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法學所

社科院法學所

研究員(教 助理研究員: 黃東黎: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

走進法學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是國家級法學研究機構,座落於北京故宮東北角,景山東麓,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舊址的一部分。首任所長為張友漁。歷任所長王仲方、孫亞明、王叔文、王家福、劉海年、夏勇、李林。現任副所長:陳蘇(兼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中心聯合黨委書記)、邵波、馮軍。
法學研究所的主要使命:一是從事職業法律學術研究;二是參與黨和國家的有關決策研究;三是開展高級法學教育,培養法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接納海內外進修學者和專家,以及為國家公務員、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教研工作者提供高級培訓;四是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法學研究所於1956年籌建,1958年10月設立,時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8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現有11個研究室和10個研究中心,5個由國務院授權的法學博士學科點和9個法學碩士學科點,2份國家級法學期刊,還擁有法學系、圖書館和人權資料中心、雜誌社、律師事務所等。至2003年9月,除聘任的海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員外,受聘在崗的員工共132人。其中,終身研究員(教授)4名,研究員45名,副研究員31名;博士生導師32名,碩士生導師43名。
法學研究所不僅擁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和精品名作,而且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1995年以來,法學研究所的著名專家先後5次擔任中共中央法制講座主講人,6次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主講人。榮獲全國"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稱號,並有多位專家被授予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榮譽。法學研究所還應國家有關部門的委託和邀請,多次參與立法、司法工作和國家級人權對話和交流活動。長期以來,法學研究所與國家機關、國內外高等院校、國際組織和國內外同行不斷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合作關係,誠交朋友,廣結善緣。

著述豐碩 精品珠聯

截止2002年,法學研究所已出版著作420餘部,譯著110餘部,工具書110餘部,發表論文和文章近萬篇,調查報告400餘篇。
建所4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法學所始終把研究重點放在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在中國法學理論和立法、司法決策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在1978年,法學所得出和論證要重新認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獨立行使審判權”、“無罪推定”以及“依法治國”等重要原則,為解放思想、撥亂反正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90年代初,率先開展並組織對人權理論的系統研究,建議重視人權保障,儘早簽署國際人權兩公約,為發展人權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直接參加1982年憲法的制定,並參與此後的每一次重大的憲法修改。參加刑法、刑事訴訟法、公司法、民法通則等100多部重要法律、法規的起草、修改和審議,還經常在最高司法的疑難案件討論和司法解釋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書育人 桃李芬芳

法學系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學科有法學理論、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和國際法學;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有法學理論、法制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環境與資源法學和國際法學。另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現任法學系主任王敏遠,執行主任李明德,副主任崔燕雲。

百花齊放 異彩紛呈

法學研究所設立研究中心11個,其中民主問題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為院屬實體機構,人權、智慧財產權和台港澳法三個研究中心為院屬所辦,另有公法、私法、性別與法律研究、法律諮詢與援助、亞洲法、歐盟法中心為所屬所辦。

創新理論 文播天下

法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法學研究》(雙月刊)、《環球法律評論》(季刊)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專業刊物。《法學研究》在國內法學刊物中名列前茅,曾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優秀期刊獎。現任主編梁慧星,副主編張廣興、張志銘。
《環球法律評論》,前身為《法學譯叢》(1979年創刊)、《外國法譯評》(1993年改名),以譯介世界法學和法律為主,兼及評論和比較,力求曲高和眾,充分滿足實務界、企業界、政界及社會各界人士對法律學識的需求。現任主編吳玉章,副主編黃列(常務)、蘇亦工

厚藏博覽 兼收並蓄

法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書30餘萬冊,是全國藏書量最大、質量最高的法律專業圖書館。其中3萬冊為古籍圖書,包括若干善本、珍本或孤本,6萬冊為英、日、俄、法、德等文種的外文法學圖書。在外文圖書中,中日文版現代法學著作和法律文獻收藏以及英文版人權資料收藏尤為豐富。圖書館還向社會公眾尤其是立法部門、法務部門和政府部門、法學院系師生和律師提供服務。

