,分配到成都鳳凰山新軍第三十三師混成協(旅)任排官,暗中與哥老首領吳慶熙,孫澤沛、張捷先等聯繫,進行反清活動。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積極支持保路同志軍和同盟會員,從中進行組織和鼓動工作,曾多次到溫江,郫縣、崇慶縣與吳慶熙,楊靖中等聯繫,秘密策劃武裝反清。同年秋,以“進剿”為名,率領新軍暗中配合郫縣保路同志軍楊靖中部進攻省城。此後,加入楊靖中組織的“漢流自治改進會”,共謀反清大業。
民國元年,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李任第二鎮(師)參謀長。次年“二次革命”爆發,被四川討袁總司令熊克武任命為第三支隊司令兼安撫使,與第四支隊分拒滇、黔袁軍。討袁失敗後,被袁世凱點名通緝,回鄉暫避。此間,他繼續與原同志軍首領楊靖中保持聯繫,周旋於劉湘、楊森等人之間,為其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出謀劃策。民國6年3月,李樾森出兵協助駐合川的第二師師長劉湘,圍殲準備率部叛逃投靠黔軍的第二獨立旅廖謙部有功,李被任命為第三混成旅旅長。民國6年7月,張勛復辟,李樾森參加討張,與楊靖中在崇寧縣成立北伐軍總司令部,自任先遣司令,揮師北上。到達陝南漢中時,因張勛復辟活動已告平息,即奉命返回原地。
民國7年2月熊克武任四川督軍後,李出任四川督軍署參謀長,受到熊的器重。民國8年川、滇、黔軍閥大混戰,熊克武聯合劉存厚返川驅逐滇軍,攻克成都時,熊派李先期赴省,代其處理督軍署事務。民國9年,組織聯軍時,熊克武派李樾森到重慶負責籌劃出兵事宜。民國9年5月,李樾森任第二師團長。在倒熊勢力日趨形成之際,李為組織擁熊力量奔走,曾派他的團附趙祥齋前往淮州向鄧錫侯表明:“二師全軍決心擁熊,一致對滇軍作戰。”年底,李與劉湘、劉成勛、陳洪範、田頌堯到成都,由李樾森代表熊克武督軍,田頌堯代表劉存厚總司令召開軍事會議,公推劉湘為前敵各軍總司令,研究了作戰部署。
這年冬,川軍在川、滇,黔之戰中取得了勝利,但川軍本身各派系之間矛盾逐漸突出,特別是率領靖川軍返川的劉存厚,與熊克武之間的權力之爭日趨嚴重。熊何去何從,其部屬主張不一,熊本人亦舉棋不定。在這關鍵時刻,李樾森向熊提出建議:“與其貿然贊成統一,毋寧挾自主有力省份之資格與彼周旋,否則先自卑屈,徒以取辱。”熊最後採納了李的意見,保持川省自治自主,不捲入南北爭端。
此後,劉湘與熊克武互相猜疑暗鬥。民國10年7月,劉湘被推為川軍總司令兼省長,熊促劉從重慶到省就職,劉恐今後受制於熊,其部屬多數主張仍駐重慶。李樾森力主要一軍交出下川東主要防區,否則不能就職。劉任川軍總司令後,重新編組川軍,李樾森被任命為第二師師長。
“統一之戰”發動之前,楊森部隊正進行整理補充,而劉(湘)、袁(祖銘)之間還未能徹底合作起來,李樾森乘機在瀘州電話向劉湘請示,願前去成都說服楊森。殊知李見楊後,卻獻出聯劉(湘)、打袁(祖銘)後再解決劉湘而統一四川的計謀。楊對此十分滿意。
民國14年1月,楊森發動統一四川之役,李樾森被委任為陸軍第三軍軍長兼前敵副總指揮,分三路出兵。7月,李在川南一路指揮,擊潰駐新津、彭山的劉禹九軍和駐眉山、青神的陳洪範師,直搗樂山,李本想利用這次作戰機會,吃掉楊森的兩個師,以擴充自己的實力。不料攻黔計畫雖然實現,卻促成了川黔各軍的大團結,駐川各師將領,組成反楊聯軍,於8月4日對楊軍發起總攻,楊失去對全軍統馭能力全軍崩潰。楊森從樂山敗退後,抵牛喜?即電告在宜賓的李樾森等,於9月9日前往參加會議,商討下一步挽回敗局的軍事行動。李樾森見楊大勢已去,便向劉湘表示願服從其指揮的意願。會議中,楊提出要李部以樂山、宜賓、瀘州為據點,扼守岷江,收容各部集結整頓,自己率部進駐宜賓時,李不同意,堅持要楊率范紹增、楊漢域兩部避駐滇邊,不可進駐宜賓,其餘部隊,交自己收編。楊見李堅持反對意見,勃然大怒地指著李說:“你簡直是逼王要印!”李遂憤然離會返宜賓。楊即密令范紹增部營長廖開孝率部趕至距宜賓城18里的馬溪甘蔗林設伏,將李槍殺。時年37歲。靈樞運回成都三道街設祭後,葬於成都外西羅家碾周姓佃戶林園內。
李樾森允文允武,工於心計,善於辭令,常左右於川軍將領劉湘與楊森之間出謀劃策,多被見信。在川軍“速成系”中,素有“智囊”之稱。軍旅之暇,喜賦詩詞,常與友朋酬唱,輯有《庚申集》分贈同寅或部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