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年

李昌年,男,漢族,生於1946年9月6日,教授,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專業方向岩石學。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64年9月進入北京地質學院地球化學專業學習,1970年8月畢業留校至今,一直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岩石教研室任教。講授“岩漿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學”、“變質岩岩石學”、“岩石學”、“晶體光學”、“化學岩石學”、“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學”等課程 。

1980年晉升為講師;

1988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3年晉升為教授。

在這期間於1995年任岩石教研室主任,1997年任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

科研項目

1980-1982 長江下游中生代火山岩化學性,部屬,骨幹成員。

1982-1986 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岩,部重點,骨幹成員。

1984-1985 四川攀西裂谷礦產資源調查及綜合利用,國家攻關,骨幹成員。

1986-1989 秦巴鹼性岩地質特徵及含礦性,部攻關,負責人之一。

1986-1987 黑龍江鉀質火山岩研究,博士點基金,骨幹成員。

1988-1991 北京地區元古代棗新生代火山活動,博士點基金,骨幹成員。

1989-1990 江西信江兩岸銅多金屬成礦預測及靶區優選,有色金屬公司屬重點,骨幹成員。

1992-1994 閔浙新生代玄武岩、地幔岩石學、岩漿動力學與實驗岩石學,博士點基金,骨幹成員。 1993-1995 湘南中、新生代玄武岩中變質包體及中、下地殼岩石模型,自然科學基金,主要成員。 1991-1993 安徽丁香幅1∶5萬地質測量,部區調局,岩漿岩專題負責人。

1992-1996 江西上饒1∶5萬8幅圖遙感聯測,部區調局,總工。

1992-1993 新疆巴里坤等地區14幅圖區域地質測量,新疆區調二隊,顧問。

1996-1999 塔里木北緣鹼性岩帶及金剛石成礦條件研究,國家305項目,第二負責人。

1996-1998 燕山造山帶造山過程及動力學機制,部重點攻關,一般成員。

1998-2000 信陽超鎂鐵質岩岩管內下地殼包體研究,博士點基金,一般成員。

科研成果

1.科研論文

(1)磷灰石椇冢ń穡┰頗鋼?/FONT>F-OH分配的地質溫度計,1980,全國第一屆火山岩會議論文集,杭州。

(2)長江下游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學特徵及成因分析,1981,地球科學。

(3)雷公墨初步研究,1982,武漢地質學院校慶論文集。

(4)雷公墨及其成因探討,1984,全國隕石學,空間化學和空間地質討論會論文集,廣州。

(5)海南島雷公墨及成因探討,岩石礦物及測試,1984,3,207-215。

(6)攀西裂谷峨眉玄武岩的岩石學及其成因研究,地球科學,1986,6,577-584。

(7)漢諾壩玄武岩正確性演化的定量模型及其估算,礦物學岩石學論叢,1988,4,91-100。

(8)漢諾壩鹼性玄武岩中深源包體的類型及成因,礦物學岩石學論叢,1986,2,25-42。

(9)漢諾壩玄武岩的板塊構造環境及岩漿成因機理分析,岩石學報,3,1-12。

(10)漢諾壩玄武岩巨晶、包體的地表分異及溫度、壓力、氧逸度的估算,岩石礦物學雜誌,1986,3,193-202。

(11)漢諾壩玄武岩的地質學與岩石化學,礦物岩石,1986,3,5-16。

(12)微量元素在斜長石-基質間的分配及其溫度計和氧逸度計,地質科技情報,1984,1,46-54。

(13)四川米侖山鹼性岩特徵及其有關動力學初探,礦物學岩石學論叢,1991,7,73-84。

(14)構造岩漿判別的地球化學方法及討論,地質科技情報,1992。

(15)幾種含金剛石岩系及相關岩石的地球化學性,地質科技情報,1991,增刊,85-96。

(16)北京地區元古代火山作用及其構造環境討論,第二屆全國火山岩會議論文集,地質出版社,北京,154-161。

(17)北京地區元古代火山岩地球化學性質及其成因探討,礦物學岩石學論叢,1993,8,75-84。

(18)秦巴鹼性岩的分布、成因及其構造背景,岩石學專輯,1991,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0-22。