虛擬空間 日新月異

中國法學網是由法學研究所設立、建設和管理的法學專業網站,旨在拓展法學研究所及其員工存在和發展的虛擬空間,展示科研成果,傳播法學信息,提供法律服務,開展線上法學教育,引導網上法學研究和交流活動。該網站由法學研究所各職能部門和科研人員提供信息,尤其鼓勵研究人員建立個人網頁,發布個人有價值的學術信息。在全所職工共同努力下,該網正在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學術交流新空間,成為法學所繼續保持學術前沿地位的新平台。現有主要欄目包括法治時空、理論探索、出版刊物、學術評論、海外法學、法學資料庫、法學教育、法律服務等。中國法學網工作組成員:馮軍、張明傑、渠濤徐立志唐廣良陳欣新

恭納善捐 興所助學

中國法學發展基金是法學所設立的專項基金,源自各界捐助,宗旨是通過法學所的專業化運作,有效地促進中國法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主要用途包括:設立面向全國招標的科研項目;設立面向全國法律界的學術獎項;資助學術新銳,培養法學人才;資助中外法學交流活動;以及其他促進法學所和中國法學研究發展的用途。

出版刊物

《法學研究》

法學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法學研究編輯部編輯、法學研究雜誌社出版,1979年復刊。前身是中國政法學會1953年創刊、1957年停辦的《政法研究》。
《法學研究》刊載有關中國法治建設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論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堅持學術性、理論性的辦刊宗旨,堅持高水平的用稿標準,以展現我國法學理論最新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讀者為法學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者,立法和司法工作者,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律師、行政執法人員和法學理論愛好者。
《法學研究》主要欄目:
1.法學專論:刊載研究我國法治建設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文章。
2.法條釋評:刊載研究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文章。
3.判解研究:刊載研究我國司法解釋和重大疑難案件判決的文章。
4.書評:刊載研究性的對學術著作的評論。
《法學研究》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優秀期刊獎;1999獲新聞出版署首屆中國期刊獎提名獎、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秀期刊獎。
《法學研究》歷任主編有:金默生(負責)、孫亞明、張尚鷟、吳大英、李步雲、王保樹;現任主編為著名民法學家梁慧星;副主編為張廣興、張志銘(兼);責任編輯為張少瑜、莊立、謝海定、冉昊、范亞峰。
《法學研究》熱誠歡迎海內外作者投稿。本刊所載文章中的觀點屬於作者,並不必然反映編輯部的觀點。
《法學研究》著作權屬於法學研究雜誌社;所載文章均已由其作者授予自發表之日起一年的專有使用權,任何轉載、摘登、翻譯或結集出版,均須事先得到法學研究雜誌社的書面許可。
《法學研究》為雙月刊,單月23日出版,160頁,每冊定價人民幣20元。
國內統一刊號:CN 11-1162/D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2-896X
國內訂閱:全國郵局
訂閱代號:2-528
國外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訂閱代號:Bm164
法學研究雜誌社辦理郵購
地址:北京市沙灘北街15號
郵編:100720
電話:86-10-64035471

《環球法律評論》

環球法律評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的法學專業中文學術季刊。自1979年創刊以來,刊物名稱雖幾經變遷,然融合土洋,會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貫之。在關注法治建設實際問題的同時,本刊尊重法學知識傳統,突出人文關懷。《環球法律評論》除譯介域外法學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評論與比較。譯文多為國外經典論著,翻譯可信;論文則視角獨特,能推進學術研究。本刊有主題研討、人物專訪、理論前沿、介紹與評論、遊學札記及書評等欄目。讀者包括理論研究人員,學生,實務工作者,企業界、政界和各界關心法治建設的人士。現任主編吳玉章,常務副主編黃列,副主編蘇亦工,副譯審畢小青,編務王雪梅。

《民商法論叢》

本叢書的宗旨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實際出發,廣泛參考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民商事立法的成功經驗和最新判例學說,研究民商法的基本理論和重大法律問題,為我國民商事立法的現代化和審判實務的科學化提供科學的法理基礎,提升我國民商法理論水準,培養民商法理論人才。本叢書將每年出版三卷,每卷60萬字。內容包括: 一、法學方法論; 二、專題研究,包括民法、商事法、域外法; 三、判例研究; 四、碩士學位論文; 五、博士學位論文; 六、域外著名學者精典論著; 七、重要立法資料。

《法律史論集》

《法律史論集》每年一卷,倡導不同的學術風格,廣納百家之言,主要發表研究論文,同時開闢若干學術專欄,以加強學術交流。《法律史論集》也負有培養法律史新秀的任務,選登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

《憲政論叢》

《憲政論叢》反映國內外憲法學界、政治學界和其他部門法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也為優秀的憲法學和政治學的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提供發表的園地。歡迎法學界專家、學者都來關心《憲法論叢》的選題、成果、質量,以保證《憲法論叢》能夠在發展我國憲政理論方面有所建樹。

