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鐵人精神的傳人]

李新民[鐵人精神的傳人]

李新民,男,1990年從大慶石油學校分配到1205鑽井隊,先後擔任1205隊鑽工、技術員、副隊長、黨支部書記,現任鑽井二公司GW1205鑽井隊海外項目部經理。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新民李新民
李新民,黨員。1990年從大慶石油學校分配到1205鑽井隊,先後擔任1205隊鑽工、技術員、副隊長、黨支部書記,現任鑽井二公司GW1205鑽井隊海外項目部經理。作為鋼鐵1205鑽井隊第十八任隊長,鐵人精神的傳人,李新民同志融入鐵人隊,志做新鐵人。工作17年來,他時刻牢記責任和使命,堅持以現代管理理念建設隊伍,立足崗位學鐵人,胸懷全局做貢獻,不斷賦予鐵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曾榮獲集團公司十大傑出青年、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為全面提高全員技能水平,他帶領1205隊在全國率先創建“青工崗位技校”,在井場辦技校,以崗位當課堂,使全隊職工基本達到“本崗精、多崗通、全崗能”;為加快提升隊伍技術能力,他組建了革新小組,帶領全隊職工鑽研前沿技術,割掉鑽機“貓頭”,實現了小井眼鑽井、叢式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藝井施工上的新突破;為錘鍊闖國際市場的能力,他帶領項目組人員努力學習外語和涉外承包知識,通過了英語900句、HSE和IADC井控培訓考試,他本人順利通過了托福考試。2006年3月,他組織GW1205隊項目部6名成員僅用6天完成清關和設備裝運,17天實現102車設備1600多公里安全陸運,創出蘇丹港清關、裝載鑽機設備最短紀錄,打響了初到蘇丹的第一炮。在設備安裝調試中,他帶領項目組人員頂烈日、伴星辰,發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高溫當桑拿、汗水當淋浴,每天滿負荷工作12小時以上,歷經10多天,一次性通過甲方和第三方檢測,獲得鑽井施工許可,被甲方譽為“服務質量NO.1,工作標準NO.1”。目前,GW1205隊在蘇丹已成功打井13口,口口質量全優,實現了鐵人老隊長的夙願。

人物事跡

為把1205隊建成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多功能鑽井隊,李新民在施工中遇到技術難點、重點問題,總是結合理論,融會貫通,消化理解。2006年,他榮獲“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標兵”稱號。
2003年初,李新民組建了1205隊青工崗位技校,使全隊職工人人達到“本崗精、多崗通、全崗能”。在蘇丹3/7區塊打井,他帶動全隊職工學習外語,全隊口語水平迅速提高。
媒體報導:“大慶新鐵人”——李新民
他踐行鐵人精神,創下了一系列奇蹟,被譽為“大慶新鐵人”。在他的帶領下,1205鑽井隊實現了由單一井型向複合井型、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雙跨越”。他是李新民,1205鑽井隊第十八任隊長。
李新民,鐵人王進喜創建的1205鑽井隊第十八任隊長,現任大慶鑽探工程公司伊拉克魯邁拉項目部副經理兼哈法亞項目負責人。採訪他,拖了半個月才見著面。一方面是他從戰火紛飛的伊拉克趕回來不容易,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有個新項目處於關鍵時期,他離不開崗位。
“李新民就是這樣事事以工作為重的人。”大慶油田鑽探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秀恩介紹說,“他是我們新一代石油工人的傑出代表,他傳承並創新了鐵人精神,是當之無愧的‘大慶新鐵人’。”
勇於承擔不斷進取
李新民堅持用鐵人老隊長“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乾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的思想激勵自己,任何時候都做到高標準、嚴要求。
2006年4月,在蘇丹3/7區施工時,由於甲方設計上的原因,從第三口井開始,連續兩口井發生了井漏。按照海外承包規定,中方只是執行甲方的施工方案,可以不管。但李新民卻認為,不管是誰的責任,只要是鑽井出了問題,就必須得管。他主動找到甲方,提出了改進鑽井方案的建議。第五口井開鑽後,李新民更是從早到晚盯在現場,有時一守就是幾個小時,有效地防止了井漏。
以前,1205隊一直以打直井為主。為實現由單一井型向多種井型施工的轉變,李新民一有空閒,就跑到兄弟井隊虛心請教,甚至跟班學習。2000年5月,1205隊第一口定向井開鑽。由於技術準備充分,僅用7天時間,就打出了定向井,比設計提前了兩天。隨後,李新民帶領隊伍,又在其他特殊工藝井施工上不斷取得突破,1205隊終於成為一支具備多種井型施工能力的鋼鐵鑽井隊!