(19)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ites from the Qinling and Dabashan Areas and Their Petrogenesis, In Progress in geology of China (1993-1996), Papers to 30th IGC, ed. By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1996, 170-178,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20)四川米侖山超基性岩及其動力學研究,礦物岩石學論叢,1993,26,25-39。

(21)贛東北蛇綠岩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蛇綠岩與地球動力學研究,張旗主編,1996,213-217,地質出版社,北京。

(22)江西上饒地區發現我國首例岩漿混合雜岩體群,地質科技情報,1996,1,6。

(23)江西橫峯縣港邊岩漿混合雜岩體岩石學研究及其成因探討,地球科學,1997,3,261-267。

(24)江西靈山花崗岩中玄武岩包體的成因,地質科技情報,1996,1,19-24。

(25)贛東北前寒武紀岩漿混合作用及其地質意義,地學前緣,1999,4,331-338。

(26)關於贛東北上墅組火山岩的再認識及其地質意義,地質論評,1999,4。

(27)利用多陽離子參數解釋花崗岩成因,基礎地質譯叢,1986,4,36-45。

(28)某些大陸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學,基礎地質譯叢,1985,2,92-100。

(29)利用拉斑玄武岩和玄武岩中親溫元素豐度確定不同構造環境的地球化學指紋,地質地球化學,1987,8,41-48。

(30)Geochemistry of Cenozoic basaltic zocks from eastern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m-pacific volcanism and metallogeny, Nanjing, 1989, 40-41.

2.專著和教材

(1)岩石學,樂昌碩主編,1984,152-165,地質出版社,北京。

(2)中國東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池際尚主編,1988,49-63,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

(3)五大連-科洛-二克山富鉀火山岩,邱家驤主編,1991,85-100,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

(4)秦巴鹼性岩,1992,地質出版社,北京,(完成27萬字)。

(5)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學,1992,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獨立完成(30萬字)。

(6)套用岩漿岩岩石學,1991,225-265,邱家驤主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

(7)安徽丁香幅1∶5萬地質圖幅說明書,1996,安徽省地質礦產局,35-45。

(8)安徽丁香幅區調報告,1996,安徽省地質礦產局,102-31。

培養研究生情況

1.獨立指導研究生2人(劉春芳、鍾稱生)

2.作為副導師指導碩士研究生2人(楊 眉、許繼鋒)

3.作為副導師指導博士研究生3人

廖群安 1994-1998

朱雲海 1994-1999

陳美華 1995-1999

科研獲獎

1.秦巴地區鹼性岩地質特徵及金礦性研究,地礦部科技進步3等獎(排名第2),1994

2.五大連池椥甭鍡二克山富鉀火山岩,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5),1995

社會兼職

1.中國地質學會岩石專業委員會委員。

2.湖北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

3.礦物岩石學雜誌編委。

承擔項目

(1)1995-2000年 地質學專業理科基地建設項目,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300萬元,項目負責人。

(2)1996-1998年 地質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教育部,1.5萬元,課題執行負責人。“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計畫”下屬子課題。

(3)1996-1998年 地學專業基礎課模組課程體系重建、內容調整和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湖北省教委,負責人,2000元。

教學成果

(1)地質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研究報告,主編,1998,5萬字。

(2)地學專業基礎課模組課程體系重建、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報告,1999,主編,9萬字。