《公法》

“西學東漸”百餘年,吾國人文學術之變尤在關涉公共生活領域。公法是為一隅。丁韙良譯書《萬國公法》先行於世,沈氏法律館編譯踵接而出,復有清末修律厘分民刑,民國立憲規設共和。雖徵實言之,可謂有法律而無法治、立憲法而闕憲政、言仁道而疏人權,然吾國之有現代公法名稱、律條與學問,蓋自此耳。揆度吾國舊時公法學問,有改制變法、捃攝西律及民主革命經驗積為深厚資源,有戴雪《英憲精義》、狄驥《公法變遷》、康有為《實理公法》及王錢二氏《比較憲法》等著譯蔚為大觀。功之不昧,過亦足惕。或因動亂頻仍,時政所需,公法研究慣受政治思潮裹挾,統治權宜左右,辯不實之理、習鄉愿之技俱為時俗。是故熱熱鬧鬧、弄潮抒臆之作枝繁葉茂,平心靜氣、洞幽究微之學鮮且冷矣。
最近二十年改革開放,撥亂反正,公法學術生機重現。然比之於當世學術先進,衡之於時下民眾需求,公法學問之滯塞令吾輩愧然失色矣。本刊之創立,意在偕志同道合者,薈漢語世界公法著譯之精粹,為推進公法研究、譯介與教育盡綿薄之力。
編輯方針如下:
1. 每卷於“主題研討”之外,設固定欄目“理論前沿”、“改革建言”、“國際人權公約與中國法”、“傳媒與法律”、“書評”、“學術對話”、“名作鑑賞”、“學位論文選萃”及“小資料”;
2. 收文範圍按學科包括國際公法、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大眾傳播法以及人權理論、法律哲學、中國傳統政治哲學;
3. 每卷擬根據需要在海內外聘請主編,並主持主題研討和相關會議;
4. 鑒於我國公法研究現狀,擬在近年內以較大比重譯介國外公法學問;
5. 每年不定期出版若干卷。如資金及人力無虞,可考慮定期。

《智慧財產權文叢》

《智慧財產權文叢》將以來自國內、外的論文為主,輔之以來自國內、外的重要的或人們較為關心的案例(司法判決、行政裁決、仲裁裁決等等)。同時,每冊均會收入重要國際條約或典型國外立法及介紹。為便於讀者收集、保存資料及對比研究,有的條約或法律條文在中譯本之外,附上英文或較大語種的其他外文原文。

《智慧財產權研究》

《智慧財產權研究》以出版物的形式,向國內外讀者展示中國智慧財產權領域所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研究水平,展示中國智慧財產權立法與執法的現狀及發展,進而展示國際上智慧財產權研究、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議題。同時它有又是一部論文集和案例集,匯集每個時期(大約半年中)國內外有較高水平的、又與實際問題的提出及解決緊密結合的論文,它匯集了每個時期中國有影響的,又較成功的智慧財產權案例,個別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按理6及評論,也會出現在這部出版物上。

《中日民商法研究》

中日民商法研究會是一個鬆散型的學術組織,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私法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梁慧星,副主任鄒海林,秘書長渠濤)的外圍學術團體。《中日民商法研究》是由中日民商法研究會編輯的系列論文集,旨在為中日民商法學界、法律務實界之間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

