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李林[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李林(1955-),男,山東招遠人,現任法學研究所所長,2011年3月至今,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李林男,山東招遠人,1955年11月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70年國中畢業後進入雲南省醫療器械廠工作;1972年12月應徵入伍,在原昆明軍區11軍31師服役,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榮立三等功)後退伍;1980年1月至8月在雲南省參事室工作。
1980年9月考入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1984年7月畢業並獲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8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師從吳大英教授學習,1987年7月畢業並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研究生畢業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研究室工作,同年9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理學專業成為在職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仍是吳大英教授,1990年8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93年8月至1995年3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作訪問學者,並在哥大國際關係學院東亞研究所完成博士後研究項目。
199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擔任法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2000年擔任憲法與行政法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9年2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助理兼科研處長、黨委委員,2001年1月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4年9月調回法學研究所任副所長,現任法學研究所所長。2011.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會兼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主問題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宣部、法務部中高級領導幹部學法講師團成員,中央國家機關講師團、北京市講師團、上海市法制講師團等成員,建設部立法顧問,北京市依法治市顧問,法務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等。
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學術歷程

1984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攻讀碩士學位以來,開始了法理學、立法學、比較立法學、人權理論、法治理論、憲政民主理論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其間,有關於法理學基本範疇的問題,如《關於法的本質的思考》、《試論對我國法律系統的系統分析與運籌》、《立法價值及其選擇》等;有屬於立法學方面的重要問題,如《立法助理制──強化立法專門化的保障》、《質詢制度比較研究》、《論法律廢止》、《立法聽證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立法修正案比較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立法發展》、《關於我國立法許可權劃分的理論與實踐問題》、《21世紀中國立法發展趨勢》等;也有屬於人權與法治理論方面的問題,如《馬克思主義人權觀初論》、《論人權與公民權》、《國際人權與國家主權》、《人權概念的外延》、《論合法行為》、《論適用法律的法律行為》、《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法制》、《法治的理念、制度和運作》、《實施依法治國的特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還有屬於憲政民主方面的問題,如《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行依法治國》、《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中國憲法與人權保障》、《立法權與立法民主化》、《由革命中的領導到憲政中的執政》、《憲政與執政黨的執政方式》等。
1984~1987年,主要從事法理學基本問題中的法的本質、法律行為等問題研究;1987~1991年,主要從事立法學和比較立法學等問題的研究;1992~1995年,主要從事人權理論研究;1996年至今,主要從事立法、法治、人權和憲政民主問題研究。
先後參與完成的重要項目有:國家"七五"項目《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依法行政研究》(1990~1993)、國家"八五"項目《人權理論與對策研究》、《國際人權兩公約研究》、《立法法研究》、《憲政與法治研究》、《憲法比較研究》、《民主問題研究》、《司法中的人權保障──防止酷刑研究》等。
1985年發表第一篇論文《應當統一理解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第一部專著是1991年出版的《立法機關比較研究》,同年還出版了合著《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1992年出版了合著《比較立法制度》、《當代人權》,主編出版了工具書《國際人權檔案與國際人權機構》,1993年出版了獨著《法制的理念與行為》、合著《依法行政論》,1996年主編出版《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997年主編出版《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人權研究》(內部出版,第二輯),1998年合著出版《立法法研究》、《中國立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憲法比較研究》、出版合譯著作《權利的時代》,1999年主編出版《依法治國與廉政建設》、《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人權與司法》、《人權與憲政》,2000年主編出版《人權與21世紀》,2001年主編出版《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建構》,2003年出版獨著《走向憲政的立法》,2004年出版合著《法治與黨的執政方式研究》,主編出版《法治與21世紀》。20年來,共出版論著、譯著等近30部,發表論文90餘篇,內部研究報告60餘篇。

獲獎成果

《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1994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優秀成果獎;《人權理論與對策研究》,1997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秀成果獎;《"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中國人權百科全書》、《關於中國加入國際人權兩公約的研究報告》,2000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優秀成果獎;研究報告《切實做好對香港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的備案審查工作》、《應當重視對香港基本法的解釋》,1997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信息獎;論文《立法價值及其選擇》1996年獲得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專著《比較立法制度》1996年獲得法學研究所優秀成果獎。