(3)淺談地學人才培養的提高素質教育,現代高教研究,1998.1。

上海水泵廠技校校長

李昌年,男,上海水泵廠技校校長,高級講師。1935年7月出生,浙江鄞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上海機械工程學校、瀋陽東塔工學院。具有中專、大學機械專業雙學歷。曾任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工夾模具設計員、工藝員、航校專科主任、企業教育科長、校長等職。現任上海水泵廠技校校長、高級講師,系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高級會員及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市場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在長期從事職業技術教育與企業成人教育近40個春秋中,培養了數千名技術人才和數批新師資從事職業技術教育與企業成人教育近40年,授課6千餘教時,為機械工業培養了數千名技術人才和數批新師資,參與我國第一批技校創建和教材建設,堅持不脫離教學實踐,在第一線兼課,不斷改革教學內客、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先後五次榮獲上海機電系統技校優秀教師及機械工業部技校教改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入輯《中華人物典》、《中國教育專家名典》等20多種辭書,先後被聘為中國通用機械泵行業協會勞動教育活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石化通用機械公司職教研究會副秘書長、上海機電行業閔行職教聯培中心副理事長及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高級會員等職。著作有;主編全國第一套機械類技校統編教材:《鉗工基礎工藝學》、《工具鉗工工藝學》共釣60餘萬字,機械工業出版社1960年2月第一版:主編機械類技校統編教材《鉗工工藝學》60萬字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三版;在各級教育期刊上發表教育研究論文十多篇,被選錄入《中國教育文庫》、《中國科教論文選》等系列叢書。1995年又主審了國家職業技能鑑定規範兩個專業考核大綱及技術標準。2005年參編國家職業資格鑑定培訓教材《鉗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2006年機工版。先後曾5次獲得上海市機電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及機械部技校教改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收入由經濟訊息報社主編的《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訪談卷書。傳略入輯《中華人物大典》等20種名人錄。

盤點中國教育家07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全國各地有名的教育家。
李慶臻
李慶林
李清智
李清昆
李清江
李啟清
李啟金
李浦初
李平民
李彭媛
李彭齡
李沛然
李培湘
李謨介
李鳴琦
李夢醒
李孟毅
李茂星
李茂康
李淥岩
李隆海
李凌煙
李林凱
李林和
李烈中
李良余
李良鐵
李良駿
李利衛
李立平
李坤季
李克專
李克聲
李克健
李克華
李可偉
李可琛
李卡良
李俊彥
李俊仁
李俊夫
李君兒
李巨廉
李九發
李靖宇
李敬忠
李敬堯
李徑定
李景祥
李景泉
李京淑
李晉棠
李進博
李近英
李錦平
李金松
李金棋
李金階
李金海
李金川
李介昌
李潔惠
李江波
李健美
李健和
李劍雲
李劍秋
李建武
李建求
李堅石
李堅民
李嘉耀
李嘉樂
李家煜
李家藩
李家寶
李加煜
李加團
李繼宗
李季貞
李惠清
李惠芳
李煥誠
李懷長
李化治
李華曄
李後強
李鴻遠
李鴻儒
李洪滋
李安葆
李洪君
李宏碩
李恆真
李恆懋
李漢民
李漢鈴
李漢澄
李漢斌
李含文
李國彰
李國玲
李國誠
李國辰
李國保
李貴連
李光宗
李光正
李光五
李光樹
李光泉
李光清
李光路
李冠雄
李冠乾
李更生
李根陽
李乾榮
李復雪
李輔德
李福榮
李福根
李福剛
李福臣
李佛奇
李鳳香
李鳳琴
李芳傑
李方鑰
李方葛
李法倫
李發有
李發林
李斗揚
李棟才
李冬林
李東木
李東春
李定鑫
李殿鈞
李登俊
李德桃
李德弟
李道元
李丹華
李代璽
李大筠
李大成
李存征
李從培
李慈媛
李純興
李春選
李春龍
李春錦
李春和
李春潮
李愛傑
李傳義
李傳書
李傳德
李傳炳
李崇岳
李崇葵
李崇華
李赤金
李承田
李承茂
李承基
李浚
李獻
李申
李冀
李渙
李朝品
李暢友
李長軒
李長喜
李長嶺
李昌年
李昌吉
李燦林
李伯英
李伯濃
李炳義
李炳德
李秉松
李斌穎
李必成
李本澍
李保通
李保潤
李保春
李保初
李寶玉
李寶川
李柏平
李柏令
李百池
李岸琴
李安格
李朝清
李春寶
李成之
李成義
李成蓉
李朝正
李洪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