法學研究所各研究室

法理研究室
研究室主任:胡水君
研究室副主任:賀海仁
教 授:李步雲 李 林(博士) 劉作翔(博士) 高全喜(博士)
副 教 授:胡水君(博士) 賀海仁(博士)鄒利琴(博士) 陳根發(博士) 黃金榮(博士) 冉井富(博士)
法學理論學科博士點導師: 李 林 劉作翔 夏 勇 信春鷹 吳玉章 李步雲
法學理論學科碩士點導師:劉作翔 錢弘道(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理學研究室創設於1958年,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法學研究所法學理論組(一組)。法學研究所的法學理論學科,具有悠久、輝煌的歷史,在中國法學界享有盛譽,研究領域廣泛涉及法理學、社會主義民主理論、社會主義法制理論、人權與法治理論、法律文化理論、西方法理學、比較法學、立法學、法律哲學、法律社會學、法律經濟學、行為法學等。本學科的整體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在國內處於領先和優勢地位,在法學理論一些重要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著全國法學理論的研究趨向和潮流。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本學科始終關注和著力研究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先後在中國法學界發起和組織了一系列研究和討論,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起草新憲法"、"人治與法治"、"法律的階級性"、"人權理論"、"依法治國"、"司法改革"、"WTO與中國法"、"反酷刑"和"死刑存廢"等。圍繞著上述問題,本學科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國家、院和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尤其是承擔並完成了多項中央交辦委託研究項目;舉辦了影響廣泛的一系列國際或國內學術研討會;發表和出版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學術代表作;直接參加國家立法,在1982年憲法以及其他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多次直接參與和組織了國際人權對話,為維護我國國際形象、發展我國人權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次擔任中南海法制講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的主講人,多人擔任中宣部、法務部"全國法制宣傳高級講師團"成員。本學科有豐富的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成功經驗,是全國最早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四十餘年來,本學科為中國法學學術的繁榮和發展、為中國法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為國家法治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憲法、行政法研究室
主 任:周漢華
副 主 任:莫紀宏、呂艷濱
研 究 員(教 授):陳雲生、李 忠、莫紀宏、吳新平、張明傑、張慶福、周漢華
副研究員(副教授):呂艷濱、李 忠、李洪雷、
助理研究員(講師):李 霞 、翟國強
本室系法學研究所內主要承擔憲法學和行政法學研究的專業機構。現有研究人員11人,其中研究員8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2人。大多數研究人員擁有博士學位,並有在國外研究機構或大學長期學習或講學的經歷,與國外憲法行政法學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本室設有法學博士點1個(憲法學專業,含行政法學方向),碩士點2個(憲法學、行政法學專業),其博士點是全國最早設立的法學博士點,新中國法學的創始人之一、著名法學家張友漁先生是該博士點的首位博士生導師。
本室研究人員隊伍整齊、年齡結構合理,在諸多科研課題或方向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是我國憲法行政法學界一個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憲法學是本室傳統的優勢學科,對中國現行憲法的制定和實施做出了突出貢獻。近些年來,憲法學主要的研究內容涉及憲法監督、違憲審查、人權保障、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憲政與全球化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本室在行政法學領域擁有一批嶄露頭角的中青年行政法學者。近期的研究主要涉及行政審批體制改革、行政複議司法化、政府規制、政府信息公開、個人信息保護、信息化法律體系建設等領域。尤其是近些年來,本研究室有關研究人員對信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國內外取得了較高的評價,並且積極參與我國信息法學研究會的工作,對於推動我國信息法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室研究人員先後參加現行憲法、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戒嚴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防震減災法、行政許可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上百部重要法律、法規的起草和立法諮詢工作,出版了一批有重要學術影響的著作。
刑法研究室
主 任:屈學武
副主任:劉仁文、鄧子濱
研究員(教授):陳澤憲、屈學武、張紹彥、田 禾、黃 芳、劉仁文、鄧子濱
副研究員(副教授):樊 文
本室現有專職研究人員8名。在此8人中,幾乎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擁有在國外高級研究機構(或高校)從事一次或多次中長期合作研究、高訪、進修或講學的經歷,本室與國外刑法學界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
本室現有刑法學博士點、碩士點各一個。其中,陳澤憲教授、屈學武教授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刑法學博士生導師;張紹彥教授為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生導師;劉仁文教授、黃芳教授、鄧子濱教授為刑法學碩士生導師。