2003年3月,李新民成為1205隊第十八任隊長。當時,正是大慶石油管理局實施外部拓展戰略的關鍵時期。為增強走出去的本領,李新民積極利用培訓機會,把職工送出去學習。同時充分利用青工崗位技校,讓新畢業的大學生給職工上英語課。他還把一些有過海外鑽井經歷的人員請到井隊,為職工詳細介紹國外施工經驗、風土人情。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06年2月,1205隊終於成功挺進海外。
悉心研究超越自我
剛走出校門來到1205隊時,李新民身體比較單薄。當時班組搞競賽,由於力氣小,加上技術要領掌握不到位,每次打大鉗他都扣不上3個牙兒,接鑽桿也總是對不準絲扣,有兩次因為技能沒過關被當場攆下鑽台。從那以後,每次一甩完鑽桿,他就上鑽台練習打大鉗,一次不成十次,十次不成百次,胳膊掄腫了,手磨出了血泡,也全然不顧。經過千百次的苦練,終於全面掌握了操作要領,打大鉗一把成,下卡瓦一卡牢,對絲扣一下準,達到了操作自如的程度。
1992年4月,李新民走上了技術員崗位。擔任技術員不到3個月,在一口疑難井的施工中就遇到了卡鑽。李新民把處理過程作為學技術、長見識的好機會,30多天裡,他天天跟在上級派來處理事故的技術人員身後,及時把他們分析出的地層構造、卡鑽原因、採取的措施、使用的工具等情況記在本子上。這口疑難井攻下來,李新民整整瘦了一圈。
2006年2月,李新民帶領GW1205項目部開赴蘇丹,他暗暗憋足了勁:要把鐵人品牌在蘇丹叫響!踏上蘇丹的土地,李新民滿腦子想的是早日安好鑽機、快打井。然而,難題卻來了,第一個就是設備清關。當時,GW1205項目部只有6人,而同樣的工作,其他項目部都是十幾個人,最快也要十幾天才能完成。
拿不下清關重任,不僅影響生產,還會在外國人面前丟中國井隊的臉。李新民決心讓老外知道鐵人隊伍的厲害,他堅定地向老外表示:“請相信我們的能力!”於是,他和其他5名項目組成員頂著高溫,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清關工作。500多個部件一件件清點,上千噸的鑽具一次次搬運,上百部設備一個個準確到位。最終,他們只用6天就完成了清關任務。
堅守崗位甘於奉獻
這些年來,李新民始終摸爬滾打在鑽井一線。
2003年11月,1205隊正在中區更新一口套損井,當時這口井在220米處套管損壞比較嚴重,造成井壁泥餅多處疏鬆,需要馬上下技術套管。這時,李新民的愛人打來電話,說她感冒高燒,無法照顧孩子。李新民猶豫再三,最後撥通了鄰居家的電話,懇請鄰居幫忙照看愛人和孩子,自己卻堅守在井場,連夜組織搶下技術套管。事後,李新民回到家中,看著瘦了一圈的妻子,內心的愧疚難以言表。
在李新民家裡,有一個特殊的日曆,那是天真的兒子為他特製的“考勤簿”,他回家就畫一個勾,不回家就畫一個圈,可那上面畫的幾乎都是圈,尤其是在一個特殊的日子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圈,那天是李新民兒子的生日。
2010年6月,鑽探公司看好伊拉克的工程市場,但又擔心去伊拉克太危險,派不出人。李新民知道這個訊息後,主動請纓。他說:“局勢不穩定才有我們的創業機會,如果局勢穩定了,哪有我們的機會。共產黨員絕不能貪生怕死,任何時候都要衝鋒在前。”就這樣,他帶著自己的隊伍,告別了剛剛打開局面的蘇丹,奔赴伊拉克。
接受採訪時,李新民感慨地說:“是光榮的1205隊給了我機會,是英雄的1205人給了我支持,是最寶貴的鐵人精神給了我力量。我決心高舉鐵人旗幟,再創新業績,再做新貢獻,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鐵人精神傳人!”
