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曉葉

折曉葉

折曉葉,女,1950年1月生,甘肅蘭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折曉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組織與社區研究室研究員,社會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學術專長是社會結構變遷及村社研究,現從事社會學研究 。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年2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系 ,

1981年2月至1984年8月在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9年至今在本院社會學研究所工作,現任城市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著作

《村莊的再造:一個 “超級村莊”的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社區的實踐_“超級村莊”的發展歷程》(專著,合著者:陳嬰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中國城鄉居民生活調查報告》(合著者:沈崇麟、陳嬰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9月。

《社會中間層:改革與中國社團組織》(合著者:王穎、孫炳耀),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年3月。

《城市在轉折點上》(專著),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

個人文集

“外來人選擇中的市場與非市場原則”(論文),載《離土離鄉》(日),南窓社,2002

資本怎樣運作——對改制中資本能動性的社會學分析”(合著者:陳嬰嬰),《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

“中國鄉村的宗族網路、工業化與制度選擇”(合著者:彭玉生、陳嬰嬰),《中國鄉村研究》(第一輯),中國商務印書館,2003年。

“公共事業發展的社區模式”, 《健康日報》,2001年3月 日第 版。

“產權選擇中的‘結構——主體’關係”(合著者:陳嬰嬰), 《社會學研究》,2000年第5期。

“村莊的自然城鎮化”(合著者:陳嬰嬰),《中國社會學年鑑-1996-1998》,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超級村莊的基本特徵及其中間形態”(合著者:陳嬰嬰),《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6期。

“村莊邊界的多元化-經濟邊界開放與社會邊界封閉的衝突與共生”,《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農民再合作的制度體系和社區基礎”,《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6年春季刊,總第15期。

“荷蘭農業合作組織的中介功能及其啟示-兼談農民與市場的中介問題”,《管理世界》,1996年第2期;

“中國農村的非農工作和市場化”(合著者:白威廉、李放),《中國季刊》(英)1995,5,143。(Norfarm Work and Market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William Parish, Xiaoye Zhe, Fang Li, The China Quartly, 145, Sep. 1995.)

“中國農村職業-身份聲望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合著者:陳嬰嬰),1995年第6期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