本室為法學所內主要從事刑法學科研的專業機構。成立於1958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法學所刑法組(三組),當時的研究領域包括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及相關學科。40多年來,本室研究人員共出版專著、譯著、教科書、工具書等2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譯文、研究報告和法制宣傳文章1000餘篇。其中多種著作獲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先後有十多名知名專家應國家立法機關的聘任,直接參與了多項刑事法律的起草、論證工作,並及時推出一批相關的研究成果,為法律的正確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還有多位專家受聘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其他司法、執法機關兼任顧問、專家諮詢委員,經常就一些重大、疑難刑事案件提供諮詢意見,在刑事法律實務界頗具聲望和影響。
自2003年起,作為本所刑事法重點學科組的主要研究機構,本室人員還參與了本所刑事法學重點學科主辦的學科論壇《刑事法前沿》第1卷、第2卷的編輯與撰寫工作;同時承擔了本所組織編撰的法律碩士研究生通用教材《刑法總論》、《刑法各論》、《犯罪學》等教材的編撰工作。目前,該套教材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陸續出版。
多年來,本室研究人員還先後承擔了數十項國家、中國社科院和法學所的重點科研項目,所形成的主要科研成果對我國刑事法律學科發展和刑事法制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刑法基本理論、經濟刑法學、金融刑法學、刑事政策學、環境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犯罪學、監獄學、行刑學等學科領域均有突出建樹和貢獻,出版了一系列具有一流水平的學術代表作,形成了理論刑事法學與規範刑事法學研究並重兼顧,國內刑法學與國際刑法學研究相得益彰,刑法學研究與犯罪學研究融會貫通的學科特色。其中不少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在國內居於前列,有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可比領域亦達一流水平。
目前本室的主要機構職能是:深化和拓展刑法學――包括中國刑法學、刑罰學、刑事政策學、外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犯罪學、監獄學、行刑學等專業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套用理論研究;深入研討刑事法治實踐中的疑難、重大、前沿課題;承擔國家、院、所有關重點科研項目;積極參與跨學科聯合攻關的重大科研活動;應國家立法機關的邀請參與國家刑事法律及其相關法律的起草、制定、修訂等立法活動;為國家司法機關重大刑事司法活動提供重要諮詢意見;積極參與和拓展國內外刑事法學術交流與合作;承擔刑法碩士博士研究生教學與科研指導工作;承擔刑法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科研指導;負責組織法律碩士研究生通用刑法學教材的編撰與修訂工作;承擔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刑法教學與刑法學論文指導;培養、引進優秀科研人才、組建一支優秀的科研隊伍;推出更多的刑事法學術科研精品。
訴訟法研究室
主 任:熊秋紅
副主任:徐卉
研 究 員(教 授):王敏遠、肖賢富、熊秋紅、葉自強、徐 卉、冀祥德
副研究員(副教授):祁建建
本室系法學所內主要從事刑事訴訟法學和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專業機構。現有研究人員7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研究人員中有4人具有法學博士學位,3人具有法學碩士學位。
本室承擔了多項國家規劃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的理論研究,參加刑事訴訟法、證據法等多項重要立法工作,與國內外有關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出版了多部專著,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主要學術成果有《刑事訴訟法新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偵查程式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公法》(證據法專輯)、《刑事司法理論與實踐檢討》、《刑事辯護論》、《民事證據研究》、《現代公證制度研究》、《民事訴訟制度改革》、《涉外民商事訴訟管轄權衝突研究》、《轉變中的刑事訴訟法學》、《刑事證據法中的人權保障》等專著,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目前研究的主要課題包括國際人權公約與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刑事訴訟法修改平台建設、刑事證據規則研究、公益訴訟、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等。
民法研究室 主 任:孫憲忠
副主任:薛寧蘭 謝鴻飛
研 究 員(教 授):梁慧星、陳華彬、陳明俠、孫憲忠、渠 濤、薛寧蘭、易繼明
副研究員(副教授):於 敏、謝鴻飛
助理研究員(講師):常鵬翱、金玉珍
本室系法學研究所內主要從事民法學研究的專業機構。現有研究人員10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和研究實習員各1人。本室自創建時起即為中國民法學研究的重鎮,先後培育了王家福、謝懷栻、陳漢章、梁慧星、孫憲忠等國內民法學界的一流學者和權威,在民事立法、恢復和促進中國民法學研究、喚醒國民權利意識、私法精神方面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本室近年來發表了20餘部專著、近300篇論文,絕大多數都是國內一流的學術上乘之作。其中,梁慧星教授主編的《民商法論叢》和《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在整個法學界開風氣之先,推動了民法學研究向專題化、細密化的發展,提升了中國民法學研究的整體水準。梁先生的《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民法解釋學》、《民法總論》、《為中國民法典而鬥爭》等,致力於民法方法論和基礎理論的研究,對民法實踐的解說,以及對民事立法的關注,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孫憲忠教授多年來孜孜以求,埋首闡發當今世界民法學最已開發國家――德國民法學中最精深的問題――物權行為理論,呼喚"尊重財富進取心"的制度安排,大大提升了國內研究極為薄弱的物權法學的理論品質,其作品《德國當代物權法》、《論物權法》在中國民法學界的影響深遠,佳評如潮。即將付梓的《中國物權法總論――原理及立法思考》,在體例與內容方面都開風氣之先,為物權法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天地。陳華彬教授撰寫的《物權法原理》和《物權法研究》等著作也贏得了國內學界的好評。本室同仁多年的辛勤勞作贏得了民法學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尊重,奠定了民法室作為全國民商法學研究的重鎮和中心的堅實基礎。