來源:人民日報
快評:鐵人精神不褪色
身為鐵人王進喜創建的1205鑽井隊第十八任隊長,李新民以“大慶新鐵人”的姿態,取得了一個個新成就。他順應鑽井工藝不斷更新的新形勢,實現了由單一井型向多種井型施工的轉變;他貼近全球化不斷深入的新背景,成功帶領團隊走出國門、挺進海外。李新民之“新”,正在於這把握時代潮流、勇於開拓創新的衝勁。
同時,這位“大慶新鐵人”沒有把老精神拋棄,而是以實際行動成為鐵人精神的最佳詮釋者。從被攆下鑽台到成為技術能手,源自不屈不撓、勤學苦練;率領6人團隊提前完成了十幾人十多天才能完成的任務,源自忘我拼搏、艱苦奮鬥;始終工作在鑽井一線,主動請纓前往危險的海外,源自胸懷全局、崇尚奉獻。
時光荏苒,如何讓傳統精神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永不褪色、歷久彌新,李新民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如李新民一樣,知行合一堅守老精神,積極進取應對新變化,那么,老精神會綻放新光芒,老事業將創造新奇蹟。
人生價值在鑽台
李新民說:“我的人生價值在鑽台,要像鐵人老隊長那樣,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奉獻青春年華。”22年來,李新民用行動續寫著鐵人精神。2004年6月份,在南四區打井時,由於連續降雨,井場上的設備深深地陷在了泥水裡,掛不上繩套。李新民第一個衝進泥水,用手摸索著掛繩套,工鞋被浸透了,衣裳濕透了,他全然不顧。鑽工們看到隊長這樣乾,也紛紛趟進了沒膝深的泥水。
作為隊長,李新民處處做出表率。在某油井的定向施工中,急需重晶石粉,可井場周圍的積水深達半米,車輛進不了井場,只能卸在200多米遠的公路上,如果不及時運到井場,就要影響生產。見此情景,李新民二話沒說,扛起50公斤重的石粉袋就往井場走,在他的帶動下,僅3個多小時,30多噸石粉硬是扛進了井場。
有一次,他看到鑽工丁輝心事重重,悶悶不樂。經過了解得知,丁輝父親患病住院,由於家裡比較困難,他在為父親治病發愁。李新民發動大家獻愛心,並帶頭捐款200元,幫助丁輝解了燃眉之急。
“作為鐵人的後代,要繼承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讓鐵人的旗幟在異國他鄉高高飄揚,創造1205隊新的輝煌……”這是2006年2月,在鑽井二公司啟程到蘇丹打井的歡送儀式上,李新民代表全體隊員宣讀的誓詞。在蘇丹的施工過程中,李新民每天不到6時就來到井場,晚上12時以後才休息。面對新的地質構成,李新民為確保萬無一失,只要一開鑽,就寸步不離井場,始終吃住在井上,隨時檢查井上安全。一天深夜,當第二口井打到1200多米時,李新民發現上水不好,水龍帶來回擺,很不安全。按照設計要求,甲方要求測斜。李新民抓住這個機會,組織大家立即對泵進行檢修,先後換了兩個缸套、4個活塞,半個多小時就把泵修好,這時甲方還沒測完。
站到鑽井上以來,李新民先後榮獲油田傑出貢獻職工、模範黨務工作者、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十大傑出青年”、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標兵、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201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黨組授予他“大慶新鐵人”榮譽稱號。2012年光榮當選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代表。
回顧出國打井
這些年,出國打井,經常有人問我難不難、險不險?說實話,我們進入的國際石油市場,大多是在環境惡劣、競爭激烈、局勢動盪的地區。困難無處不在,危險也時有發生。我們的隊友小付,夜裡10點多交完班,從鑽台回營房,剛要開門,突然角落裡衝出個劫匪,用槍頂住他的頭,房間裡還有正在休息的隊友,小付大喊一聲,給隊友報警,劫匪向他連開幾槍,小付頭部中彈,倒在血泊里,再也沒站起來。小伙子才30歲,再有兩個月就要回國結婚,未婚妻在家裡天天等著、盼著,可是最終,等回來的不是新郎,而是一盒骨灰……身邊的戰友,把命都留在了異國他鄉,跟他們比,我們苦點兒、難點兒,又算個啥!這些年在海外,我們更加懂得祖國意味著什麼。“我為祖國獻石油”,決不是一句口號,它是石油人用艱辛、血汗,乃至生命鑄成的。既然危險的地方有石油,艱難的地方有市場,我們是搞石油的,再難再險也要闖!
我打了23年井,出國打井也7年多了,要說在國外打井什麼最難,還真不是苦和險,而是人家的不信任。剛到蘇丹那年,我們所在的區塊,要推廣水平井,想找一支能挑大樑的井隊。我們1205隊雖然在國內名氣很大,但剛出國,甲方還不了解我們,一開始沒想把這個任務給我們。聽到訊息,我第一時間就去拜訪甲方,提出想打這口井;緊接著,就又送去了我們對這口井的分析和全隊所有人的請戰書。甲方作業部總裁很驚訝,他問我:“你知不知道,這口井風險有多大?幾個經驗豐富的井隊,都在猶豫接不接這個活兒。”我回答:“這活兒我敢接,我們能行!”討論了幾天,甲方最終決定,把這口井交給我們1205隊。宣布決定的同時,作業部總裁也扔出一句話:“李新民,我提醒你,這口井要是打廢了,至少兩個人得離開蘇丹,一個是我,另一個就是你!”實際上,打這種水平井,就是在地質情況很熟的大慶,難度都很大。而且,這是當地的第一口水平井,意義重大,施工的成敗,事關這個地區以後怎么開發。我很清楚,一旦打不好,我們在蘇丹就沒法呆了。開鑽前,我們認真考慮了方方面面的情況,還梳理出20多條操作要領;一開鑽,全隊都卯足了勁兒,盯緊每一步操作、每一個參數。結果,提前11天,我們就打成了這口井,被稱為海外市場的“功勳井”。甲方明確表示:以後這個區塊的所有水平井,都優先讓1205隊來打。這些年在國外打井,我就認準一件事:規則不懂,我就去學;技術不行,我們就練,只要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兒!決不能因為我們,讓別人說中國隊伍這不行、那不行。有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就見過一個中國人,就跟中國人打一次交道,我們的一句話、一口井,就可能成為他對中國人的全部印象。贏得別人對每口井的認可,贏得對手對我們的尊重,就是在樹立中國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