主要學術觀點

關於中國法理學的看法。中國法理學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從演繹的角度看,它的理論前提較難系統地、邏輯地、科學地推導出法理學一整套價值、範疇、規範;從歸納的角度看,它又不能通過部門法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從中概括出法理學生長所需要的東西,並用來指導部門法學,因此部門法理學、法哲學的出現勢所必然。形象地講,中國的法理學處在一個"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尷尬境地。改變這種局面的主要出路,在於尋找中國法理學的根,或者叫做"原生點"。在這個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之前,中國是很難產生世界級法理學大師的。
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關於立法學。立法學至少應當包括立法原理、立法主體、立法體制、立法程式、立法技術、立法監督和解釋、立法行為等部分。目前我國的立法學研究,最欠缺的是立法原理、立法行為研究。過去10多年中,在立法研究方面做得領先一些的是:立法主體中的立法機關、立法助理制度研究,立法體制中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研究,立法程式中的會期制度、聽證制度、質詢制度、法律修改、立法民主化等的研究,以及立法價值、立法發展、立法與全球化等的研究。
關於人權和法治。1991年即撰寫內部報告,建議中國應當使用人權概念,高舉人權旗幟,加強人權保護。此後,對人權的概念、人權與公民權、人權與文化、國際人權與國家主權、人權與憲法等問題,進行了論述並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在法治方面,認為依法治國主要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說服領導人和民眾,接受法治,實施法治。中國社會接受法治是一種功利性的、趨利避害的選擇,而不是理性思維結果,因此主要套用功利的方法去推進依法治國,解決如何實施和實現依法治國的問題。法制改革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內部條件,必須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通過立法改革、行政執法改革、司法改革、強化監督、更新法律觀念等,完成中國法制改革;領導重視、民眾參與和政治體制改革學習,同時借鑑、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使之與中華文明結合、交匯起來,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外部條件。內部研究報告《建議採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提法》,對將"法制"改為"法治"起了些許作用。
關於憲政民主。法理學對現實的回應以及與現實的結合,必然導致包括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憲法等在內的憲政問題,這些範疇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研究法理學問題,應當與這些相關範疇結合起來,法理學才能底蘊,有深度和廣度。研究民主問題,應當把民主的本質與民主的實現形式區別開來看待,把民主建設與依法治國、人權保障結合起來,與憲政結合起來,用憲政理念、架構和運行機制來整合建設法治國家的一系列要素。

代表論文

《關於法的本質的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7年第3期;
《立法修正案比較研究》,《法學研究》1991年第6期;
《國際人權與國家主權》,《中國法學》1993年第1期;
《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合著),《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1997年第2期,英文版1998年第2期;
《關於我國立法許可權劃分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8年第5期;
《立法權與立法的民主化》,載《法治論衡》第一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從領導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憲政闡釋》,《學術界》2002年第3期;
《憲政與執政黨的執政方式》,《法治與黨的執政方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主要學術著作

《立法機關比較研究》,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年出版;
《法制的理念與行為》,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出版;
《比較立法制度》,合著,民眾出版社1992年出版;
《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出版;
《當代人權理論與實踐》,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年出版;
《人權與憲政》,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建構》,主編之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
《走向憲政的立法》,獨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法治與黨的執政方式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法制講座情況

1997年中央政治局法制講座執筆人之一,題目:《"一國兩制"與香港基本法》;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學習講座課題組成員,題目:《法學理論的幾個基本問題》;2000年中央政治局法制講座課題組成員,題目:《西部大開發與中西部發展的法治保障》;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學習課題組成員、主要撰稿人之一,題目:《認真貫徹實施憲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學習主講人之一,題目:《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2004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學習課題組成員、主要撰稿人之一,題目:《法制建設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4年4月為中央黨校全體學員講授"五個當代"講座,題目:《當代中國的依法治國與政治文明建設》。此外,還先後為黑龍江省、遼寧省、安徽省、山西省、雲南省、江蘇省、廣西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建設部、法務部、新華社、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等省部級單位以及若干地市級單位的領導幹部做法制講座。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