商法研究室
主 任:鄒海林
副主任:陳 潔
終身研究員:王家福
研究員(教 授):陳 甦、崔勤之、鄒海林
副研究員(副教授):張開平、陳 潔
助理研究員(講師):姚德年
本室系法學所內主要從事商法研究的專業機構。2002年設立,由原商法經濟法研究室分設而來。現有研究人員7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和助理研究員各1人。與經濟法研究室共同設有經濟法學博士點,王家福、崔勤之、陳 蘇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另設有經濟法學碩士點,鄒海林教授、劉俊海教授、張開平副教授為碩士生導師。
本室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其研究人員長期從事商法研究,次承擔重要的科研項目,如社科基金項目"金融風險的法律防範",聯合國開發署資助項目"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等,參與了公司法、破產法、投資基金法等商事法律的起草工作以及大量的立法諮詢工作;撰寫了大量的有質量的學術論文,出版一批有重要學術影響的專著,其中主要有《中國商事法》、《經濟法原理》、《中國公司法》、《企業法論》、《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保險法》、《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等,在商法研究方面成績卓著,特別是在商事法基礎理論、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破產法等研究領域,一直保持較強的學術優勢,是國內商法研究的中心之一。
經濟法研究室
主 任:王曉曄
副主任:邱 本
研 究 員(教 授):馬驤聰、邱 本、王曉曄
助理研究員:丁 一、席月民
本室系法學研究所內主要承擔經濟法總論、競爭法、財稅法、金融法、涉外經濟法、環境與自然資源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生教學任務的專業機構。2002年9月法學研究所為促進商法和經濟法兩個學科的發展,決定將原商法經濟法研究室一分為二,經濟法研究室由此成立。現有研究人員5人,其中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2人。設有法學博士點1個(經濟法專業),碩士點2個(經濟法、環境法專業),擁有王曉曄教授、馬驤聰教授兩位博士生導師。本室科研隊伍精幹,科研力量雄厚,既有海外歸來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專家,又有在學術界受人尊敬的資深教授,有關反壟斷法和競爭法的研究具有國際水準,在環境與資源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以及經濟法總論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智慧財產權研究室
主 任:李明德
副主任:管育鷹
研 究 員(教 授):李明德、李順德、張玉瑞、鄭成思
副研究員(副教授):唐廣良、周 林、管育鷹
本室是法學所內主要從事智慧財產權法研究的專業機構,研究領域涉及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商業秘密法、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的一般理論和智慧財產權的國際保護。現有研究人員6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1人。與民法室共同設有民法學博士點,鄭成思教授、李明德教授為民法學專業智慧財產權法方向的博士生導師;與經濟法室共同設有經濟法學博士點,李順德教授為經濟法學專業智慧財產權法方向的博士生導師。
本室的智慧財產權法研究在全國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有相當的影響,擁有中國智慧財產權法界的傑出代表鄭成思教授以及其他多位國內外知名的智慧財產權法專家。在中國智慧財產權制度確立和完善的20多年裡,本室成員發表了和出版了一系列在智慧財產權法學界有重要影響的論著,積極參與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當競爭法、商業秘密法等智慧財產權法律的制定和修訂,參與了相關的實施細則、專門條例的制定和修訂,還積極參與了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及國家著作權局、商標局、專利局的一系列疑難案件討論,並積極組織和推動智慧財產權法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國家智慧財產權法制建設和擴大我國智慧財產權法研究的國際影響作出了突出貢獻。
法制史研究室
法制史研究室成立於1958年,是法學所保持學科優勢的研究室之一。
編制人員11人。專業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法制史,中國近現代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律史,中外法文化比較研究。設有中國法律制度史、中國法律思想史兩個碩士點。
現有在崗研究員6名:韓延龍、劉海年、蘇亦工、徐立志、楊一凡。副研究員3名:高旭晨、齊 鈞、尤韶華、高漢成。現任研究室主任:徐立志。副主任:高漢成。
1978年以來,本室學者撰寫學術專著、古籍整理成果、譯著、教材和其他書籍80餘部,發表論文600餘篇,參加了40多個國家法律和重要檔案的起草工作。在秦、漢、明、近現代法制史、法律文獻整理以及中國職官制研究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學術成果獲7項國家級獎,20餘項省部級獎。
法律史學術團體中國法律史學會的常設辦公機構設在本室。20多年來,學會召開了30多次全國性學術會議,出版了《法律史論叢》、《法律史論集》等叢書,在組織全國法律史學的學術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多年來,本室學者參加了近百次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先後訪問了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同海外法學同仁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
目前承擔的國家和院所重點項目是:《中國法制史考證》(33卷本)、《中國律學》、《中國稀見法律文獻的整理與研究》(20卷本)、《刑案匯覽》(8卷本)等。
比較法研究室
主 任:吳玉章
副主任:錢弘道
研 究 員(教 授):劉兆興、錢弘道、吳玉章
助理研究員(講師):冉 昊、冉井富
本室系法學所專門從事比較法研究和教學的專業機構。1986年成立,九十年代中期因學科調整而撤銷,2003年10月重新恢復。
本室具有從事比較法研究的良好條件,並培養比較法方向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吸納訪問學者。
歡迎國內外比較法研究的同仁和愛好者與我們聯繫,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傳媒與信息法研究室
主 任:陳欣新
副主任:陳根發
研 究 員(教 授):馮 軍
副研究員(副教授):陳欣新、沈衛利、鄒 星
助理研究員:吳峻
本室系法學所新近設立的主要從事大眾傳媒法、信息網路法和文化法研究的專業機構。目前其組建過程尚未結束,現有研究人員4人。其中,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3人。另有兼職研究人員數人。在憲法行政法碩士點內設有傳媒信息法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大眾傳媒法和信息網路法是我國法學研究領域內兩個極具潛力的新興學科,本室的設立將有助於加強這兩個重要學科的建設,更好地發揮法學所在國家法治建設特別是文化法治建設過程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傳媒法、信息法乃至文化法的理論研究和法制實踐。
本室研究隊伍的規模雖然不大,且人員多由其他相關學科抽調而來,但團隊精神突出,基礎較好,研究人員具有深厚的法學研究功底,皆有在國外學習、研究或講學的經歷,在調入本室之前均從各自所在學科的角度對大眾傳媒法或信息網路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本室具有一流的科研條件和環境,致力於建設成為全國傳媒與信息法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的基地和中心,歡迎有志於傳媒信息法研究的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共同為我國宣傳文化領域的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社會法研究室
主 任:常紀文
副 主 任:佘少祥
研 究 員:劉翠霄、常紀文
副研究員:柳華文(研究所科研處處長) 范亞峰、謝增毅
助理研究員: 董文勇、余少祥(研究所研修部主任)
本研究室成立於2005年,主要從事社會法基本理論、勞動法、醫療衛生法、教育法、住房法、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環境法等領域的學術研究。現有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2人,助理研究員3人,另有兼職研究人員數人。目前設有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專業的二級學科碩士點,在經濟法碩士點內設有社會法招生方向。
社會法學是我國法學研究領域內極具潛力的新興學科。本研究室的設立將有助於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推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更好地發揮法學研究所在國家法治建設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社會法的理論研究和法治實踐。目前,本研究室學者主編或者正在主編的刊物有《中國環境法治》、《社會法論叢》;研究室的學者已經參與《物權法》、《勞動契約法》、《化學品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起草、論證和意見徵求工作30餘項(次),為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研究機構做學術講座近70餘場。
本研究室研究隊伍具有深厚的法學研究功底,團隊精神突出。研究室副主任常紀文研究員是我國第一位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博士後,在環境資源法和社會法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能力,出版了專著4部,在《人民日報》、《早稻田比較法年刊》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原室副主任劉翠霄研究員是我國的著名社會保障法學家,長期從事社會保障法和弱勢群體法律保護的專門研究,在《法學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社會法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中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等專著;副研究員柳華文博士致力於國際人權保護和青少年權益的法律保護,發表《論兒童的出生登記權》等英文論文多篇,出版《論〈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下義務的不對稱性》等專著、合著多部,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副研究員范亞峰博士在社會權益的憲法保護等領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在《人民日報》、《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助理研究員董文勇是我國專門致力於醫療衛生法研究的法學博士,其有關醫療保障的博士論文和在《求是》、《人民日報》、《環球法律評論》等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助理研究員謝增毅博士專門從事勞動法研究,在《法學研究》、《環球法律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助理研究員余少祥博士專門從事社會法總論和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研究,其社會法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有獨到之處。
本研究室作為全國較早成立、規格較高的社會法專門研究機構,具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環境,致力於建設成為全國社會法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的基地和中心,歡迎有志於社會法研究的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歡迎國內外的社會法研究機構與我們合作,共同為推進我國的社會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國際法研究所各研究室

國際公法研究室
主 任:孫世彥
副主任:朱曉青
研究員(教授):劉楠來、孫世彥、陶正華、王可菊、朱曉青
副研究員(副教授):王翰靈、楊力軍、張若思、柳華文
本研究室系國際法研究中心內主要從事國際公法研究與教學的專業機構。2002年10月,隨著國際法研究中心的建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國際法研究室主要從事國際公法研究的人員組成。現有研究人員9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人。所有研究人員均有在國外研究機構或大學學習、進修或工作的經歷。本研究室設有法學博士點1個(國際法學專業國際公法學方向),碩士點1個(國際法學專業國際公法學方向),並能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接受國內外的訪問學者。
本研究室擁有精幹的科研隊伍和雄厚的科研力量,在國際海洋法、國際人道法和國際人權法等領域中的研究居於國內領先地位。本研究室與國內外國際法學界保持著廣泛而緊密的學術聯繫。歡迎國內外國際公法學界的同仁與本研究室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竭誠歡迎有志從事國際公法學研究的人才加盟。
國際私法研究室
沈 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蔣小紅: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副教授,博士。
林 欣:研究員,教授。
劉欣燕:助理研究員,講師,在讀博士生。
國際私法研究室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承擔國際私法專業科研和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專門機構,現有專職人員4名,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國際私法、國際人權法、國際刑法、歐共體法、國際貿易法等。
國際私法研究室成員研究範圍寬泛,科研能力較強,每個成員有自己專攻的專業方向,並已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專著主要包括:《衝突法及其價值導向》(沈涓);《契約準據法理論的解釋》(沈涓);《中國區際衝突法研究》(沈涓);《國際私法》(林欣);《國際私法理論諸問題研究》(林欣);《國際法中的刑事管轄權》(林欣);《國際刑法問題研究》(林欣);《國際刑法新論》(林欣);《歐共體反傾銷法與中歐貿易》(蔣小紅),另有已發表的學術論文共一百餘篇,刊登於全國性重要法學期刊。這些成果有的已獲得省部級獎,在國際法學界產生一定學術影響。國際私法研究室以其較強的科研實力在國內法學界獲得較高學術地位,沈涓研究員多年從事國際私法科研和教學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已得到國際私法學界較好評價,現為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林欣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私法和國際刑法研究,取得了有影響的學術成就;蔣小紅副研究員對歐共體反傾銷法有深入研究,已成為這一領域為數不多的有一定影響的青年學者之一。
國際私法研究室具有較強的研究生教學能力,可招收國際私法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歡迎有志者報考!
國際經濟法研究室
黃東黎: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教授。
趙維田:研究員,教授。
沈敏榮:副研究員,副教授。
張文廣: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講師。
黃 晉:助理研究員,講師。
李 輝:助理研究員,講師。
楊聯明:助理研究員,講師。
毛曉飛:研究實習員,講師。
國際經濟法研究室是國際法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研究與教學的專業機構,現有專職人員八名,學術研究重點為建立國際新秩序和調整國際經濟關係的相關法律,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法、國際商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經濟組織法(以WTO法律體系為主)、國際稅法、歐共體法以及海商法等。
目前,國際經濟法研究室在國際貿易法和WTO 法律體系的學術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與國、內外國際經濟法學界保持著廣泛而密切的學術聯繫。本室趙維田教授多年從事WTO法律體系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是我國WTO法律體系研究的學術權威,代表性著作有《國際航空法》(1986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法律制度》(2000年)、《WTO的司法機制》(2004年)等。本室黃東黎教授留學美國多年,主要研究國際貿易法、對外貿易法以及法經濟學,主要學術著作有《國際貿易法:經濟理論、法律、案例》(2003年)、《國際貿易法學》(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條文精解及相關國際規則》(2004年)等。本室沈敏榮副教授主要研究WTO法律體系和反壟斷法,主要學術著作有《法律的不確定性》(2001)、《法律限度》(2003)等。
國際經濟法研究室新老學者和青年學者一起,組成了一支朝氣蓬勃的科研隊伍。本室竭誠希望能與國、內外國際經濟法學界、法律實務界的同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同時,歡迎有志於國際經濟法學研究的學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